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韩一族族长吧 关注:20贴子:439
  • 3回复贴,共1

汉字汉语基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汉字汉语基础
绪 论
 
第一节  汉语与汉字
 
一、汉语及其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又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同时还是民族文化信息的载体。文字是标记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它通过视觉感知的形式来记录语言,因此,它又是语言的载体。世界上有很多种语言,这些语言大都有与之相应的文字。汉语是世界语言的一种,与之相应的文字是汉字。
  世界语言大约有5000种左右,但使用人口超过100万的语言只有140多种,其中汉语的使用人口最多,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所以,汉语是联合国指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语言是英语、俄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世界上的各种语言,一般可以按照两种标准来进行分类[1]:
一个是以语言结构的特点来进行分类,称作类型分类法。语言结构是多方面的,人们比较重视的是词的构造和句法结构。类型分类法就按照这两个方面行。
一根据词的构造特点分类
  按词的构造特点,可以把世界语言分成四种:
  ⒈词根语,也叫孤立语。这种语言的词用在句子里时,词形上不具有表示语法关系的形式,词在句子里彼此不受形式的约束,所以称为孤立语。这类语言以汉语为代表,侗傣语、苗瑶语、缅语、越南语、马来语也属于这一类。
  ⒉粘着语。这种语言的特点是词根不发生变化,用很多附加成分来表达各种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这些附加成分粘附在词根上,各自表示自己的附加意义,彼此没有紧密的结合关系。朝鲜语、日本语属于这类语言。
  ⒊屈折语。这种语言的主要特点是靠词的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来产生语法形式,表示各种语言关系。所谓“内部屈折”,是指词根中有些语音要素的替换。例如英语woman[wum n](妇女)是单数名词,复数是women[wimin],单复数之间发生u-i、 -i的元音交替。所谓“外部屈折”,一般是指词尾的变化。例如在英语中,动词的时态变化就是用词尾-ing,-ed来表示的。印欧语系的语种,大多属于这一类型。
  ⒋多式综合语,又称合体语。这类语言的特点是,句子的结构和词的结构一致。具体说,语言中的句子是以一个词根为中心、通过各种不独立的附加成分来添加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而构成的。也就是说,句子其实就是词的扩展。以北美印地安人的契努语为例。这种语言中“我把它交给她”这个句子,就是词根-d-(给)为中心,附加各种成分而组成i-n-i-a-l-u-d-am。这些附加成分的词汇-语法意义分别是:
  i-  表示最近过去时
  -n- 表示代词主语“我”
  -i- 表示代词宾语“她”
  -l-  表示前面的代词附加成分是间接宾语
-u- 表示动作离开说话的人
-d- 词根“给”
-am 表示动作的位置意义
 
