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授权勿转!)
索引:
(1)评析系列——人物篇之夏侯瑾轩
http://tieba.baidu.com/p/2178926762?pid=29690497862&cid=0&from=prin#29690497862?from=prin
(2)评析系列——人物篇之瑕
http://tieba.baidu.com/p/2184044507?pid=29792365064&cid=0&from=prin#29792365064?from=prin
(3)评析系列——人物篇之暮菖兰
http://tieba.baidu.com/p/2189786237?pn=1
(4)评析系列——人物篇之龙溟
http://tieba.baidu.com/p/2195487089?pn=1
人物五:凌波
(完成度:90%。所达效果:85%)

如果说对于龙溟这个角色,我们在表示同情之余,也并不完全认可其做法。理解他的某些行为出发点,但不赞成其行事方式。那么对于凌波,则更多的是惋惜。严格说来,凌波并非无过。但与龙溟性质不同。一方面,就行为动机而言,凌波的出发点是纯粹和良善的。六界生灵命皆可贵。因有蜀山秉持慈悲之心这一前提(凌波的师傅曾言:“蜀山门下不求仙道,但求苍生。”),故也才有凌波助力龙溟的决定。另一方面,凌波之过多因被动。龙溟的野心,这是凌波所不知的。但这的确导致她对龙溟的帮助变得复杂,很容易背负上不义之名。看清这两点,对于凌波的过失也就能较好定位。主观动机可嘉,客观遗憾亦非完全其所能左右。故而依然属于正面型的人物。但这并不是说她就完全无问题了。她的问题在于深陷情障,在于识人不深,奈何为外界之力所左右,终至酿成悲剧。其悲剧性质也与龙溟不同。龙溟是于情、理皆有所偏,故而在伤人的同时也自伤了。凌波则是于理尚合,多因情而自伤。她的悲剧主要还是个人性质的。因此,对她的评价显然应是悲悯多于问责。
对于凌波的这种悲剧特征,编剧在演绎的过程中必然要注意到情与理的分寸把握。虽说对凌波的评价大体可情、理分而论之,但也并非就是截然无关联的。因为情障未破而做出的决定,毕竟客观上导致了某种负面的效果。编剧要做到的是让玩家既能认识到这个女孩的心思纯正,但同时又能看到她存在的性格弱点。同时又不会因为这些弱点的刻画,而对她的正面意义造成否定。不过从剧情的实际表现看,也确实存在塑造方面的不足之处。
首先必须承认,凌波的悲剧根源编剧是很明确地意识到的。在凌波弥留之际,曾回想起她师傅和草谷道长的一段话。这其实便是编剧通过他人之口对凌波做出的评价。原话是:
“凌波,为师天命已尽,无需伤心。你是个好孩子,只是有时候容易自作迷障,让为师有些放心不下啊……”
“蜀山门下不求仙道,但求苍生。以你的悲悯之心,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


这着实点出了凌波的矛盾性——心怀悲悯却难脱迷障。而凌波的悲剧,也正是因此而导致。算是一语成谶。因为悲悯之心,故而宁愿背负可能招致的师门责难,也要对魔族百姓施以援手。舍一己之名而为苍生谋,轻重分明,一如草谷道长所说,的确“做得很好”。也因如此,即便最后献出了生命,她也并不后悔。可问题在于事情并非她所想的那么简单。失鼎是小,但失鼎背后可能引发的六界动荡,凌波显然对此预计不足。终究是心性偏于单纯了。毕竟神农鼎作为神器,并非只有修复水脉这一功能,觊觎者定然不少。特别对于野心家来说,更是欲得之神器。凌波身为蜀山弟子,对于失鼎的危害应该也心中有数。当然,剧情发展的妙处在于,它设置了一个让凌波不得不在帮与不帮之间迅速做出抉择,并且无论帮还是不帮都于情理上说得通的情境。帮,为了夜叉百姓。不帮,失鼎的确关系重大。而龙溟夜闯蜀山又事出突然,从之前凌波与其相交的情况看,龙溟也不失为君子。这无疑加大了凌波对龙溟盗鼎的正面动机的信任度。失鼎之患、夜叉百姓、君子之识,将凌波置于两难困境迫其抉择,此段剧情高潮的设计可谓精妙。而蜀山的悲悯之心和以她过往对龙溟的了解,又的确容易令其将抉择的天平向夜叉一方倾斜。所以当龙溟欲闯璇光殿时,凌波迟疑了。但问题在于,璇光殿门口的对话,龙溟言辞间屡屡透露之前接近她是别有用心,且对于利用凌波一事毫无愧色。
索引:
(1)评析系列——人物篇之夏侯瑾轩
http://tieba.baidu.com/p/2178926762?pid=29690497862&cid=0&from=prin#29690497862?from=prin
(2)评析系列——人物篇之瑕
http://tieba.baidu.com/p/2184044507?pid=29792365064&cid=0&from=prin#29792365064?from=prin
(3)评析系列——人物篇之暮菖兰
http://tieba.baidu.com/p/2189786237?pn=1
(4)评析系列——人物篇之龙溟
http://tieba.baidu.com/p/2195487089?pn=1
人物五:凌波
(完成度:90%。所达效果:85%)

