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歌昆仑吧 关注:443贴子:6,372
  • 5回复贴,共1

悲剧英雄——梁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闲来无聊,发一下以前的读书笔记~


1楼2013-03-19 14:26回复

    1.身世。梁萧的爷爷梁慕唐本是宋朝大将,因“恨佞臣当道,献媚外族,一时奋起,刺杀当朝权相,以至妻儿老母纷纷遇难,仅得玄音襄助,救下这个幼子”,而梁萧的父亲也曾阴差阳错假扮“淮安王”,率军抵御蒙古的进攻,可以说梁家世代忠良,梁萧也算是忠臣之后。但梁萧的母亲萧玉翎却是蒙古人,甚至是孛儿只斤家族的后代。同时,这对夫妇各自的师父,公羊羽和萧千绝也是势不两立的仇家。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宋蒙两国战事正酣,这两个人本无结合的可能。但由于梁慕唐当年痛恨朝政,孤身带梁文靖到北方避祸,只希望这唯一的孩子能平安长成,所以对梁文靖的“爱国教育”并不太重,这从梁文靖一开始不顾“大义”拒绝假扮“淮安王”可以看出。而萧玉翎的母亲出身鄙贱,只是蒙古贵族的玩物,生下她只是意外,所以萧玉翎的国家观念也不是很重。在昆仑前传《铁血天骄》的最末,两人有这样一段对话:
    玉翎咬着嘴唇,忍住笑,道:“就算这样,我还是蒙古人,蒙古人杀了你爹爹,难道你不恨我么?”
    文靖叹道:“以往我只知宋人死伤,但昨夜听百姓痛哭,突然发觉,合州城下,也死了无数蒙古人,他们何尝没有妻子儿女,没有父母兄弟,却落得血染异乡,尸骨难收,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之哭断肝肠,‘自古战者为凶器’,我一人的小恨与这天地间的大悲一比,又算得了什么?既然如此……”他说到这儿,两行泪水夺眶而出,叹道:“我还恨你作甚?
    对于战争给两族带来的共同苦难的悲悯,使这两个人终于走到了一起。正是这两个人的结合,给梁萧矛盾的一生埋下了伏笔。可以想见,一对都没有太重国家观念又彼此为异族的夫妇,是不会对孩子进行太多“民族”“国家”一类的“大义”的教育的。梁萧从小和父亲说汉语,和母亲说蒙语,性格上也更像母亲萧玉翎,可以说,梁萧不仅在血统上是个“混血儿”,在心理上更是个“混血儿”。这种“混血儿”的身份使他对宋元两国各不偏颇,在立场上也有选择性。所以他在与南宋武林结仇后会来到亡父在蒙古国境内的故居,后来又加入了蒙古军队中的后勤队。并一路做到蒙古大将,率军攻打南宋。对他来说,南宋朝廷腐败,皇帝昏庸,臣下奸恶,又派人杀他朋友,欺他妹子,连武林中人他所看到的也多是不好的一面。所以击垮这个朝廷,给它换一个更好的统治者,同时也为自己死去的朋友报仇,这在他看来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江湖中人并不知道他的出身,只知他生于大宋,长于大宋,一身本领也自大宋武林学得,自然是宋人,帮助蒙古人攻打大宋就是汉奸。这也是世人对他误解最大的地方。
    其次,由于父母双方师门的对立,导致梁萧的两位“师公”对他的态度也都很矛盾。一方面念在他与自己颇有渊源,不忍杀害他,另一方面,他又不是自己纯粹的弟子,不愿回护他。这是梁萧在武林身份上的矛盾。