二根据句法果结构的表达方式分类
  按句法结构的表达方式,可将人类语言划分为两大类型:
  ⒈综合语。这类语言是依靠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示词和词之间的语法关系。纯粹用形态变化来表示语法关系的并不多见。较多的综合语除了词本身的形态外,还兼用虚词来表示语法关系。拉丁语和古斯拉夫语即属此类。
  ⒉分析语。这类语言不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而是借助于虚词和词序来表示词与词的语法关系。缅语、越南语等均属分析语。汉语也属此类。
  语言的结构类型分析法,主要看某种语言所具有的特点侧重于哪一类。其实,每种语言都很难仅仅只具一类的特点。拿汉语来说,现代汉语中已经产生了一些附加成分,也具有一些屈折变化,在句法结构上,个别的形态变化也是存在的。只是在特征上侧重于词根语和分析语,才如此归类。
  对世界语言分类的另一种标准,是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来给语言分类。世界语言有这么多种,很多是由一种比之更古老的语言分化而具有差异的。把彼此有同源关系的语言按其分化的层次和亲疏远近归到一起,叫作语言的谱系分类。谱系分类的最高层次的类别名称为“语系”。全世界可以分为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比荼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和南亚语系等语系。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两种语系。汉语属汉藏语系。语系的下一个分类级层是语族。汉藏语系分四个语族:汉语语族、壮侗语族、苗瑶语族、藏缅语族。由此我们可以大致知道汉语与哪些语言源渊更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03-21 21:11回复
      汉语是汉藏语系中最古老、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历史悠久,优美深邃,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汉语在世界语言大家庭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国际上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汉语的声音也愈来愈坚定强劲。除了中国大陆和台湾省以外,以汉语为母语的人还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总共约9.4亿人。
      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的,语言的各种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语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程度不同的变化。经过一个相当时期的渐变,语言的总体即会产生较大的、阶段性的差异。根据历史研究的原则,我们把汉语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⑴、上古汉语。一般指先秦、两汉的汉语。也有人主张这一段止于西汉。
      ⑵、中古汉语。一般指魏晋至隋代的汉语。也有人主张这一段止于中唐,将晚唐五代下属。
      ⑶、近代汉语。一般指唐代至晚清的汉语。
      ⑷、现代汉语。一般指晚清至当代的汉语。
      上述前三个阶段的汉语统称古代汉语,是相对现代汉语而言的。
      在汉语教学里,通常把汉语分成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两个层面。而教学体系中的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在汉语史之外特有的固定涵义:
      古代汉语专指用文言写成的文献语言。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一种很特殊的现象,就是言文脱节。实际上,在中古汉语里,就已看到白话的端倪,唐代的敦煌变文已是白话,晚清的《红楼梦》已是十分成熟的白话文。说明魏晋以来的口语就在向白话发展。但是,在正史和文人书面作品中使用的语言,却一直用的是模仿先秦的文言。比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作品所用的语言,跟先秦作品的语言,几乎没有多大区别。正因为中国古代的书面典籍大部分是用文言写成的,而文言由于时代久远又比较难懂,为了解决阅读问题而需要重点教授,所以,汉语教学体系中所说的古代汉语,实际上是特指与当时口语一致的先秦书面语和后代仿古作品中的书面语,也就是文言。
      至于现代汉语,在研究体系里本来应包括各方言区的汉语方言。而在汉语教学体系里,则专指“五四”以后形成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是汉语发展的两个不同的阶段,两者的差异是显著的;但它们毕竟是不同历史阶段的同一种语言,所以又是可以沟通的。古今汉语语法有一部分完全一样或大同小异;另一部分虽有差异,但也可看出演变的痕迹,找到历史的渊源关系。至于词汇和语义,则更不具鸿沟。例如,《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孔子说:聪明人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这句话的词语意义和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一致,不同的地方只有两点:第一,“知(智)、仁、勇”三个字加“者”后,组成名词词组,指具有这三种不同品质的人;第二,单音词到现代汉语中都能以双音词来对应:“惑”对应为“迷惑”,“忧”对应为“忧愁”,“惧”对应为“畏惧”。不过,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这两点相异之处,也是可以沟通的。“者”在古代汉语里是一个代词,可以和任意一个动词或形容词组成名词性词组。在现代汉语里,它虽已不是代词,随意组合的能量已经减弱了,但是,用它组成的名词仍有不少,诸如“读者”、“记者”、“学者”、“弱者”、“老者”……这是在构词法中保留的古代汉语遗存。很多单音词尽管已双音化了,但原来的古汉语单音词却成了现代汉语的构词语素,甚至还保留着原来的意思。这些都说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是有着历史渊源关系而属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同一民族的语言。
     
