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三月初春,乍暖还寒,早春的细雨夹着冰碴,吹得人一抖一颤的。
这天气还让不让人活啊?郑允浩抬头望着黑沉沉的天色,整个人没了精神,半死不活地趴在书案上,那满桌面的书籍看着就啪啦啪啦泻了一半下地。
郑允浩只瞟了一眼,便不去理会。
旁边的同窗好友郑贤无奈地弯下身子把书一本一本拾起了,边道,“你也别整天到晚想着玩闹,明年今日便是我们要报名考科举的时候,你倒是有点自觉啊!”
郑允浩委屈地看了一眼郑贤,抱怨道,“那劳什子科举我才不稀罕,若不是我爹娘逼着,我就是怎么样也不会来书院念书的。倒是你,郑贤啊你才高八斗,人也聪明,明年的状元一定非你莫属了。”
郑贤淡淡一笑,一双浅酒窝特别吸引人的注意。
郑允浩突然托着腮帮子,把桌上的毛笔扔着玩,还不忘调侃好友一番,“苟富贵,勿相忘!”
话落,一本《诗经》横空飞来,只听得郑允浩一声惨呼,倒地装死。
此幕玩闹被刚进来的一名同窗见到,哈哈取笑了一番,收起的油纸伞摆在一角,水滤湿了一地。
“啊呀,冯兄,久违久违。”郑允浩见着谁也改不了一副嬉皮笑脸,倒也不让人讨厌。
冯佑之丢他一声“嗟!”便忙着研墨写文章。
这时郑允浩眼尖,看到他怀里揣着的一把绑了红坠子的香扇,立刻扑上去抢过来,咿呀大叫着,“冯兄啊冯兄,想不到你也懂得风流啊!快说与我知,是谁家姑娘送你的情物?”
冯佑之不慌不忙白了对他挤眉弄眼好不正经的人一眼,干巴巴的道,“那是我在回来的时候路过一个摊子买的,瞧你那副猴急的死相。”
郑允浩讪笑,径自打开扇子仔细端详,也不忘耍耍嘴皮子,“谁让你什么不好买,偏偏买了把姑娘用的桃香扇。不过仔细看下去,这把扇子的描画得真不错啊!”
冯佑之连连点头称是,“便是觉得这画师的画功一流,才明知道是姑娘用的扇子也要把它买下来。”
“嗯,构图清晰,落笔细腻,着色也均匀,的确是难得的好手艺。”郑贤凑过来接过扇子,也赞叹不绝。紧接着却是眉目一皱,困惑道,“何以此画没有落款呢?”
郑允浩这才发现扇子上的图画并没有画师的落款,也便不知道出自何人之手。这点倒是撩起了郑允浩探究的兴趣。
“冯兄,你这把扇子在何处购得,可否告与我知?”
“便是那城西桥边的摊子,里面的书画作者各不相同,画功都不甚精湛,只有这扇上的灼灼桃花入得了眼。”
郑允浩道谢一声,决定明日去那画摊子看看,他对这位画师的画功甚为欣赏,当下便有了结交之意,更想向他请教写画之技巧一番。
次日用罢午膳,天色才见好转,郑允浩拉着郑贤齐齐往城西赶。雨后路上泥泞不堪,甚是不好走,郑贤皱眉看着自己的布鞋没一会工夫已经脏得不成样子。
郑允浩倒是不在乎,乐呵呵地一边走一边观赏雨后风光,踏青一般的好兴致。
到了城西的陈村桥边,果然看到一个书摊,上面挂着不同的书画字帖,还有几把未售出的书扇。摆摊的是一位七旬老人,旁边带着的小孙女蹲在一棵古柳下,津津有味地吃着糖葫芦。
老人笑嘻嘻地抚着羊胡子,招呼来往的路人。
郑允浩连忙上前去搭话,“老人家,可否看一下您家的扇子?”
老人爽快地应道,“自然是好的,老头子这里的东西物美价廉,公子您就随意挑选吧。”
郑允浩回了一个微笑,便仔细端详起摊子里的扇子,而后,眉头渐渐深锁。
郑贤见他的样子知道他不满意了,便问,“怎么了?你不是很喜欢那个画师的画么?”
郑允浩微微点头,却又摇头,“这些扇子都不是出自那个人的手艺。”言罢,恭敬地跟老人招呼了一声,打听道,“老人家,晚生的一个同学昨天在您这里购得了一把桃香扇,你可曾有印象?”
老人蹙眉细想了好一会,才笑眯眯点头,“记得的。”
郑允浩也笑了,又道,“晚生对那扇子上的书画甚是喜欢,请问老人家您这里还有没有那位画师的手笔?又或者认识画师本人与否?”
