当年明月吧 关注:10,304贴子:64,082

《明朝那些事儿》对杨廷和的丑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明朝那些事儿》对杨廷和的丑化
甄鹏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非常精彩的书,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资深“明矾”公孙扬眉说:“《明朝那些事儿》注定会成为一个里程碑事件。这不在于明月的文学功底有多好,而在于这套书以足够有趣的笔法还原了历史原貌,吸引了像我这样每天追踪的读者。可以说,没有《明朝那些事儿》,‘明矾’对于那个朝代的印象,肯定还是电视剧里胡编乱造的片断。”
不过,当年明月对若干明朝历史人物的评价失去了学者的客观和严谨,被自己的个人好恶左右,历史的真实被肆意扭曲。其中一例是抬高孙承宗贬低袁崇焕。2009年凤凰网刊登了王者不臣的文章《涉嫌抄袭:当年明月也有一个疑似袁腾飞的谜团》,对此事进行了澄清。还有一个更严重的例子是抬高王守仁贬低杨廷和,至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杨廷和(1459-1529),字介夫,四川新都人,明朝著名政治家。12岁中举人,19岁成进士,是正德末期、嘉靖初年的内阁首辅。王世贞说:“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亦简畅有法。”(《嘉靖以来首辅传》杨廷和传)
对于杨廷和的历史贡献,《明史》给予了恰如其分的评价:“武宗时候,君王的行为越来越荒诞,宠幸小人。杨廷和当宰相,虽然改变不了皇帝的德行,然而流贼和藩王造反,国家却没有瓦解,都有赖于杨廷和的‘经济之远略’。‘至其诛大奸,决大策,扶危定倾,功在社稷,即周勃、韩琦殆无以过。’”(卷190杨廷和传)明代的焦竑说:“此真有宰相之才,虽姚崇何以过之?” (《玉堂丛语》
杨廷和的才能品行,大致与李贤、李东阳相当。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对这三个人却没有一碗水端平。他给予了杨廷和的特殊待遇,对其进行了出人意料的贬斥。当年明月说:“(此书)是以正史为主体的,不敢随便误人子弟。”(第三部第十二章)但是在杨廷和一事上,他违反了这一原则。
第一个指控,他说杨廷和收取朱宸濠的贿赂。这项指控对个人的操守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很吃惊,因为我印象中杨廷和不该这样。于是我重新翻阅了《明史》杨廷和传、朱宸濠传、武宗本纪和《明武宗实录》,都不见此条记载。可是,当年明月说了,有史料为证。
我再翻野史,先找到高岱的一句话:“始大学士杨廷和亦庇之(宁王)”。(《鸿猷录》)这说明不了杨廷和受贿。几经周折,我终于找到了证据的原始出处。霍韬在其私人笔记中记载:“宸濠未反时,多内交士夫,凡所馈皆有籍记。濠诛后,阅馈籍,惟厚斋梁公(梁储)、晋溪王公(王琼)无馈迹。”(《渭崖文集》)
看到这条记录,我又吃了一惊。这样的证据,当年明月也敢用,亏他是学法律的!我提出下列疑问,请明月君解答、分析一下。首先,霍韬是杨廷和的政治对手,说话的可信度值得怀疑。
其次,霍韬的证据来源自哪里?依照霍韬的经历和地位,他不可能亲眼看到宁王的行贿清单。而据当年明月的说法,王守仁恐怕名单惹事,一把火烧了。难道他在烧之前,先看了清单的内容?如果这样,他的胸怀连曹阿瞒都不如。继续分析下去,存在这种可能性:是王守仁告诉的霍韬。可是还有问题:王守仁的话语权多大呀,他怎么自己不说,非得借霍韬的口说出来?另外,王守仁与杨廷和也有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虽然他是“圣人”,他的证词也要打个折扣。
再次,霍韬的记载不符合常识。要证明梁储和王琼没有受贿,很简单,看一下名单,没有二人的名字就可以了。可是,霍韬要表达的是另外一层含义:只有这二人没受贿。意思是:除了这二人,别人都受贿了。如此推理下去,不仅杨廷和受贿,霍韬、王守仁也受贿了。李贽一看这可不行,霍韬的话不严谨,他改为:“夫满朝皆受宸濠赂,独晋溪公与梁公亡有也。”(《续藏书》),把受贿的对象限制在中央官员的范围内。
不过,这样仍然有问题。中央官员这么多,没有几千也有几百吧。你凭什么说:只有梁、王二人没受贿?看来,此人得左手拿着宁王的送礼名单,右手拿着官员花名册,一个个对。为了避免冤枉好人,官员花名册一定要准确,这只能问吏部要——可能吗?很显然,霍韬的记载不符合逻辑。说到底,没有证据表明杨廷和受贿了。