    二、汉字及其在世界文字中的地位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如果从殷商甲骨文开始算,汉字已经有了三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它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载负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它具有超越方言分歧的能量,长期承担着数亿人用书面语交流思想的任务;它生发出篆刻、书法等世界第一流的艺术;在当代,它又以多种方式解决了现代化信息处理问题而进入计算机,迎接了高科技的挑战。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03-21 21:11
    回复
      2025-05-10 15:21:25
      广告
        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个大类:表意文字与表音文字。这种分类是从文字形体直接显示的信息是语义还是语音来确定的。例如,英语book、俄语кн га直接拼出了意义为“书”的这个词的声音而成为这个词的载体。汉语“册”则用皮纬穿竹简的形态表达了它所记录的书册一词的意义而成为这个词的载体。
        世界文字大都起源于图画文字,表音和表意是图画文字发展的两大趋势。世界上许多古老的文字,例如非洲的古埃及文字,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等,都经历过由图画文字向表意文字发展的过程,但是,这些表意文字很快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变得不可释读了。唯有汉字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一方面顽强地维护着自己的表意文字特点,一方面又不断地为了适应被它记录的汉语而进行了内部调整,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具有严密系统的表意文字。
        就汉字记录汉语的单位而言,汉字属于音节—语素文字。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一个音节,而一个音节往往又代表一个语素。例如,“人”这个字记录了rén这个音节,而这个音节代表“人”(一种高级动物)这个语素。比较而言,英语的情况则迥然不同,英文字母代表的是音位。例如thing(东西)这个词,th、i、ng分别代表[θ]、[i]和[η]这三个音位,thing是三个音位拼合的词。
        就形体的特点而言,汉字是在一个两维度的平面上来构形的。这个两维度的空间为汉字构件的结合提供了很多区别的因素,除了不同的构件可以组合成不同的汉字外,相同的构件也可以构成不同的汉字:
        构件的相对位置可以区别不同的汉字。例如“杳”与“杲”不同,“加”与“另”不同,“本”与“末”不同,“ (枣)”与“棘”不同等等。
        构件的置向也可以区别不同的汉字。例如“比”、“从”相异等等。
        构件的数量也可以区别不同的汉字。例如“日”、“昌”、“晶”不同等等。
        这些区别变化,都是在两维的空间内进行的。这与拼音文字由字母线性排列而结合也是不一样的。
        汉字的这些特点,都是在表意文字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所以能形成和保持这样的特点,是因为这些特点可以适合它所记录的汉语。汉语是词根语,又是分析语,词形上极少有需要用音素来记录的附加成分和语法形式。汉语的语素又以单音节为主,差不多每一个单音节语素都具有意义,可以为构字提供依据。因此,汉字长期保持这些特点,不是偶然的,是汉字自然发展趋势使然。
        汉字从历时的演变出发,可以分成两大阶段。这两个阶段以秦代的小篆作为分界:自甲骨文到秦代的小篆,通称古汉字;自秦汉隶书以后,通称今汉字。古今汉字的重要区别是书写单位笔画的形成。在古文字阶段汉字的书写单位是各种各样的线条,这些线条是“随体诘诎”而形成的,由这些线条构成的汉字,带有较明显的图形性。而隶、楷阶段的今文字的书写单位,则是各种类型的笔画。这些笔画经过自然发展和人为规范,逐渐变得样式固定、数量有限、写法规范,由这些笔画书写出的汉字,原始的图形性已淡化了。
        当代正在使用的汉字,称作现代汉字,现代汉字在形制上也属于今汉字。在中小学教学中,现代汉字专指已经规范了的当代汉字而言。
        作为记录汉语的汉字,用自己的形体,承负着所记录的单音节语素的音和义,因而成为形音义的结合体。形、音、义被称为汉字的三要素。
       
      三、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前面已经说过,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二者的相互依存关系是十分明显的:
        一方面,由于汉字是汉语的载体,所以,汉字的音和义,是汉语语素音与义的反映。在汉字三要素中,有两个要素实际上是属于汉语的,唯有形,才属于汉字本体。汉语在没有汉字的历史阶段,仍然可以存在,用口语的方式,实现它作用社会交际工具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汉语,汉字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也没有产生的条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03-21 21:11
      回复
        一国之根基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03-22 00: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