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世。梁萧的爷爷梁慕唐本是宋朝大将,因“恨佞臣当道,献媚外族,一时奋起,刺杀当朝权相,以至妻儿老母纷纷遇难,仅得玄音襄助,救下这个幼子”,而梁萧的父亲也曾阴差阳错假扮“淮安王”,率军抵御蒙古的进攻,可以说梁家世代忠良,梁萧也算是忠臣之后。但梁萧的母亲萧玉翎却是蒙古人,甚至是孛儿只斤家族的后代。同时,这对夫妇各自的师父,公羊羽和萧千绝也是势不两立的仇家。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宋蒙两国战事正酣,这两个人本无结合的可能。但由于梁慕唐当年痛恨朝政,孤身带梁文靖到北方避祸,只希望这唯一的孩子能平安长成,所以对梁文靖的“爱国教育”并不太重,这从梁文靖一开始不顾“大义”拒绝假扮“淮安王”可以看出。而萧玉翎的母亲出身鄙贱,只是蒙古贵族的玩物,生下她只是意外,所以萧玉翎的国家观念也不是很重。在昆仑前传《铁血天骄》的最末,两人有这样一段对话:
玉翎咬着嘴唇,忍住笑,道:“就算这样,我还是蒙古人,蒙古人杀了你爹爹,难道你不恨我么?”
文靖叹道:“以往我只知宋人死伤,但昨夜听百姓痛哭,突然发觉,合州城下,也死了无数蒙古人,他们何尝没有妻子儿女,没有父母兄弟,却落得血染异乡,尸骨难收,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之哭断肝肠,‘自古战者为凶器’,我一人的小恨与这天地间的大悲一比,又算得了什么?既然如此……”他说到这儿,两行泪水夺眶而出,叹道:“我还恨你作甚?
对于战争给两族带来的共同苦难的悲悯,使这两个人终于走到了一起。正是这两个人的结合,给梁萧矛盾的一生埋下了伏笔。可以想见,一对都没有太重国家观念又彼此为异族的夫妇,是不会对孩子进行太多“民族”“国家”一类的“大义”的教育的。梁萧从小和父亲说汉语,和母亲说蒙语,性格上也更像母亲萧玉翎,可以说,梁萧不仅在血统上是个“混血儿”,在心理上更是个“混血儿”。这种“混血儿”的身份使他对宋元两国各不偏颇,在立场上也有选择性。所以他在与南宋武林结仇后会来到亡父在蒙古国境内的故居,后来又加入了蒙古军队中的后勤队。并一路做到蒙古大将,率军攻打南宋。对他来说,南宋朝廷腐败,皇帝昏庸,臣下奸恶,又派人杀他朋友,欺他妹子,连武林中人他所看到的也多是不好的一面。所以击垮这个朝廷,给它换一个更好的统治者,同时也为自己死去的朋友报仇,这在他看来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江湖中人并不知道他的出身,只知他生于大宋,长于大宋,一身本领也自大宋武林学得,自然是宋人,帮助蒙古人攻打大宋就是汉奸。这也是世人对他误解最大的地方。
其次,由于父母双方师门的对立,导致梁萧的两位“师公”对他的态度也都很矛盾。一方面念在他与自己颇有渊源,不忍杀害他,另一方面,他又不是自己纯粹的弟子,不愿回护他。这是梁萧在武林身份上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