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纵横社吧 关注:164贴子:167

《山海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后乃有三皇


1楼2013-03-16 21:48回复
    21 西山经: 《西次二经》之首,曰钤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其木多杻橿。
    22 西山经: 西二百里,曰泰冒之山,其阳多金,其阴多铁。浴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藻玉,多白蛇。
    23 西山经: 又西一百七十里,曰数历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其木多杻橿,其鸟多鹦䳇。楚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渭,其中多珠。
    24 西山经: 又西百五十里曰高山,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雄黄,其木多椶,其草多竹。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其中多磬石、青碧。
    25 西山经: 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其兽多虎豹犀兕。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彩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
    26 西山经: 又西二百里,曰龙首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苕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泾水,其中多美玉。
    27 西山经: 又西二百里,曰鹿台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银,其兽多㸲牛、羬羊、白豪。有鸟焉,其状如雄鸡而人面,名曰凫徯,其名自叫也,见则有兵。
    28 西山经: 西南二百里,曰鸟危之山,其阳多磬石,其阴多檀楮,其中多女床。鸟危之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29 西山经: 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30 西山经: 又西三百里,曰大次之山,其阳多垩,其阴多碧,其兽多㸲牛、麢羊。
    31 西山经: 又西四百里,曰薰吴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32 西山经: 又西四百里,曰㕄阳之山,其木多稷、柟、豫章,其兽多犀、兕、虎、犳、㸲牛。
    33 西山经: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众兽之山,其上多㻬琈之玉,其下多檀楮,多黄金,其兽多犀、兕。
    34 西山经: 又西五百里,曰皇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皇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35 西山经: 又西三百里,曰中皇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蕙、棠。
    36 西山经: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西皇之山,其阳多金,其阴多铁,其兽多麋鹿、㸲牛。
    37 西山经: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莱山,其木多檀楮,其鸟多罗罗,是食人。
    38 西山经: 凡《西次二经》之首,自钤山至于莱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马身。其七神皆人面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为飞兽之神;其祠之,毛用少牢,白菅为席。其十辈神者,其祠之,毛一雄鸡,钤而不糈;毛采。
    39 西山经: 《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冡遂,南望䍃之泽,西望帝之搏、兽之丘,东望䗡渊。有木焉,员叶而白柎,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举父。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
    40 西山经: 西北三百里,曰长沙之山,泚水出焉,北流注于泑水,无草木,多青雄黄。
    41 西山经: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毗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其源浑浑泡泡。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
    42 西山经: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有而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自峚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
    43 西山经: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䲹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ắ崖,钦䲹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鵔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即其邑大旱。
    44 西山经: 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於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
    45 西山经: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时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蠃母,其上多青雄黄,多藏琅玕、黄金、玉,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采黄金、银。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其中多玉,其阴多榣木之有若。北望诸毗,槐鬼离仑居之,鹰鸇之所宅也。东望恒山四成,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爰有**,其清洛洛。有天神焉,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


    5楼2013-03-16 21:5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北山经》
      1 北山经: 《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其上多华草。漨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芘石文石。
