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道术吧 关注:16贴子:249
  • 6回复贴,共1

回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问句】:“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
【答语】:
--------------------------------------------------------------------------------
本人浅见:
“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这是“从天、地两面”论“五行之应”。故:此处的“风、热、湿、燥、寒”是从“五的分类”说“天气之变”,而不是从“六的分类”说“天气之变”(‘风、火、暑、湿、燥、寒 ’则是从 ‘六的分类’ 说‘天气之变’)。
五为阳,六为阴。同为天气,‘风、热、湿、燥、寒’是说‘五运 中 天气的逻辑分类变化’,‘风、火、暑、湿、燥、寒 ’是说‘六气 中 的 天气的逻辑分类变化’。
此处之“胜”,是指“天气(也可称为‘人体外界 之 五行邪气’) 作用于 人体时,邪气 战胜 正气”。既然“邪气战胜了正气”,则 “人会出现 一些不平的症状”。这里的“人的一些不平的症状”,就是“动、肿、濡泻、干、浮”。
这里的“动”,是指“人体出现 类于‘风’之‘动象’”(自然之‘外风’胜,则生‘人体之风’,感应之故也);这里的“肿”,是指“人体出现 类于‘肉体中满’之‘肿象’”(自然之‘外热’胜,则生‘人体之热’,感应之故也);这里的“濡泻”,是指“人体出现 类于 ‘土崩水流’之‘湿象’ ”(自然之‘外湿’胜,则生‘人体之湿’,感应之故也);这里的“干”,是指“人体出现 类于 ‘水分失去’之‘干象’”(自然之‘外干’胜,则生‘人体之干’,感应之故也);这里的“浮”,是指“人体出现 类于‘如水漂木’之‘浮象’”(自然之‘外寒’胜,则生‘人体内部血气之浮’,也为感应之故也 ---- 伤于‘寒’首病‘太阳’则出现‘气血之浮’)。
这一段话中的“则”,是“前述条件具备时就会出现”的意思,相当于“一定”。只不过,这个“一定”,还有“程度”之分,轻者不明显,重者很明显。。。。。。


1楼2013-03-20 08:45回复
    天气从日五分,有“风、热、湿、燥、寒”之变;天气从月六分,则有“风、火、暑、湿、燥、寒”之变。在这里,“从日、五分”产生的“风、湿、燥、寒”与“从月、六分”产生的“风、湿、燥、寒”__“含义一样”吗?~~我的回答:“是一样的。不过,‘五分之热’一分为二则为‘六分之火与暑’。五生六之变化,需从象数(或术数)上来细论,方能得其全,此处略……”。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3-03-20 15:09
    收起回复
      《内经》中“风胜则动,……,则濡泻”这段话,“五次用‘胜’而不用‘盛’”,固因“盛、胜之意不同”,其因尚存__“‘争’者,阴阳之互斗也……”。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3-03-20 16:19
      回复
        【附录】:
        鬼臾区问曰:五运之会,以司六气;六气之变,以害五脏。是五运之阴阳,即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也。夫子何以教区乎?岐伯曰:子言是也。臾区退而作《天元纪》各论,以广五运六气之义。岐伯曰:臾区之言大而肆乎,虽然执臾区之论,概治五脏之病,是得一而失一也。臾区曰:何谓乎?岐伯曰:五运者,五行也。谈五运即阐五行也。然五行止有五,五运变成六,明者视六犹五也。昧者眩六为千矣。臾区曰:弟子之言非欤?岐伯曰:子言是也,臾区曰:弟子言是夫子有后言,请亟焚之。岐伯曰:医道之大也,得子言大乃显然。而医道又微也,执子言微乃隐。余所以有后言也。虽然余之后言,正显子言之大也。臾区曰:请悉言之。岐伯曰:五运乘阴阳而变迁;五脏因阴阳而变动。执五运以治病未必有合也,舍五运以治病未必相离也。遗五运以立言,则医理缺其半。统五运以立言,则医道该其全。予故称子言之大而肆也。鬼臾区曰:请言缺半之理。岐伯曰:阴阳之气,有盈有虚。男女之形,有强有弱,盈者,虚之兆。虚者,盈之机。盖两相伏也。强者弱之媒,弱者强之福。盖两相倚也。合天地人以治邪,不可止执五运以治邪也。合天地人以扶正,不可止执五运以扶正也。鬼臾区曰:医道合天地人者,始无弊乎?岐伯曰:人之阴阳与天地相合也。阳极生阴,阴极生阳,未尝异也。世疑阴多于阳,阴有群阴,阳无二阳。谁知阳有二阳乎。有阳之阳,有阴之阳,君火为阳之阳,相火为阴之阳,人有君火、相火而天地亦有之,始成其为天,成其为地也,使天地无君火万物何以昭苏,天地无相火万物何以震动。天地之君火,日之气也。天地之相火,雷之气也。雷出于地而轰于天,日临于天而照于地。盖上下相合,人亦何独不然。合天地人以治病则得其全,执五运以治病则缺其半矣。鬼臾区稽首而叹曰:大哉!圣人之言乎,区无以测师矣。


        4楼2013-03-21 08:50
        回复
          此贴似乎尚余两个问题:
          1.“热”一分为二之后真的是“火与暑”吗?2.中医吧各网友谈论的“浮、肿”鉴别。。。。。等一系列问题。
          本人认为 :
          “在此帖中,不需要再讨论上述问题,故避而不谈”。。。。。。


          5楼2013-03-21 22: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