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与瓦格纳(转)张典
一,尼采反瓦格纳:对德国文化的态度
1 尼采在莱比锡大学的最后时期,结识了瓦格纳,这对尼采是一件重大的事。由于导师里切尔的介绍,尼采与瓦格纳有了交往,瓦格纳当时名声如日中天,尼采是瓦格纳的忠实的崇拜者。尼采在瓦格纳56岁生日时以私人身份拜访了在特里布森(Tribschen)的瓦格纳,时间为1869年5月15日,在1869年5月22日,尼采在此事不久至瓦格纳的信中这样写道:“非常尊敬的先生,对我来说太久了,我有一个意愿,这次无所畏惧地表达出来,我对您深表感激;我的生命的最好的事和最高的瞬间,和您的名字联结在一起,自从我知道另外一个人,您的精神兄弟叔本华以来,我对他与对您同样地尊敬,产生了一种类似信仰的思考。在您的节日的这样一个时机,我这样表达决不是出于恭维您。”
尼采这时对法国近代的启蒙思想的接受许多应该是从瓦格纳夫人柯西玛〈Cosima Wagner〉和瓦格纳处学来的,柯西玛比较喜爱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等法国作家,尼采喜爱蒙田、拉罗什福科(La Rochefoucauld)、司汤达(Stendhal)到伏尔泰(Voltaire),主要在这一个时期,尼采反感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主要还是一种气质的冲突。
尼采阅读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是尼采此后走出瓦格纳影响的主要原因。
青年尼采尽管勤奋,但视界并不十分开阔,法国启蒙作家的思想对尼采走出德意志自我本位无疑是关键。在1876年之前,对尼采产生最大影响的还是瓦格拉、叔本华,两者是晚期德国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
瓦格纳1854年看到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成为叔本华的信徒,瓦格纳在1849年出版的《艺术与革命》中,已经表达出了与叔本华、尼采大致相似的思想,瓦格纳也致力于将希腊悲剧精神与德意志精神相结合。瓦格纳有志于将贝多芬的交响乐与莎士比亚的丰富性的人生戏剧结合起来,以这作为自己的音乐使命。在瓦格纳塑造的英雄中,《齐格弗里德》是尼采丝毫不带遗憾地倾听过的惟一的一部,这是尼采1876年前的一种情感.
尼采1876年前有强烈的德意志精神的本位立场,尼采的德意志精神的本位与瓦格纳的德意志精神本位实际上貌合神离,尼采主要还是从民族精神文化的角度谈德意志本位,瓦格纳更多倾向要在德意志要建立罗马帝国,瓦格纳的精神是一种帝国权力,尼采也有一种政治权力的幻想,但尼采对政治有一种反思批判的力量,尼采能够超越这样的层面。可以想象到,在拜罗伊特这样的音乐节中,尼采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物,主要是尼采的精神与瓦格纳的追求是相差太远,瓦格纳怎么会在心中觉得尼采是有什么重要性,瓦格纳只是觉得尼采这个人比较令人头痛,尼采那些追求不会令瓦格纳心动。
关于齐格弗里德这个人物形象,卡勒尔分析得比较到位,可以见到,当时的尼采怎样误解了瓦格纳: 瓦格纳是一位为纳粹主义搭好舞台的重要人物,他的影响比尼采广泛,但精神境界比尼采低。这位尼采称之为“人民的保卫官”,吸收了19世纪的每一场思想运动的成果,并把它们混合成一种粗俗的、浮夸的、煽动性的艺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基督教和异教、理智和情感的东西不加区别地堆积在一起。瓦格纳对能为他的艺术目的服务的一切东西的巧妙运用,清楚地表明为什么纳粹分子把他看做是他们的精神教父。他的学说受到个人的怨恨和机会主义的推动而发,预先就使用了第三帝国使用的一切概念和口号。
理查德\瓦格纳的小册子和希特勒的演说都散发着相同的毒素。瓦格纳还提出了对“强壮的美男子”的崇拜,大肆抨击基督教教义、民主和中产阶级文明,并带着特殊的恶意的弦外之音把中产阶级的文明称作“西方的”。他还重新提出“人民”是权力的源泉。自然,在瓦格纳看来,“人民”是指在神话般的、种族的、条顿人意义上的德意志人民,在他的文章《尼伯龙根》中,他根据尼伯龙根的英雄传奇来解释德意志人民在世界历史上的作用,这种解释预言世界将由德意志人统治,并希望说明这是理所当然的:“德意志人民源自上帝的一个儿子。他自己的人民称他为齐格弗里德,世上其它人民则称他为基督。为了他的种族及其直系后裔能够获得拯救并享受幸福,他完成了最光荣的业绩,而且在完成这样的业绩时他献出了生命。”齐格弗里德诛杀巨龙并在战斗中死去,在瓦格纳的思想中,这与基督教中的基督拯救世界并死在十字架上的意义是相同的。