      2 北山经: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无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诸毗之水。其中多滑鱼,其状如鱓,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3 北山经: 又北三百里,曰带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马,一角有错,其名曰䑏䟽,可以辟火。有鸟焉,其状如乌,五彩而赤文,名曰鵸鵌,是自为牝牡,食之不疽。彭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芘湖之水,其中多儵鱼,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
      4 北山经: 又北四百里,曰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有兽焉,其状如貆而赤豪,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凶。是山也,无草木,多青雄黄。
      5 北山经: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涿光之山,嚣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中多鰼鰼之魚,其狀如鵲而十翼,鱗皆在羽端,其音如鵲,可以禦火,食之不癉。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椶橿,其獸多麢羊,其鳥多蕃。
      6 北山经: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其阳多玉,其阴多铁。伊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兽多橐驼,其鸟多寓,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7 北山经: 又北四百里,至于虢山之尾,其上多玉而无石。鱼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中多文贝。
      8 北山经: 又北二百里,曰丹熏之山,其上多樗柏,其草多韭薤,多丹雘。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棠水。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䐆,又可以御百毒。
      9 北山经: 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其上无草木,多瑶碧。泚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名曰孟极,是善伏,其鸣自呼。
      10 北山经: 又北百一十里,曰边春之山,多葱、葵、韭、桃、李。杠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身,善笑,见人则卧,名曰幽鴳,其鸣自呼。
      11 北山经: 又北二百里,曰蔓联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马蹄,见人则呼,名曰足訾,其鸣自呼。有鸟焉,群居而朋飞,其毛如雌雉,名曰鵁,其名自呼,食之已风。
      12 北山经: 又北百八十里,曰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犍,善吒,行则衘其尾,居则蟠其尾。有鸟焉,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名曰白鵺,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栎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杠水。
      13 北山经: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灌题之山,其上多樗柘,其下多流沙,多砥。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訆,名曰那父。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见人则跃,名曰竦斯,其鸣自呼也。匠韩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其中多磁石。
      14 北山经: 又北二百里,曰潘侯之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榛楛,其阳多玉,其阴多铁。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节生毛,名曰旄牛。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栎泽。
      15 北山经: 又北二百三十里,曰小咸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
      16 北山经: 北二百八十里,曰大咸之山,无草木,其下多玉。是山也,四方,不可以上。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17 北山经: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敦薨之山,其上多椶柟,其下多茈草。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出于昆仑之东北隅,实惟河源。其中多赤鲑,其兽多兕、旄牛,其鸟多鳲鸠。
      18 北山经: 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无草木,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婴儿,是食人。敦水出焉,东流注于雁门之水,其中多䰽䰽之鱼,食之杀人。
      19 北山经: 又北二百里,曰狱法之山,瀤泽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泰泽。其中多䲃鱼,其状如鲤而鸡足,食之已疣。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䟤,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20 北山经: 又北一百里,曰北岳之山,多枳棘刚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角,人目、彘耳,其名曰诸怀,其音如鸣雁,是食人。诸怀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嚣水,其中多鮨鱼,鱼身而犬首,其音如婴儿,食之已狂。


      8楼2013-03-16 21:53
      回复
        75 北山经: 又北百八十里,曰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木马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虖沱。
        76 北山经: 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冬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虖沱。
