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疃古建筑群吧 关注:21贴子:197
  • 7回复贴,共1

走马观花李家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王村镇的李家疃村是我从济南来回要路过的一个小村落,紧挨着309国道,村口树着一块石碑,上写“李家疃”三个字。起先对这个村子的注意是因为它的名字中的那个“疃”字,后来我的学生中有这个村子的,听他们说起这个村子有清代的古建筑,很想去看看,但一直没能成行。既然有古建筑便必然有它的厚重的历史,到底是谁给这个村子留下了这样丰厚的一笔历史财富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从网上进行了一下了解:
李家疃古建筑群,是山东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落,位于周村区王村镇李家疃村。李家疃村的古建筑主要是明清王氏家族的住宅和花园遗址,共有九座院落,数百间砖石结构的房屋,其中的古楼房三座。这些房屋建筑特点各不相同,极有观赏和研究价值。现存有住宅、花园、书房、闺房、门房、楼阁、厅堂等。因大部分都是砖石结构,用料讲究,施工质量上乘,所以保存比较完整。
李家疃在历史上出现了诸多仁人志士。明朝时,王推化之子曾任浙江道检查御史,曹家和曾做过永干府正堂。清朝时,王选化之子王我庸曾任长沙府阳宜知县:王荩臣祖籍李家疃,后随父迁居河南,曾任淄川县令王悦凝武艺超群,考取武亚元:王悦衡德高望重,在义和团运动中任过淄川一带义和团首领。在近代,王焕奎是淄博五音戏创始人之一,与邓洪山齐名。
现在被列为市区两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分别是“李家疃明清建筑群”和“武亚元古建筑群”。清朝时,李家疃村的王悦凝武艺超群,被朝廷取为武亚元。据史料载:“王公,字观成,号冠英,丁卯科武亚元侯,选运税,例授武略骑尉,武亚元所用样刀一百五十余斤”。武亚元古建筑群占地60余亩,保留房屋200余间。建筑为清代风格,石基砖身,木架结构,青瓦单脊。(注:以上三段对李家疃历史及人物的介绍文字引自于网络)
带着这样的认识,我驱车来到了李家疃村。 从309国道往村子里看,并没有看出它跟其他村落有什么不同,但试着往里走,便能看到那些湮没于历史烟尘中的青砖灰瓦的古建筑了。我停好车,背着相机顺着一条东西小巷走了进去……




IP属地:山东1楼2013-03-24 07:38回复
    进入巷口的第一座坐北朝南的大门叫“悦循门”,门口墙上挂着一个牌子,上面记载了这座门的一些情况:
    “悦循门坐落在东西大街上,庙子沟以西的崖头上。大门高大宏伟壮观,是六柱框架式出袖门楼,门楼高十余米,宽四米,两侧墙壁用六棱青砖磨光砌成大门双框双砧,门砧青石浮雕。大门提达高50厘米,宽108厘米,两扇木门高230厘米,单扇宽90厘米。五级台阶,砖木雕刻精美,门楼房脊青砖透花雕塑,配以活泼可爱的蛤巴狗子张口兽。大门以东三十米即是庙前圈门子。自庙前进圈门子至悦循大门路面呈30度角,全用方子石铺成。”
    如今门口的那两个张口兽已经不见了,台阶也早已被风雨剥蚀得没有遍体鳞伤,倒是石刻和木雕依然透着昔日的大气。石刻中的那个茶壶仿佛有茶水溢出,而那边则是一个人骑在大象身上,应该是寓“吉祥如意”之意吧。大门提达上竟也有一个抓手,50厘米高,可见这个大门不好进呵。
    两边蜂巢般的墙壁显然就是那六棱的墙面砖了,依旧结实,依旧漂亮。想来让今天的墙壁大概也自愧弗如吧。