三月初春,乍暖还寒,早春的细雨夹着冰碴,吹得人一抖一颤的。
这天气还让不让人活啊?郑允浩抬头望着黑沉沉的天色,整个人没了精神,半死不活地趴在书案上,那满桌面的书籍看着就啪啦啪啦泻了一半下地。
郑允浩只瞟了一眼,便不去理会。
旁边的同窗好友郑贤无奈地弯下身子把书一本一本拾起了,边道,“你也别整天到晚想着玩闹,明年今日便是我们要报名考科举的时候,你倒是有点自觉啊!”
郑允浩委屈地看了一眼郑贤,抱怨道,“那劳什子科举我才不稀罕,若不是我爹娘逼着,我就是怎么样也不会来书院念书的。倒是你,郑贤啊你才高八斗,人也聪明,明年的状元一定非你莫属了。”
郑贤淡淡一笑,一双浅酒窝特别吸引人的注意。
郑允浩突然托着腮帮子,把桌上的毛笔扔着玩,还不忘调侃好友一番,“苟富贵,勿相忘!”
话落,一本《诗经》横空飞来,只听得郑允浩一声惨呼,倒地装死。
此幕玩闹被刚进来的一名同窗见到,哈哈取笑了一番,收起的油纸伞摆在一角,水滤湿了一地。
“啊呀,冯兄,久违久违。”郑允浩见着谁也改不了一副嬉皮笑脸,倒也不让人讨厌。
冯佑之丢他一声“嗟!”便忙着研墨写文章。
这时郑允浩眼尖,看到他怀里揣着的一把绑了红坠子的香扇,立刻扑上去抢过来,咿呀大叫着,“冯兄啊冯兄,想不到你也懂得风流啊!快说与我知,是谁家姑娘送你的情物?”
冯佑之不慌不忙白了对他挤眉弄眼好不正经的人一眼,干巴巴的道,“那是我在回来的时候路过一个摊子买的,瞧你那副猴急的死相。”
郑允浩讪笑,径自打开扇子仔细端详,也不忘耍耍嘴皮子,“谁让你什么不好买,偏偏买了把姑娘用的桃香扇。不过仔细看下去,这把扇子的描画得真不错啊!”
冯佑之连连点头称是,“便是觉得这画师的画功一流,才明知道是姑娘用的扇子也要把它买下来。”
“嗯,构图清晰,落笔细腻,着色也均匀,的确是难得的好手艺。”郑贤凑过来接过扇子,也赞叹不绝。紧接着却是眉目一皱,困惑道,“何以此画没有落款呢?”
郑允浩这才发现扇子上的图画并没有画师的落款,也便不知道出自何人之手。这点倒是撩起了郑允浩探究的兴趣。
“冯兄,你这把扇子在何处购得,可否告与我知?”
“便是那城西桥边的摊子,里面的书画作者各不相同,画功都不甚精湛,只有这扇上的灼灼桃花入得了眼。”
郑允浩道谢一声,决定明日去那画摊子看看,他对这位画师的画功甚为欣赏,当下便有了结交之意,更想向他请教写画之技巧一番。
次日用罢午膳,天色才见好转,郑允浩拉着郑贤齐齐往城西赶。雨后路上泥泞不堪,甚是不好走,郑贤皱眉看着自己的布鞋没一会工夫已经脏得不成样子。
郑允浩倒是不在乎,乐呵呵地一边走一边观赏雨后风光,踏青一般的好兴致。
到了城西的陈村桥边,果然看到一个书摊,上面挂着不同的书画字帖,还有几把未售出的书扇。摆摊的是一位七旬老人,旁边带着的小孙女蹲在一棵古柳下,津津有味地吃着糖葫芦。
老人笑嘻嘻地抚着羊胡子,招呼来往的路人。
郑允浩连忙上前去搭话,“老人家,可否看一下您家的扇子?”
老人爽快地应道,“自然是好的,老头子这里的东西物美价廉,公子您就随意挑选吧。”
郑允浩回了一个微笑,便仔细端详起摊子里的扇子,而后,眉头渐渐深锁。
郑贤见他的样子知道他不满意了,便问,“怎么了?你不是很喜欢那个画师的画么?”
郑允浩微微点头,却又摇头,“这些扇子都不是出自那个人的手艺。”言罢,恭敬地跟老人招呼了一声,打听道,“老人家,晚生的一个同学昨天在您这里购得了一把桃香扇,你可曾有印象?”
老人蹙眉细想了好一会,才笑眯眯点头,“记得的。”
郑允浩也笑了,又道,“晚生对那扇子上的书画甚是喜欢,请问老人家您这里还有没有那位画师的手笔?又或者认识画师本人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