        77 北山经: 又北三百里,曰泰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后,其名曰䍶䍶,其鸣自䚯。虖沱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漊水。液女之水出于其阳,南流注于沁水。
        78 北山经: 又北三百里,曰石山,多藏金玉。濩濩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虖沱。鲜于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
        79 北山经: 又北二百里,曰童戎之山。皋涂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漊液水。
        80 北山经: 又北三百里,曰高是之山。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其木多椶,其草多条。滱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81 北山经: 又北三百里,曰陆山,多美玉。蜰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82 北山经: 又北二百里,曰沂山。般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83 北山经: 北百二十里,曰燕山,多婴石。燕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84 北山经: 又北山行五百里,水行五百里,至于饶山。是无草木,多瑶碧,其兽多橐驼,其鸟多鶹。历虢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师鱼,食之杀人。
        85 北山经: 又北四百里,曰乾山,无草木,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而无水。有兽焉,其状如牛而三足,其名曰獂,其鸣自詨。
        86 北山经: 又北五百里,曰伦山。伦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麋,其川在尾上,其名曰罴。
        87 北山经: 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绳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蒲夷之鱼。其上有玉,其下多青碧。
        88 北山经: 又北水行五百里,至于雁门之山,无草木。
        89 北山经: 又北水行四百里,至于泰泽。其中有山焉,曰帝都之山,广员百里,无草木,有玉金。
        90 北山经: 又北五百里,曰錞于毋逢之山,北望鸡号之山,其风如䬅;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是有大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见则其邑大旱。
        91 北山经: 凡《北次三经》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逢之山,凡四十六山,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廿神。其祠之,皆用一藻茝瘗之。其十四神,状皆彘身而载玉。其祠之,皆玉,不瘗。其十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其祠之,皆用一璧瘗之。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糈米祠之,此皆不火食。
        92 北山经: 右北经之山志,凡八十七山,二万三千二百三十里。


        11楼2013-03-16 21:55
        回复
          《东山经》
          1 东山经: 《东山经》之首,曰樕瑶之山,北临乾昧。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鱅鱅之鱼,其状如犂牛,其音如彘鸣。
          2 东山经: 又南三百里,曰藟山,其上有玉,其下有金。湖水出焉,东流注于食水,其中多活师。
          3 东山经: 又南三百里,曰旬状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碧石。有兽焉,其状如犬,六足,其名曰从从,其鸣自詨。有鸟焉,其状如鸡而鼠毛,其名曰䖪鼠,见则其邑大早。㲵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湖水。其中多箴鱼,其状如鯈,其喙如箴,食之无疫疾。
          4 东山经: 又南三百里,曰勃亝之山,无草木,无水。
          5 东山经: 又南三百里,曰番条之山,无草木,多沙。减水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鱤鱼。
          6 东山经: 又南四百里,曰姑儿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桑柘。姑儿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鱤鱼。
          7 东山经: 又南四百里,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诸绳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
          8 东山经: 又南三百里,曰岳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樗。泺水出焉,东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
          9 东山经: 又南三百里,曰豺山,其上无草木,其下多水,其中多堪㐨之鱼。有兽焉,其状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见则天下大水。
          10 东山经: 又南三百里,曰独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美石。末涂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其中多猁䗤,其状如黄蛇,鱼翼,出入有光,见则其邑大旱。
          11 东山经: 又南三百里,曰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珠,名曰狪狪,其名自䚯。环水出焉,东流注于江,其中多水玉。
          12 东山经: 又南三百里,曰竹山,錞于江,无草木,多瑶碧。激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娶檀之水,其中多茈羸。
          13 东山经: 凡《东山经》之首,自樕瑶之山以至于竹山,凡十二山,三千六百里。其神状皆人身龙首。祠:毛用一犬祈,䎶用鱼。
          14 东山经: 《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之山,北临食水,东望沮吴,南望沙陵,西望闵泽。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钦,其名曰軨軨,其鸣自叫,见则天下大水。
          15 东山经: 又南六百里,曰曹夕之山,其下多谷而无水,多鸟兽。
