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枭の天吧 关注:36贴子:1,075
  • 6回复贴,共1

[J59]拜占庭基督教建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教堂在西方建筑史中扮演了中心地位,这一地位直到19世纪依然非常牢固。
教堂建筑产生于罗马建筑,发展了罗马的拱顶(vaulting)和轴对称性(axiality)技术。古罗马的长方形廊柱大厅(basilica)模型极为重要。
基督教的兴起(The Rise of Christianity):
- 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于公元313年颁布米兰敕令(the Edict of Milan)宣布基督教在罗马的合法性。
- 基督教在那时是几种新兴宗教之一,这些宗教互相竞争来获取民众的关注。
- 随着罗马帝国崩落,基督教在那样一个无常的世界给人们一种确定感——救恩的承诺(the promise of salvation),这种确定感其他异教都无法给予。


1楼2013-03-18 12:58回复
    早期的基督教长方形廊柱会堂(Early Christian Basilicas)
    - 这种早期教堂的建筑类型,本质上是罗马晚期的建筑。
    - 这种长方形廊柱会堂有着很大的交通空间(circulation spaces),对于基督教礼拜来说非常必要——用于唱诗班(choirs)和会众聚首(congregations)。
    - 和古罗马神庙不同,罗马的神明崇拜多是家庭型的,神龛被保存在人们的日常住所里,而神庙不对俗世大众开放,因此罗马宗教不需要人群聚集的空间。


    2楼2013-03-18 14:10
    回复
      公元476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
      持续衰落导致罗马帝国的重组。由于罗马帝国的版图太过巨大难以控制,在公元285年,罗马皇帝戴克里先(Emperor Diocletian)为东罗马帝国指派了一位助理皇帝。
      罗马帝国被分成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作“拜占庭帝国”,建都于拜占庭(Byzantium)(今伊斯坦布尔)。
      拜占庭因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很早之前就是古希腊的贸易殖民地。
      公元330年,罗马的第一位基督徒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简略地重组了罗马帝国,在古拜占庭的基础上规划建造了一座新城市。他将罗马公共建筑(Roman public architecture)和新的教堂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堂相比其他建筑遥遥领先。君士坦丁大帝将这座城市重新命名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


      3楼2013-03-19 05:38
      回复
        拜占庭风格:
        历史学家通常以查士丁尼在位的时间(527-565)划分早期基督教艺术风格和拜占庭风格。
        拜占庭镶嵌画(Byzantine mosaics)有着独特的色彩感(distinct color)、正式性(formality)、坚实拘谨的人像(stiff figures)【注:stiff在此处不作贬义】,以及闪光(shimmering light)←镶嵌用的马赛克为金箔。


        4楼2013-03-19 06:09
        回复

          从平面图可知: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长方形廊柱会堂位于中心(centralized basilica)。
          教堂中有大量的狭长通路结构(aisled spaces)和半圆形的敞开式座谈间(exedrae)。
          虚线画出的圆形表示穹顶。
          在通道上用虚线画出的交叉部分表示穹棱拱顶(groin vaults - 两个正交的半圆拱顶)。
          黑色的块状区域表示支撑承载建筑重量的支柱(piers)。


          6楼2013-03-19 06:40
          回复
            穹顶结构(dome structure):
            古罗马的万神殿(Panthenon)的穹顶直径为142英尺,因此圣索菲亚大教堂的107英尺直径的穹顶实际上比万神殿的小。
            但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有180英尺高,远高于万神庙的70英尺。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由4根支柱和4个拱顶承载。
            中心的大穹顶旁还有较小的半球形穹顶,但这些小穹顶在结构上几乎没有作用,可能出于美学的考虑,因为这些较小的穹顶视觉上将大穹顶一步步引导至地面的高度。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第一个穹顶在后来坍塌了,又被重建成半球形。
            和万神殿类似,用穹顶的元素来隐晦地表达天堂和大地的关系。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架在方形的空间上,这个巨大的方形建筑空间可能代表拜占庭帝国。

            穹隅(Pendentives):上图中红圈部分即为穹隅结构。
            罗马人发明了穹隅,但应用很少。
            穹隅指的是拱顶支撑穹顶边缘的拱桥(arches that support the dome's rim)之间倾斜的三角结构部分。
            穹隅结构的引入使得房顶(roof)和平面规划(plan)不再需要在形状上相对应。
            出于宗教的规则性,神职人员比较偏爱矩形的廊柱会堂。
            一系列的实验最终得出了穹隅结构的建筑方法。
            这是穹顶建筑的一个重要技术突破。
            穹隅吸收了穹顶的巨大下压力和外推力(downward and outward thrust of the dome)。
            这一技术允许在拱圈和拉梁之间的部分(tympanums)做镂空雕刻而不必担心受力问题,有助于提升光照效果。
            建筑师告知查士丁尼皇帝,他们怀疑建筑本体在施工过程中会坍塌,而查士丁尼皇帝本人说服建筑师继续建造那些拱桥直到穹顶完成。


            7楼2013-03-19 12:45
            回复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修复经过:
              在558年、989年和1346年,圣索菲亚大教堂发生过数次崩塌。
              建筑本体经过多次修复,随着时间流逝,建筑的形象也随之改变。
              南北两面多次重新加固,教堂的外观构成(exterior composition)也因此受到影响。
              在16世纪70年代,奥斯曼建筑师Sinan对大教堂进行了加固,同时在建筑中添加了其他特征,例如西面的尖塔(minarets)。
              在1847-1849年,在修复过程中,外墙被涂上黄色和红色的灰泥(stucco)。
              在建成之后的数百年内,教堂内部改变巨大,大量马赛克镶嵌画被添加其中。后来一部分镶嵌画遭到损毁,或是被隐匿起来,直到1849年的重修让它们重见天日。


              8楼2013-03-19 13: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