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蛋黄派吧 关注:846贴子:14,325
  • 29回复贴,共1

【夬】九四 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新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夬】九四 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现主流的注解周易有关资料将此爻辞这样解:
九四:臀部受伤,走起路来踉踉跄跄。牵羊上路,悔恨丢失了羊儿,这是由于对别人的告诫不相信。
笔者对此解存疑:
1,这里很显然将“臀无肤”说成臀部受伤,然查遍字典“肤”为:肌肤、皮肉,与伤无关。
2,“牵羊上路,悔恨丢失了羊儿。”既然是用手牵着怎能又“丢了羊儿”?
这样解卦实在是太不附合逻辑。令人大惑不解。
这又是以现代汉字字义去译三千年前古文的例证。
实际这里的“臀”不是人屁股,是指器物的底部。“臀无肤”是说“碗里无肉可食”。 “牵”也非专指“用手牵着”而是泛指可牵着饲养的牲畜。
应这样解:
【译】九四 餐具里无肉可食,是他的作为次一等,果断决定养羊,很后悔过去没养,是别人告诉他没有相信。
注释:“臀”指器物的底部。《周礼·考工记·栗氏》:“其臀一寸,其实一豆。”
“肤”禽兽的肉。《广雅·释器》:“肤,肉也。”又指猪肉《仪礼·聘礼》:“肤、鲜鱼、鲜腊,设扃鼏。”(贾公彦疏:“肤,豕肉也。”)
“其”他的。
“行”作为。《商君书·更法》:“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次”次一等。
“且”语气词。《诗经·小雅·巧言》:“悠悠昊天,曰父母且。”
“牵”指可牵走的牛、羊、豕等牲畜。《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亡”过去的。《木兰花慢·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词:“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闻” 听说;知道。闻君行仁政。——《孟子·滕文公上》


IP属地:辽宁1楼2013-03-20 20:32回复
    顶起,好久不见吖


    IP属地:浙江2楼2013-03-21 08:05
    收起回复
      2025-05-29 08:44:10
      广告
      顶老赵。接受新思维。


      IP属地:陕西3楼2013-03-21 12:26
      收起回复
        这个解释很合理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3-03-21 20:53
        收起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3-03-22 10:55
          回复
            顶之


            IP属地:山东6楼2013-04-14 09:47
            收起回复
              赵老师,易经中不止一处有悔亡,我记得的就有一句爻辞是:贞吉,悔亡
              这里悔亡是后悔没有的意思呢还是转折之辞,去其悔的意思呢?
              看现在的很多翻译都喜欢把爻辞翻译成有前后逻辑的一句话,是否是这样的呢?
              易传说:易者象也。也说圣人设卦观象,所以个人觉得爻辞是从象中而来,既然是从象中而来,会否是八卦的八个象的性质零散的拼成的一句爻辞呢,言述的只是这个爻在卦中的前后时位关系,一句爻辞前后的话也或许没有太多联系,它只是这个爻处在这个位置前前后后的片段性的性质拼接,占到这个爻辞那么这件事会出现爻辞中爻辞的前后语句或承接,或跳跃转折的几种状态
              这种理解不知是否有误,我只是个刚接触易的新人


              7楼2013-06-05 19:16
              收起回复
                @青云798752733
                您说:赵老师,易经中不止一处有悔亡,我记得的就有一句爻辞是:贞吉,悔亡
                不敢称老师,在下也是初学周易者,欢迎先生参与讨论。
                关于周易中出现的“悔亡”有多处,在下认为不能全篇一律地译成“悔恨消亡”。
                因为“亡”在古文中有多种含意,就如同“说”一样,可读shuo 可读yue 有可读tuo。这是因为周易成书时汉字尚不发达之故。


                IP属地:辽宁8楼2013-06-06 04:36
                回复
                  2025-05-29 08:38:10
                  广告
                  @青云798752733
                  您说:看现在的很多翻译都喜欢把爻辞翻译成有前后逻辑的一句话,是否是这样的呢?
                  您此问题很有意思。您认为古人作文章是否也应要遵循文章前后要有一定逻辑呢?还是古人作文章就是前言不达后语的胡乱写呢?
                  如果是前者,那么“现在的很多翻译都喜欢把爻辞翻译成有前后逻辑的一句话,”就是正确的。


                  IP属地:辽宁9楼2013-06-06 04:50
                  回复

                    @青云798752733 您说:易传说:易者象也。也说圣人设卦观象,所以个人觉得爻辞是从象中而来,既然是从象中而来,会否是八卦的八个象的性质零散的拼成的一句爻辞呢,言述的只是这个爻在卦中的前后时位关系,一句爻辞前后的话也或许没有太多联系,它只是这个爻处在这个位置前前后后的片段性的性质拼接,占到这个爻辞那么这件事会出现爻辞中爻辞的前后语句或承接,或跳跃转折的几种状态
                    现在很多易界朋友都善于以象解易。可在下认为《周易》是以文字形式流传下来的,那么放弃以文字表述的卦辞、爻辞不去研究,而去以象解易,这是本末倒置。您说对吗?


                    IP属地:辽宁11楼2013-06-06 05:06
                    回复
                      多谢老师指点。只是个人有点感觉觉得周易并非是普通文章,可能不应一概而论,普通古人的文章也不具备卜筮的功能。周易的文字为何可以卜筮?这些文字短句想必必有来源,在研究一样东西的时候有必要寻根追源,那么爻辞的根源在哪?我所说并非弃辞求象,个人觉得卦爻辞就是文字化的象,应是圣人读象而系词,辞象其实是一体,后人用辞是前人读象之功德,现在弃象而论辞,因历史之故,往往一句古时爻辞现代可以翻译出多种意思,因为古代的字都有多种含义,历史的云烟下来谁能说谁解读的就一定是正确的?所以觉得读辞释辞时参以象考虑会好一些,并且认为爻辞的一些判词和辅助判词的语句是由象的关系拼凑而成,如果从这种观点去看,辞没有逻辑也能说的通,并非否认老师的观点,只是发表一下自己个人的浅薄看法而已,也希望老师们指正,如此而已


                      12楼2013-06-06 18:18
                      收起回复
                        那次且怎么讲?「作为次一等」是什么玩意儿?


                        IP属地:美国16楼2017-12-08 22:3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