          16 东山经: 又西南四百里,曰峄皋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垩。峄皋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激女之水,其中多蜃珧。
          17 东山经: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葛山之尾,无草木,多砥砺。
          18 东山经: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之首,无草木。澧水出焉,东流注于余泽,其中多珠蟞鱼,其状如肺而有目,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无疠。
          19 东山经: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余峨之山,其上多梓柟,其下多荆芑。杂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黄水。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曰犰狳,其鸣自䚯,见则螽蝗为败。
          20 东山经: 又南三百里,曰杜父之山,无草木,多水。
          21 东山经: 又南三百里,曰耿山,无草木,多水碧,多大蛇。有兽焉,其状如狐而鱼翼,其名曰朱獳,其鸣自叫,见则其国有恐。
          22 东山经: 又南三百里,曰卢其之山,无草木,多沙石。沙水出焉,南流注于涔水,其中多ꁐ鹕,其状如鸳鸯而人足,其鸣自䚯,见则其国多土功。
          23 东山经: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
          24 东山经: 又南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石。
          25 东山经: 又南三百里,曰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


          12楼2013-03-16 21:56
          回复
            51 中山经: 又东五百里,曰槐山,谷多金锡。
            52 中山经: 又东十里,曰历山,其木多槐,其阳多玉。
            53 中山经: 又东十里,曰尸山,多苍玉,其兽多麖。尸水出焉,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美玉。
            54 中山经: 又东十里,曰良余之山,其上多谷柞,无石。余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河;乳水出于其阳,而东南流注于洛。
            55 中山经: 又东南十里,曰蛊尾之山,多砺石、赤铜。龙余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洛。
            56 中山经: 又东北二十里,曰升山,其木多谷柞棘,其草多薯藇蕙,多寇脱。黄酸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琁玉。
            57 中山经: 又东十二里,曰阳虚之山,多金,临于玄扈之水。
            58 中山经: 凡薄山之首,自苟林之山至于阳虚之山,凡十六山,二千九百八十二里。升山,冢也。其祠礼:太牢,婴用吉玉。首山,䰠也,其祠用稌、黑牺、太牢之具、蘖酿;干儛,置鼓;婴用一璧。尸水,合天也,肥牲祠之,用一黑犬于上,用一雌鸡于下,刉一牝羊,献血。婴用吉玉,彩之,飨之。
            中山经: 《中次六经》缟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无草无木,水多沙石。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螫虫,实惟蜂蜜之庐。其祠之:用一雄鸡,禳而勿杀。
            60 中山经: 西十里,曰缟羝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61 中山经: 又西十里,曰廆山,其陰多㻬琈之玉。其西有谷焉,名曰雚谷,其木多柳楮。其中有鳥焉,狀如山鷄而長尾,赤如丹火而青喙,名曰鴒䳩,其鳴自呼,服之不眯。交觴之水出于其陽,而南流注于洛;俞隨之水出于其陰,而北流注于穀水。
            62 中山经: 又西三十里,曰瞻诸之山,其阳多金,其阴多文石。㴬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洛;少水出其阴,而东流注于谷水。
            63 中山经: 又西三十里,曰娄涿之山,无草木,多金玉。瞻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洛;陂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谷水,其中多茈石、文石。
            64 中山经: 又西四十里,曰白石之山,惠水出于其阳,而南流注于洛,其中多水玉。涧水出于其阴,西北流注于谷水,其中多麋石、栌丹。
            65 中山经: 又西五十里,曰谷山,其上多谷,其下多桑。爽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谷水,其中多碧绿。
            66 中山经: 又西七十二里,曰密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铁。豪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洛,其中多旋龟,其状鸟首而鳖尾,其音如判木。无草木。
            67 中山经: 又西百里,曰长石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其西有谷焉,名曰共谷,多竹。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洛,其中多鸣石。
            68 中山经: 又西一百四十里,曰傅山,无草木,多瑶碧。厌染之水出于其阳,而南流注于洛,其中多人鱼。其西有林焉,名曰墦冢。谷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其中多珚玉。
            69 中山经: 又西五十里,曰橐山,其木多樗,多㖾木,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铁,多萧。橐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修辟之鱼,状如黾而白喙,其音如鸱,食之已白癣。
            70 中山经: 又西九十里,曰常烝之山,无草木,多垩。潐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菑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
            71 中山经: 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椶柟,多竹箭,其兽多㸲牛、羬羊,其鸟多鷩,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珚玉。