    5楼2013-03-19 14:29
    回复

      2.伦理。在“群英盟”上,萧千绝为了带走萧玉翎,下暗手杀死了梁文靖。萧千绝的出现,是梁萧命运的第一个转折点。对梁萧来说,突然出现的萧千绝并不是师公,而是杀父夺母的仇人,幼小的梁萧发誓要学成武艺杀死萧千绝来报仇。然而尽管他内心不愿承认,萧千绝仍然是他的师公,并且萧千绝对萧玉翎有养育之恩,是半师半父的关系。梁萧要杀萧千绝,就相当于要杀自己的祖父一样,这在礼法森严的当时是逆亲犯上,是绝对不容许的。要报杀父之仇,就要犯上杀死师公,这是伦理上的矛盾。然而固执的梁萧不顾这一点,一心向萧千绝寻仇,但他忘了自己母亲对萧千绝的感情。为了阻止两人相杀,萧玉翎挡在了二人中间,不幸身死。这又将这个伦理的矛盾又向上推进了一层。失手误杀母亲,算不算弑母?这是梁萧甚至都不敢面对的问题。
      再来看在父系这一方。前面已经说过梁家两代忠良。然而这两代忠良的所作所为却不为朝廷所容,所以梁文靖夫妇一直没有向梁萧说出这段渊源。祖父力挫蒙古勇士,并在合州战役中战死,父亲也以“淮安王”的身份指挥了这场抵御蒙古的战争。而到了梁萧这里,他却加入了蒙古的阵营。在这里不得不提云殊。云殊作为与梁萧同一代的青年俊杰,本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他后来拜公羊羽为师,深记国恨家仇,一心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己任,是一个“郭靖”式的“为国为民”的大侠。在一次截击蒙古运粮小分队的行动中,两人碰面。云殊带领的南宋武林人士大败蒙古运粮小分队,杀死梁萧的朋友,并俘虏了梁萧的义妹阿雪。南宋武林人士后来在阿雪身上发泄对蒙古的愤懑,对其施用酷刑,这点起了本就对南宋武林没有好感的梁萧的怒火。梁萧本与云殊有夺爱之恨,此时新仇加旧恨,年少热血,便许下了那个誓言。
      梁萧跃上崖顶,一手按腰,与众人遥遥相望,面色阴沉,高声叫道:“你们为何劫掠我们?为何杀死我朋友?为何鞭笞我妹子?”云殊闻言,心头一沉:“看来这个冤仇永无消解之日。”当下也不示弱,扬声道:“我乃大宋子民,尔等蛮夷,犯我社稷,人人可杀!”梁萧一点头,道:“你们是大宋派来的么?”云殊大声应道:“是!”梁萧只觉血往上涌,头脑一热,高叫道:“好,我梁萧对天发誓,若不杀光你们,灭了这个大宋朝,便如此弓。”说着将手中强弓一折两段,随手丢下悬崖,反身抱着阿雪,与史富通二人大步离去。
      与云殊的“遭遇战”是梁萧助元灭宋的直接原因。而云殊,也成了促使梁萧命运转折的第三号人物。第二号人物容后再讲。
      在这次截粮事件之后,梁萧从军的目的已经由保护故人之子变成了灭宋报仇。他的父亲、祖父用鲜血捍卫的土地,如今被他率领蒙古铁骑一寸寸踏过。曾经与他祖父、父亲并肩作战的战友,如今成了他的敌人。这一次,在梁萧甚至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与自己的父系也形成了矛盾。