1楼2013-03-25 13:09回复
    第二个指控,当年明月说杨廷和迎立幼主,有擅权的目的。事实究竟如何呢?按照朱元璋的《皇明祖训》:“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武宗没有儿子,也没有亲兄弟。他的两个伯伯早死无后,最年长的叔叔就是兴献王,其子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因此,杨廷和迎立嘉靖是最合理的选择。这里面没有个人私利。当年明月显然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第三个问题,当年明月在“大礼仪”事件中存在严重误导。《公羊传》说:“为人后者为之子。” 按照封建礼法,孝宗-武宗这一支为大宗,作为旁支的嘉靖应为孝宗继嗣。于是,杨廷和主张嘉靖认孝宗为父有一定依据。当年明月没有分析大礼仪之争的背景,简单地说:认自己的亲生父亲怎么不对?
    现代人看大礼仪之争,会觉得非常可笑。在儒家学说占统治地位的古代,礼教是多么的重要。北宋年间,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件“濮议”。比较两起事件,可以看出宋英宗比嘉靖理性、明智很多。宰相韩琦等主动奏请尊礼皇帝的生父濮安懿王,而英宗说等先帝大祥(死后两周年)后再议吧。反观嘉靖皇帝即位刚六天,就迫不及待下令拟定尊礼其生父兴献王的方案。此外,他对待张太后很不好,对大臣实施大规模的廷杖,都不如宋英宗做得好。
    对于杨廷和退休的原因,当年明月没有说透。除了大礼仪和盛极必衰的忧虑,还有嘉靖皇帝经常举行道教仪式、派官监督江南织造等行为。大礼仪之争主要就是礼仪之争,有的学者非要说成是守旧派和维新派之争、程朱理学和新兴心学之争。当年明月没有接受这些不靠谱的说法。他认为王守仁虽未参与此事,却与此事有关。
    当年明月极其推崇王守仁,认为他是整个明代的第一猛人、与孔子齐名的圣人。书中连带着赞美王守仁的恩人王琼,说他是“好人”兼“能人”。“能人”毫无疑问,“好人”很牵强。无论目的是什么,与江彬、钱宁这些奸佞之徒打得火热,终究是一大污点。
    至于王守仁,其军事和思想成就卓越。但是他的知行合一的思想,不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嘛,非常空洞。他的军事成就与其思想也没有直接的联系。说到最后,当年明月贬低杨廷和,只有一个原因——为了证明自己提出的“明代官场第一魔咒:无论如何,千万不要去惹王守仁。”(第四部第一章),而杨廷和不幸是王琼和王守仁的敌人。
    (甄鹏.《明朝那些事儿》对杨廷和的丑化[N].山东大学报,2011-11-09(C).)


    2楼2013-03-25 13:09
    收起回复
      我的感受是明事儿就没怎么提杨廷和................汗


      IP属地:天津5楼2013-03-29 15:02
      收起回复
        明月并没有说杨廷和才能品性不如李贤、李东阳,《明事》:公正地讲,王守仁先生虽然是千古难得的圣贤,却并非一个掌握时局的人物,他长期担任中央下派干部,基本不在京城混,这种编外人员实在说不上是朝廷重臣。在那些年中,真正支撑国家大局的人是杨廷和。
        第二,人没说他血缘不近,的确应该他即位,十五岁就是点一下他的年龄,并不是理由。如果他当时要是老一些,杨也不一定很满意他。。。“其一,他的血缘很近,而且据说很聪明,非常机灵。   其二是一个不大方便说出来的原因,这孩子当时只有十五岁,对于官场老手杨廷和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好控制的人。 ”
        至于顶王琼。。。《明事》:而另一个王琼就更有意思了,这个人名声很差,擅长拍马屁,拉关系,他和钱宁、江彬的关系都很好(钱宁和江彬是死对头),常常为正人君子所不耻。  然而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人,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坏人拍马屁是为了做坏事,好人拍马屁是为了干实事。所以在王琼那里,马屁只是一种技术手段,和人品问题没有关系。  王琼掌管了兵部,利用手中掌握的大权,颁布了很多有利于国家的政策,并废除了许多不合理的制度,而他每次提出建议,总是能够获得批准。  因为管事的钱宁和江彬都是他的哥们,兄弟的奏折自然是第一时间签字盖章的。  而他第一次看到王守仁的时候,就用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感想:  “若用此人,可保天下太平!”
        这些言论不能说全不对,有一些道理,明月有的地方的确有失偏颇,但他有的地方也不怎么靠谱