            72 中山经: 又西九十里,曰阳华之山,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青雄黄,其草多薯藇,多苦辛,其状如橚,其实如瓜,其味酸甘,食之已疟。杨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洛,其中多人鱼。门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玄䃤。恎姑之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门水,其上多铜。门水至于河,七百九十里入雒水。


            16楼2013-03-16 21:58
            回复
              73 中山经: 凡缟羝山之首,自平逢之山至于阳华之山,凡十四山,七百九十里。岳在其中,以六月祭之,如诸岳之祠法,则天下安宁。
              74 中山经: 《中次七经》苦山之首,曰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帝台之石,所以祷百神者也,服之不蛊。有草焉,其状如蓍,赤叶而本丛生,名曰风条,可以为簳。
              75 中山经: 东三百里,曰鼓钟之山,帝台之所以觞百神也。有草焉,方茎而黄华,员叶而三成,其名曰焉酸,可以为毒。其上多砺,其下多砥。
              76 中山经: 又东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䔄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於人。
              77 中山经: 又东二十里,曰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赤若丹火,善詈。其上有木焉,名曰黄棘,黄华而员叶,其实如兰,服之不字。有草焉,员叶而无茎,赤华而不实,名曰无条,服之不瘿。
              78 中山经: 又东二十七里,曰堵山,神天愚居之,是多怪风雨。其上有木焉,名曰天匾,方茎而葵状,服者不㖶。
              79 中山经: 又东五十二里,曰放皋之山。明水出焉,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苍玉。有木焉,其叶如槐,黄华而不实,其名曰蒙木,服之不惑。有兽焉,其状如蜂,枝尾而反舌,善呼,其名曰文文。
              80 中山经: 又东五十七里,曰大钗之山,多㻬琈之玉,多麋玉。有草焉,其状叶如榆,方茎而苍伤,其名曰牛伤,其根苍文,服者不厥,可以御兵。其阳狂水出焉,西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三足龟,食者无大疾,可以已肿。
              81 中山经: 又东七十里,曰半石之山,其上有草焉,生而秀,其高丈余,赤叶赤华,华而不实,其名曰嘉荣,服之者不霆。来需之水出于其阳,而西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鯩鱼,黑文,其状如鲋,食者不睡。合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洛,多鰧鱼,状如鳜,居逵,苍文赤尾,食者不痈,可以为瘻。
              82 中山经: 又东五十里,曰少室之山,百草木成囷。其上有木焉,其名曰帝休,叶状如杨,其枝五衢,黄华黑实,服者不怒。其上多玉,其下多铁。休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䱱鱼,状如傕蜼而长距,足白而对,食者无蛊疾,可以御兵。
              83 中山经: 又东三十里,曰泰室之山。其上有木焉,叶状如蔾而赤理,其名曰栯木,服者不妬。有草焉,其状如唉,白华黑实,泽如蘡薁,其名曰䔄草,服之不昧,上多美石。
              84 中山经: 又北三十里,曰讲山,其上多玉,多柘,多柏。有木焉,名曰帝屋,叶状如椒,反伤赤实,可以御凶。
              85 中山经: 又北三十里,曰婴梁之山,上多苍玉,錞于玄石。
              86 中山经: 又东三十里,曰浮戏之山。有木焉,叶状如樗而赤实,名曰亢木,食之不蛊。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东有谷,因名曰蛇谷,上多少辛。
              87 中山经: 又东四十里,曰少陉之山。有草焉,名曰汌草,叶状如葵,而赤茎白华,实如蘡薁,食之不愚。器难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役水。
              88 中山经: 又东南十里,曰太山。有草焉,名曰梨,其叶状如荻而赤华,可以已疽。太水出于其阳,而东南流注于没水,承水出于其阴,而东北流注于没。
              89 中山经: 又东二十里,曰末山,上多赤金。末水出焉,北流注于没。
              90 中山经: 又东二十五里,曰役山,上多白金,多铁。役水出焉,北注于河。
              91 中山经: 又东三十五里,曰敏山。上有木焉,其状如荆,白华而赤实,名曰葪柏,服者不寒。其阳多㻬琈之玉。
              92 中山经: 又东三十里,曰大騩之山,其阴多铁、美玉、青垩。有草焉,其状如蓍而毛,青华而白实,其名曰浧,服之不夭,可以为腹病。


              17楼2013-03-16 21:58
              回复
                138 中山经: 又西南二十里,曰勇石之山,无草木,多白金,多水。
                139 中山经: 又西二十里,曰复州之山,其木多檀,其阳多黄金。有鸟焉,其状如鴞,而一足彘尾,其名曰跂踵,见则其国大疫。
                140 中山经: 又西三十里,曰楮山,多寓木,多椒椐,多柘,多垩。
                141 中山经: 又西二十里,曰又原之山,其阳多青䨼,其阴多铁,其鸟多鸜鹆。
                142 中山经: 又西五十里,曰涿山,其木多谷柞杻,其阳多㻬琈之玉。
                143 中山经: 又西七十里,曰丙山,其木多梓檀,多弞杻。
                144 中山经: 凡首阳山之首,自首山至于丙山,凡九山,二百六十七里。其神状皆龙身而人面。其祠之:毛用一雄鸡瘗,糈用五种之糈。堵山,冢也,其祠之:少牢具,羞酒祠,婴毛一璧瘗,騩山,帝也,其祠羞酒,太牢其;合巫祝二人儛,婴一璧。
                145 中山经: 《中次一十一山经》荆山之首,曰翼望之山。湍水出焉,东流注于济。贶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汉,其中多蛟。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漆梓,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珉。
                146 中山经: 又东北一百五十里,曰朝歌之山。潕水出焉,东南流注于荣,其中多人鱼。其上多梓柟,其兽多麢麋。有草焉,名曰莽草,可以毒鱼。
                147 中山经: 又东南二百里,曰帝囷之山,其阳多㻬琈之玉,其阴多铁。帝囷之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多鸣蛇。
                148 中山经: 又东南五十里,曰视山,其上多韭。有井焉,名曰天井,夏有水,冬竭。其上多桑,多美垩、金玉。
                149 中山经: 又东南二百里,曰前山,其木多槠,多柏,其阳多金,其阴多赭。
                150 中山经: 又东南三百里,曰丰山。有兽焉,其状如蝯,赤目、赤喙、黄身,名曰雍和,见则国有大恐。神耕父处之,常游清泠之渊,出入有光,见则其国为败。有九钟焉,是知霜鸣。其上多金,其下多谷柞杻橿。
                151 中山经: 又东北八百里,曰兔床之山,其阳多铁,其木多薯藇,其草多鸡谷,其本如鸡卵,其味酸甘,食者利於人。