      6楼2013-03-19 14:31
      回复

        3.情感。梁萧的生命中曾分别与三位女子产生情愫。他幼年时与花晓霜相遇,并与其共同回到天机宫。没有花晓霜,梁萧也许会一直流落江湖,永远只是一个小痞子小无赖。而后,梁萧为了学到“太乙分光剑”,开始钻研算术。一开始的他毫无基础,根本无从下手,全赖花晓霜的点拨才走上了解开“天机十算”的路。当最后一算解不开,梁萧钻入了牛角尖,生出绝望之心时,也是花晓霜的点拨重新给了他希望。没有花晓霜,就没有后来武学算术双绝的梁萧。花晓霜是第二位促使梁萧命运转折的人物。对于这位又善良又柔弱的“青梅竹马”,梁萧是又感激又怜惜。所以才在天机宫的宫变中挺身而出,以致被明归掳走,重新流落江湖。可惜的是,此时的梁萧尚未对花晓霜产生恋情。而花晓霜心里却已经牢牢刻下了梁萧的名字。一个懵懂不知,一个情根深种,这个矛盾为日后的他们都带来了痛苦。
        重新踏入江湖的梁萧邂逅了来自天山的绝代佳人柳莺莺。柳莺莺的直爽、泼辣、坦诚、果敢,非常像梁萧的母亲萧玉翎。想近的性格让这对少年男女相互吸引,互相引为至爱。然而命运捉弄,梁萧先是被当时武功高他很多的云殊废去武功,又被柳莺莺仇人韩凝紫的徒弟——阿雪抓走。此后又被韩凝紫设计,误以为柳莺莺已经移情云殊。对柳莺莺心灰意冷下,梁萧逃出韩凝紫之手后,带着阿雪远赴大元国境。性格骄傲的梁萧甚至不容许自己回头找柳莺莺问个明白,害的柳莺莺白白为了梁萧被楚仙流囚禁两年。这对恋人就这样第一次彼此错过。而这一次错过也注定了他们终身的错过。
        此后的梁萧先是回到父亲故居过了一段太平日子,后来又为了保护从军的故人之子也参了军,而后的战场厮杀,一路做到蒙古的将军,又开始对自己所作所为产生怀疑,最终叛出元军大营。这期间,阿雪一直追随梁萧左右。阿雪的纯真温柔一点点抚平梁萧的痛苦,梁萧在她的身上又看到了温情与希望。对于晓霜,他还没有动情,对于莺莺,又已经绝望,就这样,他慢慢爱上阿雪。然而他刚刚明白自己的心意,要带着阿雪远走高飞,却又遇上了前来围剿赵氏皇族孤儿的蒙古军队。梁萧为了保护两个孩子,也是他直爽固执的个性使然,大喊“梁萧反啦!”由此吸引了元军大部。然而此举却害了回来找他的阿雪。阿雪最终死在乱军中,混乱中梁萧只能把她的尸身抛入钱塘江,自己也随后跳下。
        跳入钱塘江的梁萧大难不死,竟又重遇花晓霜。此时的梁萧已不是懵懂少年,他懂得了花晓霜对自己的情感。而在无数的灾难波折后,他也深深爱上了这个纯真善良的女子,她不仅仅是那个青梅竹马的花晓霜,还有故去的阿雪的影子。
        就在梁萧已经决心陪着花晓霜天涯行医的时候,却意外得知柳莺莺被楚仙流囚禁的消息。故人重逢,误会得解,但多了一个花晓霜,梁萧与柳莺莺再回不到最初。此后梁萧始终没能表明态度,两个女子也为了梁萧明争暗斗。从作品对梁萧与这两个女子相处的描绘中能看出来,梁萧私心其实真爱是柳莺莺,两人性情相投,都是快意恩仇的人物,彼此又是对方的初恋,感情极深。而梁萧对对花晓霜的感情中则掺杂了感激、怜惜等情感,同时由于花晓霜与阿雪相同的单纯善良,又将对阿雪的感情移加到了她身上。两边都是爱,都不舍伤害。这种矛盾局面也并不是完全由梁萧主观造成的,他自身也深深陷入这种情感的矛盾痛苦之中。直到柳莺莺主动放手离去,才解开纠纷。
        此后梁萧与花晓霜也是几番聚散,在《昆仑》结尾,花晓霜抱着生死不知的梁萧远赴东海。在《沧海》中,读者才知道花晓霜救回了梁萧,但梁萧终究与东岛诸人不和,最终携花晓霜隐居海外孤岛。两人虽几经坎坷,但还是白头到老。但,这就是个圆满的结局了么?梁萧死后,骨灰一分为二,一半与发妻晓霜合葬;一半由孙子梁思禽带回天山,于地下常伴柳莺莺。在《沧海》中,陆渐等人来到莺莺庙前的冷香亭时看到一首小令:
        那日少年薄春衫,明月照银簪.燕子分别时候,恨风疾云乱.
        志未酬,鬓先斑,梦已残.今生休去,人老沧海,心在天山.
        这首小令明显是梁萧所作,天山一别,两人各自天涯海角,以梁萧当日对柳莺莺的真情,这几十年中的相思之痛只怕也不少于莺莺。但爱情只能是两个人的事,选择了晓霜,就必须放弃莺莺。
        回顾梁萧一生爱过的女子,阿雪因他而死,柳莺莺为他在天山孤独终老,花晓霜虽然得以与他白头偕老,但也付出了远离家人,漂泊海外的代价。而倾慕他的兰娅只能把感情压在心底,风怜虽碍于师徒身份,但仍难免为他痴狂。可以说,全部都是悲剧。