        6楼2013-03-31 18:44
        收起回复
          其实这么长的一本书,难免会有差池,或许你们接触的资料不太一致,这些我看书的时候也想过,但是明月毕竟最大程度的还原了明朝,瑕不掩瑜


          IP属地:山东7楼2013-03-31 22:37
          回复
            还记得明月在大结局中说的吗?如果忘了,那就去在看一遍。还有任何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04-05 14:58
            回复
              这个甄鹏是何许人也?莫非吃饱了没事儿做才写这么个东西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3-04-08 19:42
              收起回复
                心理学历史上有个门派很出名,后来又有几个门派出来,这后起的门派也没什么本事,就是通过抨击那个有名的门派达到出名并且自成一派的成就。这个甄鹏说不定就是想投机一把,看《明朝那些事儿》火热,就来抨击它,达到炒作宣扬自己的目的。而且明月采用编年调侃体编写这部书,光是构造书的结构就已经呕心沥血了,而甄鹏则可以针对书中的篇章逐一对应地抨击,如此一来,连自己著作的结构都剩下了,直接对应明月的就行了。


                IP属地:广东10楼2013-05-11 18:29
                回复
                  楼主过于偏激了。首先我也认为作者明月有疏忽之处,但我个人认为杨廷和是收了钱的。从朱元璋时代开始,削藩已经是一个话题了,朱允文把自己皇位给削没了,之后朱棣也进行了此项措施,以避免被推翻。朱厚照时期,宁王想要增加护卫,这已经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了,杨廷和曾上书并削去了宁王的护卫,而之后为什么宁王的护卫再次建立的时候,作为首辅的杨廷和却没有任何手段,这是不正常的。毕竟他是首辅,支撑着明朝的局势,有能力解决这个隐患,却不作为,其中必有隐情,至于隐情是什么,不得而知,但个人认为,是收了钱的。
                  另外,至于王阳明的评价,我只能说是观点不同,明月认为其能力超越了所有人,他的理论结合实际,虽然很空,但是他能用,这就够了。我个人认为,能力最强的不是王阳明,是孙承宗,扶大厦之将倾。
                  最后,我问一句,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史料,那是胜利者写的东西,我认为我们应该多想想其背后有没有更深的东西,也许不是事实,但能乐在其中。


                  IP属地:上海11楼2013-05-13 10:12
                  收起回复
                    有丑化杨廷和么?我觉得评价很客观啊。


                    12楼2013-05-15 11:38
                    收起回复
                      很多历史从来就没有统一的定论。


                      IP属地:四川13楼2013-05-15 22:44
                      收起回复
                        有多少人是看了明月的书后开始对他写的人物色彩分析深信不疑的,对于某些细节,明月掺入了太多的个人感情色彩,片面了。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3-05-19 16:01
                        收起回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明月能写出《明朝那些事》,有很多的读者,那就足够了吧?
                          没必要去死缠的···
                          并且,明月也说了,历史,历史人物不论怎样,时间会有答案的···(有改动)
                          而我认为,喜欢一个人,或厌恶一个人,世界是不可能一致的。所以,当年的人究竟如何,我们只能自己判定,不能一票否决的···
                          而明月不论如何,他至少一步步写完了全书啊!明朝三百年,一步步写完了,这就足够了吧?
                          没那个必要说了···


                          15楼2013-05-21 12:49
                          收起回复
                            感觉书里对杨廷和评价挺高的,不像你说的那样。


                            16楼2013-06-01 01: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