    IP属地:山东2楼2013-03-24 07:40
    回复
      2025-05-14 22:22:55
      广告
      我沿着小巷往里走,看着家家上锁的大门,只好在外面拍了几张,尽管已经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但那高高挺立的屋脊依然威风凛凛,山墙上外方内圆的窗子在别的地方还真是少见,在这里却常能看到。
      一条小巷,远远望去,显得幽静空旷而又寂寥,一个人慢慢踱于其中,静静地摩挲着两边的石壁,感受那沉淀下来的历史的味道,回想着多少年前这里曾经的人来人往,闭上眼睛,仿佛能够听得到远远的吆喝声隔空传来,“豆腐——卖豆腐喽——”或者逢年过节,家家门口挂起了灯笼,大门打开着,穿红挂绿的男男女女进进出出,互相说着问候的话——好年景呵。
      “江山如画,大地皆春”,黑漆的大门帖着红红的对联,一派喜庆的景象。但“文革”的遗物也随处可见,门洞子的墙壁上还有“毛主席说”的字样,大门上的“忠”字依稀可见。它在告诉着我们,其实有些东西还没有完全变成历史,它还游荡在我们的身边。
      再往里走就是“亚元府”了,门前的牌子上写着“王悦凝府第,丁卯(1807年)考取武亚元,故名‘亚元府’。亚元府大门建筑宏伟壮观,门楼四柱框架式砖木结构,青砖黑瓦红漆大门,垂珠连龙,雕刻精致。大门内原有影壁墙,亚元府影壁不同于其他影壁,精美的花岗岩石浮雕。大门两侧有护院门房子、候客房,其房内设有地炉取暖。院内前后四合院,厅房、羽斋、练武厅布局合理,建筑宏伟。”单看门楼子就能感觉出主人的气派,门楼子上的石脊兽也与众不同。
      亚元府外墙上并排四个拴马石,别家的墙上就没这么多。大门里面的这块石上的圆洞应该是插顶门杠的地方。不愧是亚元府第,连顶门杠也那么粗。


      IP属地:山东3楼2013-03-24 07:42
      回复









        IP属地:山东4楼2013-03-24 07:46
        回复
          李家疃像这样的建筑用的石条石板随处可见,就是像这样的石雕也偶有遇到,雕工精美而且虽说年代久远,但石上雕刻也清晰可辨。
          跟悦循门相比,这一座大门的木雕更简洁,虽然没有那样好看的石雕,但大门两侧的砖雕却非常好看,层次清晰,保存的也相对较好。砖雕的最上层是莲花,然后是狮子玩绣球,再下面是蝶恋花,再下面是万福,紧接着是惟幔,最下面是竹报平安。寓意都非常吉祥。
          在一面颓垣旁边堆放着一个碾磙子,它的一边是一个磨盘吗,看不出它像什么。就这样蹲在那里,在温暖的阳光下正在窃窃私语,它们在说些什么,是回味着过去,诉说着历史还是在想着今天这里的变化。是 呵,不可能不去思考一下,毕竟半截身子已经在土里啦。
          墙就是一面镜子,岁月的穿衣镜。墙可隔,可攀,可靠,可刻,可画。红杏一出,踞墙一望,自是春色撩人,但在这里却没有,墙面虽已斑驳,那从墙头垂下来的绿色的藤在告诉我们,这墙还“活”着。万仞宫墙须仰视,墙头马上更传情,拐过墙角有时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曾几何时,这里的墙根大概也蹲过冬天里晒太阳的人,他们是否想过把这里的感受告诉圣上。 人散了,幕谢了,墙也行将坍圮。但无论如何,一面墙倒下,便有另外一面墙立起来。除非推倒它之后变成路。 在我们的眼前,有形的墙是可以推倒的;但在我们的心里,无形的墙要推倒可就难了。
          这是我唯一见到的敞开着的大门,我却没进去。我不想把这里的一切看得太透,古建筑也像是一个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看得太透反倒不精彩了。反过来说,我们谁又能把眼前的一切都看透?站在被主人修过的大门口向里望了望,一片安宁。走吧,还是不要去打扰这一家人啦。






          IP属地:山东5楼2013-03-24 07:51
          回复
            我绕着这些古建筑走了整整一圈,走到最后,看见了两块石碑。石碑后面的墙上镶进了一块小石板,上面有字,可惜除了一个“奉”字,下面都已经模糊不清,不像是被风雨剥蚀掉的,更像是人为磨去的。一个“奉”字告诉我,这块石板其实来头不小,但周围没有人能说出它的来历。 人们告诉我,这里原来还有两座牌坊,按他们说的,牌坊高大巍峨,气势恢弘,可惜早已经被拆掉了。是呵,那个“破四旧”的年代还能留下些什么呢?










            IP属地:山东6楼2013-03-24 07:53
            回复
              最后我又一次来到悦循门前,又一次打量这道古老的门。门楼的檐已经破损了,椽子真的出头了。都说出头的椽子先烂,也许这座门最后的倒下就是从这椽子开始吧: 驳落了昨天的辉煌, 只留下残砖断瓦与岁月相伴。 卸下了粉墨与铅华, 还原的历史却更加清晰可见。 褪掉了妩媚的颜色, 谁还会记得曾经的人烟阜盛。 风干了前生的记忆, 只好把一切都交由时间带走, 连一根草都不会留下, 将岁月蹉跎成如烟的碎片, 交由时间的巨手, 重新洗成一断华丽的颓垣, 躲在了阴暗的角落里哭泣。 转身,我向历史告别, 然后,我自己再走进历史。






              IP属地:山东7楼2013-03-24 07:54
              回复
                以上博文选自於陵瘦马的博客,再次表示感谢!


                IP属地:山东8楼2013-03-24 07: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