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说梦之六——执著或许就是奴役自己(莫言《蛙》)
用了比较快的速度读完了莫言的《蛙》,有点囫囵吞枣的感觉,随着本中“我”的孩子出生,书也到了结尾,我也如释重负。随着孩子的出生,姑姑放过了自己,小狮子也放过了自己,作者也放过了自己。正如作者所写:“不遭苦难,如何修成正果;不经苦难,如何顿悟人生。我想这个修成正果和顿悟人生,就是让自己放下执著,不再奴役自己的心灵。
《蛙》以书信形式展开,是一部写实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小说,主线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过程与及执行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冲突,以及国人对待传宗接代的各种态度及变化。或许是因为莫言的文笔平实,不够精彩引人,所以他一直不出名。获奖后,我还真没有听过他的名字。正如报纸所说,如果莫言不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还是不能在北京买得起房子。但看了简介,好像莫言在外国比在国内还要出名,这也难怪不太出名的莫言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我想他获奖的关键是因为他的写实,写了别人不敢写的东西,触及了别人不敢触及的事实。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姑姑,一个接生了上万名新生儿、又引流了几千名婴儿的医生,一个遇事不慌、有勇有谋的女强人,一个敢作敢为、有大将风范的巾帼英雄,一个大义灭亲、绝不允许自己有任何对不起国家行为的人,但也算是一个过于执著而显得与世格格不入近乎变态的人。姑姑是一个悲剧人物,晚年的姑姑依然爽朗,但也深深为双手曾经沾了无数鲜血而痛苦,备受思想折磨。
文章的“我”算是知识分子或公职人员的代表,有着传宗代思想但又不敢越轨。新时代的中国,是“有钱的罚着生”,“没钱的偷着生”,“当官的让‘二奶’生”,只有那些即无钱又胆小的公职人员不敢生。不过经历了差点被士匪陈拳的后代打死这事,“我”终于开窍了——不是社会出现了问题,而是我自己出现了问题。
无论“我”,还是姑姑,都在最后,经历灵魂的洗礼,让一个“代孕”的孩子出生,来宽恕了自己。看破了很多东西,放下曾经的执著,也放过了自己。
文章或多或少也点明另外一个道理,非正义好像总是比正义活得轻松,活得好,阴险奸诈的肖上唇一家活得特别滋润,投机取巧袁腮也活得如鱼得水。反观,正直忠诚的姑姑落得个晚年落寞,安分守纪的自己只挣得个事事窝囊。这几天正在看柏拉图的《理想国》,里面就是有很长的篇幅辩论正义与非正义的问题。看来人生如何过才有意义,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或许归根到底,只有一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会变,人也要变,执著于某样东西,就受制于它,最终只是奴役自己的心灵,使人生活得疲惫不堪。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书,比较多励志方面的,大抵也是教会人们,要放下执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历史是只看结果而忽略手段的,就像人们只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许多伟大建筑,而看不到这些建筑下面的累累白骨。”姑姑之悲正是在于,做了无数别人不想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最终只落晚年的灵魂不安。
用了比较快的速度读完了莫言的《蛙》,有点囫囵吞枣的感觉,随着本中“我”的孩子出生,书也到了结尾,我也如释重负。随着孩子的出生,姑姑放过了自己,小狮子也放过了自己,作者也放过了自己。正如作者所写:“不遭苦难,如何修成正果;不经苦难,如何顿悟人生。我想这个修成正果和顿悟人生,就是让自己放下执著,不再奴役自己的心灵。
《蛙》以书信形式展开,是一部写实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小说,主线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过程与及执行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冲突,以及国人对待传宗接代的各种态度及变化。或许是因为莫言的文笔平实,不够精彩引人,所以他一直不出名。获奖后,我还真没有听过他的名字。正如报纸所说,如果莫言不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还是不能在北京买得起房子。但看了简介,好像莫言在外国比在国内还要出名,这也难怪不太出名的莫言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我想他获奖的关键是因为他的写实,写了别人不敢写的东西,触及了别人不敢触及的事实。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姑姑,一个接生了上万名新生儿、又引流了几千名婴儿的医生,一个遇事不慌、有勇有谋的女强人,一个敢作敢为、有大将风范的巾帼英雄,一个大义灭亲、绝不允许自己有任何对不起国家行为的人,但也算是一个过于执著而显得与世格格不入近乎变态的人。姑姑是一个悲剧人物,晚年的姑姑依然爽朗,但也深深为双手曾经沾了无数鲜血而痛苦,备受思想折磨。
文章的“我”算是知识分子或公职人员的代表,有着传宗代思想但又不敢越轨。新时代的中国,是“有钱的罚着生”,“没钱的偷着生”,“当官的让‘二奶’生”,只有那些即无钱又胆小的公职人员不敢生。不过经历了差点被士匪陈拳的后代打死这事,“我”终于开窍了——不是社会出现了问题,而是我自己出现了问题。
无论“我”,还是姑姑,都在最后,经历灵魂的洗礼,让一个“代孕”的孩子出生,来宽恕了自己。看破了很多东西,放下曾经的执著,也放过了自己。
文章或多或少也点明另外一个道理,非正义好像总是比正义活得轻松,活得好,阴险奸诈的肖上唇一家活得特别滋润,投机取巧袁腮也活得如鱼得水。反观,正直忠诚的姑姑落得个晚年落寞,安分守纪的自己只挣得个事事窝囊。这几天正在看柏拉图的《理想国》,里面就是有很长的篇幅辩论正义与非正义的问题。看来人生如何过才有意义,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或许归根到底,只有一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会变,人也要变,执著于某样东西,就受制于它,最终只是奴役自己的心灵,使人生活得疲惫不堪。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书,比较多励志方面的,大抵也是教会人们,要放下执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历史是只看结果而忽略手段的,就像人们只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许多伟大建筑,而看不到这些建筑下面的累累白骨。”姑姑之悲正是在于,做了无数别人不想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最终只落晚年的灵魂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