                152 中山经: 又东六十里,曰皮山,多垩,多赭,其木多松柏。
                153 中山经: 又东六十里,曰瑶碧之山,其木多梓柟,其阴多青䨼,其阳多白金。有鸟焉,其状如雉,恒食蜚,名曰鸩。
                154 中山经: 又东四十里,曰支离之山,济水出焉,南流注于汉。有鸟焉,其名曰婴勺,其状如鹊,赤目、赤喙、白身,其尾若勺,其鸣自呼。多㸲牛,多羬羊。
                155 中山经: 又东北五十里,曰祑宐之山,其上多松柏机柏。
                156 中山经: 又西北一百里,曰堇理之山,其上多松柏,多美梓,其阴多丹䨼,多金,其兽多豹虎。有鸟焉,其状如鹊,青身白喙,白目白尾,名曰青耕,可以御疫,其鸣自叫。
                157 中山经: 又东南三十里,曰依軲之山,其上多杻橿,多苴。有兽焉,其状如犬,虎爪有甲,其名曰獜,善駚䘝,食者不风。
                158 中山经: 又东南三十五里,曰即谷之山,多美玉,多玄豹,多闾麈,多麢㚟。其阳多珉,其阴多青䨼。
                159 中山经: 又东南四十里,曰鸡山,其上多美梓,多桑,其草多韭


                20楼2013-03-16 21:5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190 中山经: 又东三十五里,曰服山,其木多苴,其上多封石,其下多赤锡。
                  191 中山经: 又东三百里,曰杳山,其上多嘉荣草,多金玉。
                  192 中山经: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几山,其木多楢檀杻,其草多香。有兽焉,其状如彘,黄身、白头、白尾,名曰闻粂,见则天下大风。
                  193 中山经: 凡荆山之首,自翼望之山至于几山,凡四十八山,三千七百三十二里。其神状皆彘身人首。其祠:毛用一雄鸡祈,瘗用一珪,糈用五种之精。禾山,帝也,其祠:太牢之具,羞瘗,倒毛;用一璧,牛无常。堵山、玉山,冢也,皆倒祠,羞毛少牢,婴毛吉玉。
                  194 中山经: 《中次十二经》洞庭山之首,曰篇遇之山,无草木,多黄金。
                  195 中山经: 又东南五十里,曰云山,无草木。有桂竹,甚毒,伤人必死。其上多黄金,其下多㻬琈之玉。
                  196 中山经: 又东南一百三十里,曰龟山,其木多谷柞椆椐,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青雄黄,多扶竹。
                  197 中山经: 又东七十里,曰丙山,多筀竹,多黄金铜铁,无木。
                  198 中山经: 又东南五十里,曰风伯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酸石、文石,多铁,其木多柳杻檀楮。其东有林焉,名曰莽浮之林,多美木鸟兽。
                  199 中山经: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青雄黄,其木多桑楮,其草多竹、鸡鼓。神于儿居之,其状人身而身操两蛇,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
                  200 中山经: 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铁,其木多柤棃橘櫾,其草多葌蘪芜芍药芎藭。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是多怪神,状如人而载蛇,左右手操蛇。多怪鸟。
                  201 中山经: 又东南一百八十里,曰暴山,其木多椶柟荆芑竹箭䉋箘,其上多黄金玉,其下多文石铁,其兽多麋鹿ꊨ,就。
                  202 中山经: 又东南二百里,曰即公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㻬琈之玉,其木多柳杻檀桑。有兽焉,其状如龟,而白身赤首,名曰蛫,是可以御火。
                  203 中山经: 又东南一百五十九里,曰尧山,其阴多黄垩,其阳多黄金,其木多荆芑柳檀,其草多薯藇唉。
                  204 中山经: 又东南一百里,曰江浮之山,其上多银砥砺,无草木,其兽多豕鹿。
                  205 中山经: 又东二百里,曰真陵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玉,其木多谷柞柳杻,其草多荣草。
                  206 中山经: 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阳帝之山,多美铜,其木多檀杻檿楮,其兽多麢麝。
                  207 中山经: 又南九十里,曰柴桑之山,其上多银,其下多碧,多汵石赭,其木多柳芑楮桑,其兽多麋鹿,多白蛇飞蛇。
                  208 中山经: 又东二百三十里,曰荣余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银,其木多柳芑,其虫多怪蛇怪虫。
                  209 中山经: 凡洞庭山之首,自篇遇之山至于荣余之山,凡十五山,二千八百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毛用一雄鸡、一牝豚刉,糈用稌。凡夫夫之山、即公之山、尧山、阳帝之山,皆冢也,其祠:皆肆瘗,祈用酒,毛用少牢,婴毛一吉玉。洞庭、荣余山,神也,其祠:皆肆瘗,祈酒太牢祠,婴用圭璧十五,五彩惠之。
                  210 中山经: 右中经之山志,大凡百九十七山,二万一千三百七十一里。
                  211 中山经: 大凡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居地,大凡六万四千五十六里。
                  212 中山经: 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盖其余小山甚众,不足记云。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天地之所分壤树谷也,戈矛之所发也,刀铩之所起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封於太山,禅於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
                  213 中山经: 右《五臧山经》五篇,大凡一万五千五百三字。


                  22楼2013-03-16 22:01
                  回复
                    《海外北经》
                    1 海外北经: 海外自东北陬至西北陬者。
                    2 海外北经: 无朹之国在长股东,为人无朹。
                    3 海外北经: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朹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4 海外北经: 目国在其东,一目中其面而居。一曰有手足。
                    5 海外北经: 柔利国在一目东,为人一手一足,反膝,曲足居上。一云留利之国,人足反折。
                    6 海外北经: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7 海外北经: 深目国在其东,为人举一手一目,在共工台东。
