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村镇的李家疃村是我从济南来回要路过的一个小村落,紧挨着309国道,村口树着一块石碑,上写“李家疃”三个字。起先对这个村子的注意是因为它的名字中的那个“疃”字,后来我的学生中有这个村子的,听他们说起这个村子有清代的古建筑,很想去看看,但一直没能成行。既然有古建筑便必然有它的厚重的历史,到底是谁给这个村子留下了这样丰厚的一笔历史财富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从网上进行了一下了解:
李家疃古建筑群,是山东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落,位于周村区王村镇李家疃村。李家疃村的古建筑主要是明清王氏家族的住宅和花园遗址,共有九座院落,数百间砖石结构的房屋,其中的古楼房三座。这些房屋建筑特点各不相同,极有观赏和研究价值。现存有住宅、花园、书房、闺房、门房、楼阁、厅堂等。因大部分都是砖石结构,用料讲究,施工质量上乘,所以保存比较完整。
李家疃在历史上出现了诸多仁人志士。明朝时,王推化之子曾任浙江道检查御史,曹家和曾做过永干府正堂。清朝时,王选化之子王我庸曾任长沙府阳宜知县:王荩臣祖籍李家疃,后随父迁居河南,曾任淄川县令王悦凝武艺超群,考取武亚元:王悦衡德高望重,在义和团运动中任过淄川一带义和团首领。在近代,王焕奎是淄博五音戏创始人之一,与邓洪山齐名。
现在被列为市区两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分别是“李家疃明清建筑群”和“武亚元古建筑群”。清朝时,李家疃村的王悦凝武艺超群,被朝廷取为武亚元。据史料载:“王公,字观成,号冠英,丁卯科武亚元侯,选运税,例授武略骑尉,武亚元所用样刀一百五十余斤”。武亚元古建筑群占地60余亩,保留房屋200余间。建筑为清代风格,石基砖身,木架结构,青瓦单脊。(注:以上三段对李家疃历史及人物的介绍文字引自于网络)
带着这样的认识,我驱车来到了李家疃村。 从309国道往村子里看,并没有看出它跟其他村落有什么不同,但试着往里走,便能看到那些湮没于历史烟尘中的青砖灰瓦的古建筑了。我停好车,背着相机顺着一条东西小巷走了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