如果说对于龙溟这个角色,我们在表示同情之余,也并不完全认可其做法。理解他的某些行为出发点,但不赞成其行事方式。那么对于凌波,则更多的是惋惜。严格说来,凌波并非无过。但与龙溟性质不同。一方面,就行为动机而言,凌波的出发点是纯粹和良善的。六界生灵命皆可贵。因有蜀山秉持慈悲之心这一前提(凌波的师傅曾言:“蜀山门下不求仙道,但求苍生。”),故也才有凌波助力龙溟的决定。另一方面,凌波之过多因被动。龙溟的野心,这是凌波所不知的。但这的确导致她对龙溟的帮助变得复杂,很容易背负上不义之名。看清这两点,对于凌波的过失也就能较好定位。主观动机可嘉,客观遗憾亦非完全其所能左右。故而依然属于正面型的人物。但这并不是说她就完全无问题了。她的问题在于深陷情障,在于识人不深,奈何为外界之力所左右,终至酿成悲剧。其悲剧性质也与龙溟不同。龙溟是于情、理皆有所偏,故而在伤人的同时也自伤了。凌波则是于理尚合,多因情而自伤。她的悲剧主要还是个人性质的。因此,对她的评价显然应是悲悯多于问责。
对于凌波的这种悲剧特征,编剧在演绎的过程中必然要注意到情与理的分寸把握。虽说对凌波的评价大体可情、理分而论之,但也并非就是截然无关联的。因为情障未破而做出的决定,毕竟客观上导致了某种负面的效果。编剧要做到的是让玩家既能认识到这个女孩的心思纯正,但同时又能看到她存在的性格弱点。同时又不会因为这些弱点的刻画,而对她的正面意义造成否定。不过从剧情的实际表现看,也确实存在塑造方面的不足之处。
首先必须承认,凌波的悲剧根源编剧是很明确地意识到的。在凌波弥留之际,曾回想起她师傅和草谷道长的一段话。这其实便是编剧通过他人之口对凌波做出的评价。原话是:
“凌波,为师天命已尽,无需伤心。你是个好孩子,只是有时候容易自作迷障,让为师有些放心不下啊……”
“蜀山门下不求仙道,但求苍生。以你的悲悯之心,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


这着实点出了凌波的矛盾性——心怀悲悯却难脱迷障。而凌波的悲剧,也正是因此而导致。算是一语成谶。因为悲悯之心,故而宁愿背负可能招致的师门责难,也要对魔族百姓施以援手。舍一己之名而为苍生谋,轻重分明,一如草谷道长所说,的确“做得很好”。也因如此,即便最后献出了生命,她也并不后悔。可问题在于事情并非她所想的那么简单。失鼎是小,但失鼎背后可能引发的六界动荡,凌波显然对此预计不足。终究是心性偏于单纯了。毕竟神农鼎作为神器,并非只有修复水脉这一功能,觊觎者定然不少。特别对于野心家来说,更是欲得之神器。凌波身为蜀山弟子,对于失鼎的危害应该也心中有数。当然,剧情发展的妙处在于,它设置了一个让凌波不得不在帮与不帮之间迅速做出抉择,并且无论帮还是不帮都于情理上说得通的情境。帮,为了夜叉百姓。不帮,失鼎的确关系重大。而龙溟夜闯蜀山又事出突然,从之前凌波与其相交的情况看,龙溟也不失为君子。这无疑加大了凌波对龙溟盗鼎的正面动机的信任度。失鼎之患、夜叉百姓、君子之识,将凌波置于两难困境迫其抉择,此段剧情高潮的设计可谓精妙。而蜀山的悲悯之心和以她过往对龙溟的了解,又的确容易令其将抉择的天平向夜叉一方倾斜。所以当龙溟欲闯璇光殿时,凌波迟疑了。但问题在于,璇光殿门口的对话,龙溟言辞间屡屡透露之前接近她是别有用心,且对于利用凌波一事毫无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