一,尼采反瓦格纳:对德国文化的态度
1 尼采在莱比锡大学的最后时期,结识了瓦格纳,这对尼采是一件重大的事。由于导师里切尔的介绍,尼采与瓦格纳有了交往,瓦格纳当时名声如日中天,尼采是瓦格纳的忠实的崇拜者。尼采在瓦格纳56岁生日时以私人身份拜访了在特里布森(Tribschen)的瓦格纳,时间为1869年5月15日,在1869年5月22日,尼采在此事不久至瓦格纳的信中这样写道:“非常尊敬的先生,对我来说太久了,我有一个意愿,这次无所畏惧地表达出来,我对您深表感激;我的生命的最好的事和最高的瞬间,和您的名字联结在一起,自从我知道另外一个人,您的精神兄弟叔本华以来,我对他与对您同样地尊敬,产生了一种类似信仰的思考。在您的节日的这样一个时机,我这样表达决不是出于恭维您。”
尼采这时对法国近代的启蒙思想的接受许多应该是从瓦格纳夫人柯西玛〈Cosima Wagner〉和瓦格纳处学来的,柯西玛比较喜爱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等法国作家,尼采喜爱蒙田、拉罗什福科(La Rochefoucauld)、司汤达(Stendhal)到伏尔泰(Voltaire),主要在这一个时期,尼采反感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主要还是一种气质的冲突。
尼采阅读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是尼采此后走出瓦格纳影响的主要原因。
青年尼采尽管勤奋,但视界并不十分开阔,法国启蒙作家的思想对尼采走出德意志自我本位无疑是关键。在1876年之前,对尼采产生最大影响的还是瓦格拉、叔本华,两者是晚期德国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
瓦格纳1854年看到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成为叔本华的信徒,瓦格纳在1849年出版的《艺术与革命》中,已经表达出了与叔本华、尼采大致相似的思想,瓦格纳也致力于将希腊悲剧精神与德意志精神相结合。瓦格纳有志于将贝多芬的交响乐与莎士比亚的丰富性的人生戏剧结合起来,以这作为自己的音乐使命。在瓦格纳塑造的英雄中,《齐格弗里德》是尼采丝毫不带遗憾地倾听过的惟一的一部,这是尼采1876年前的一种情感.
尼采1876年前有强烈的德意志精神的本位立场,尼采的德意志精神的本位与瓦格纳的德意志精神本位实际上貌合神离,尼采主要还是从民族精神文化的角度谈德意志本位,瓦格纳更多倾向要在德意志要建立罗马帝国,瓦格纳的精神是一种帝国权力,尼采也有一种政治权力的幻想,但尼采对政治有一种反思批判的力量,尼采能够超越这样的层面。可以想象到,在拜罗伊特这样的音乐节中,尼采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物,主要是尼采的精神与瓦格纳的追求是相差太远,瓦格纳怎么会在心中觉得尼采是有什么重要性,瓦格纳只是觉得尼采这个人比较令人头痛,尼采那些追求不会令瓦格纳心动。
关于齐格弗里德这个人物形象,卡勒尔分析得比较到位,可以见到,当时的尼采怎样误解了瓦格纳: 瓦格纳是一位为纳粹主义搭好舞台的重要人物,他的影响比尼采广泛,但精神境界比尼采低。这位尼采称之为“人民的保卫官”,吸收了19世纪的每一场思想运动的成果,并把它们混合成一种粗俗的、浮夸的、煽动性的艺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基督教和异教、理智和情感的东西不加区别地堆积在一起。瓦格纳对能为他的艺术目的服务的一切东西的巧妙运用,清楚地表明为什么纳粹分子把他看做是他们的精神教父。他的学说受到个人的怨恨和机会主义的推动而发,预先就使用了第三帝国使用的一切概念和口号。
理查德\瓦格纳的小册子和希特勒的演说都散发着相同的毒素。瓦格纳还提出了对“强壮的美男子”的崇拜,大肆抨击基督教教义、民主和中产阶级文明,并带着特殊的恶意的弦外之音把中产阶级的文明称作“西方的”。他还重新提出“人民”是权力的源泉。自然,在瓦格纳看来,“人民”是指在神话般的、种族的、条顿人意义上的德意志人民,在他的文章《尼伯龙根》中,他根据尼伯龙根的英雄传奇来解释德意志人民在世界历史上的作用,这种解释预言世界将由德意志人统治,并希望说明这是理所当然的:“德意志人民源自上帝的一个儿子。他自己的人民称他为齐格弗里德,世上其它人民则称他为基督。为了他的种族及其直系后裔能够获得拯救并享受幸福,他完成了最光荣的业绩,而且在完成这样的业绩时他献出了生命。”齐格弗里德诛杀巨龙并在战斗中死去,在瓦格纳的思想中,这与基督教中的基督拯救世界并死在十字架上的意义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