        7楼2013-03-19 14:31
        回复

          3.胸襟。梁萧的悲剧还有很大的一个方面原因在于他远超过同时代人的胸襟见识。丰富的江湖、战场阅历,广博的知识,日渐成熟的梁萧胸襟更加开阔,目光也更加长远。然而当一个人远远领先于他同时代的人时,他与人群的矛盾就产生了。但梁萧也不是一开始就远超常人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到时代前面的。
          首先是他的身世使他超越了宋蒙之间的民族国家观念。
          其次,天机宫中对算学的数载钻研使他获得了远超常人的知识。
          此后他从军的原因也与伙伴们不同。同时从军的伙伴们有的是因为家里是军户,不得不服役;有的是想通过从军改善家里的生活环境;有的是想建功立业,名垂史册。而梁萧仅仅是为了保护从军的故人之子,才参了军。他并不看重功业名利,在临出征时,他念起了杜甫的《兵车行》,显然他对这次从军是抱着一种并不看好的态度的。但这之后他出于私怨一力攻打南宋,也一度陶醉于自己的成功与复仇的快意。
          襄阳降城前夕,兰娅曾邀梁萧一起离开。并对他说他造出的工程利器将会带来灾难,他的智慧不应用于战争,而应当应用与学问。此时的梁萧还有些犹豫,所以并没同兰娅离去。但当襄阳城破后,梁萧见到了城内百姓的惨状,内心开始产生变化。
          梁萧不禁寻思道:“大宋的城池成百上千,难道每攻一城,便有一战。唉,沙场之上,兵对兵,将对将,赌生赌死也就罢了。若然牵连无辜百姓,忒也叫人为难。兵法常说‘不战而屈人之兵’,但真有不战而胜、不伤百姓的战法么?”他冥思苦想,也想不出一个万全的法子。焦躁之际,猛然生出一个念头:“我发誓灭宋,难道错了么……”但这念头只如火光一闪,又被掐灭,心道,“妈常说:大丈夫言出必践,不可自毁誓言,我折弓为誓,与阿里海牙折箭一般,皆是毒誓……”
          与此同时,他也为了死去的伙伴意气消沉,觉得功名不过过眼云烟,开始对战争感到厌倦。这时伯颜与他有了第二次重要的对话:
          伯颜道:“说来也简单明白,只要数国并存,便免不得战争。”
          ……梁萧忍不住问道:“这么说,定要天下一统,才无战争么?”伯颜道:“这话说得对!自古以来,有识之士莫不想廓清海内,混一天下,唯有四海如一,方可致以太平。这羊牯堕泪,哭得非是一人荣辱,而是天下苍生!……既有战事,最先吃亏的,就是两国百姓了。”
          梁萧皱眉道:“为什么非得要打要杀?和和气气岂不更好?”伯颜摆手道:“弱肉强食,天经地义!……” 梁萧沉吟道:“如此说,有国家之分,便有强弱,有强弱之别,便有战争!”伯颜却不正面答他,话锋一转道:“听说你伙伴死了。”梁萧黯然点头。伯颜叹道:“你为人讲义气,那是很好,不过,一人性命与亿万苍生相较,孰轻孰重呢?”……他说罢目光一转,遥望南方,悠悠叹道:“只愿此次一统天下,千秋万代,永无战争。”梁萧听到这话,心头剧震,喃喃道:“千秋万代,永无战争……”他反复念了两遍,不胜向往,凝视远方旷野,一时痴了。
          诚如书中所言,“梁萧从来胸无大志,行事只凭意气,未曾想过什么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他此前助元攻宋只是为了替死去的朋友和受伤的妹妹报仇。而在战场上两军对垒厮杀,也是实力相当的比拼。但当他见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后,才开始将眼光从自身延展到世上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关注到百姓苦难的他已经与从前不同,攻宋不再单单是为了给个人复仇,而是为了一次性的结束战争。虽然这个以战止战的方法是在说不上多高明,梁萧的愿望也有些天真,但这的确是梁萧眼界的一次提高。
          紧接着,他与郭守敬两个算学天才的相遇,又一次擦出了思想的火花。郭守敬离开军营时,梁萧有这样一段心理活动:
          他望着郭守敬人马背影,心中惆怅不已:“郭大人心愿得偿,一举脱出军伍,潜心整治水利、编修历法。但我还得与那些宋军纠缠厮杀,端地叫人气闷。唉,只愿这一战之后,千秋万代,永无战争,容我与郭大人创建历法,图画山川,治理百艺,经营农桑,缔造出一个古今未有的煌煌盛世来。”他与郭守敬一席长谈,眼界陡开,所谋更为远大。但此时天下未定,天文历法、水利机械俱是空谈,惆怅之余,又觉无可奈何。


          9楼2013-03-19 14:33
          回复

            最终,这个集英雄和智者于一身的人物与世隔绝,孤老海外。看似平安终老的背后,却是更大的孤寂与不被理解的悲哀。所以说,梁萧是一个悲剧人物。一个能带给我们无数思考的悲剧人物。


            11楼2013-03-19 14: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