                    8 海外北经: 无肠之国在深目东,其为人长而无肠。
                    9 海外北经: 聂耳之国在无肠国东,使两文虎,为人两手聂其耳。县居海水中,及水所出入奇物。两虎在其东。
                    10 海外北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1 海外北经: 博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
                    12 海外北经: 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河水所入。
                    13 海外北经: 拘缨之国在其东,一手把缨。一曰利缨之国。
                    14 海外北经: 寻木长千里,在拘缨南,生河上西北。
                    15 海外北经: 跂踵国在拘缨东,其为人大,两足亦大,一曰大踵。
                    16 海外北经: 欧丝之野在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
                    17 海外北经: 桑无枝,在欧丝东,其木长百仞,无枝。
                    18 海外北经: 范林方三百里,在三桑东,洲环其下。
                    19 海外北经: 务隅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一曰爰有熊、罴、文虎、离朱、鿨久、视肉。
                    20 海外北经: 平丘在三桑东,爰有遗玉、青鸟、视肉、杨柳、甘柤、甘华,百果所生,在两山夹上谷,二大丘居中,名曰平丘。
                    21 海外北经: 北海内有兽,其状如马,名曰騊駼。有兽焉,其名曰驳,状如白马,锯牙,食虎豹。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
                    22 海外北经: 北方禺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


                    25楼2013-03-16 22:03
                    回复
                      《海外东经》
                      1 海外东经: 海外自东南陬至东北陬者。
                      2 海外东经: 负丘,爰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甘柤、甘华,甘果所生。在东海,两山夹丘,上有树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尧葬东。
                      3 海外东经: 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舡。一曰在负丘北。
                      4 海外东经: 奢比之尸在其北,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一曰肝榆之尸在大人北。
                      5 海外东经: 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有薰华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尸北。
                      6 海外东经: 爫爫在其北,各有两首。一曰在君子国北。
                      7 海外东经: 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在爫爫北两水间。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
                      8 海外东经: 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
                      9 海外东经: 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10 海外东经: 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手,食稻使蛇,其一蛇赤。
                      11 海外东经: 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12 海外东经: 雨师妾在其北,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一曰在十日北,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龟。
                      13 海外东经: 玄股之国在其北,其为人衣鱼食䳼,使两鸟夹之。一曰在雨师妾北。
                      14 海外东经: 毛民之国在其北,为人身生毛。一曰在玄股北。
                      15 海外东经: 劳民国在其北,其为人黑。或曰教民。一曰在毛民北,为人面目手足尽黑。
                      16 海外东经: 东方勾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17 海外东经: 建平元年四月丙戌,待诏太常属臣望校治,侍中光禄勋臣龚、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臣秀领主省。


                      26楼2013-03-16 22:03
                      回复
                        《海内南经》
                        1 海内南经: 海内东南陬以西者。
                        2 海内南经: 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
                        3 海内南经: 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
                        4 海内南经: 桂林八树在番隅东。
                        5 海内南经: 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山。一曰相虑。
                        6 海内南经: 枭阳国在北朐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左手操管。
                        7 海内南经: 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8 海内南经: 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9 海内南经: 氾林方三百里,在狌狌东。
                        10 海内南经: 狌狌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
                        11 海内南经: 狌狌西北有犀牛,其状如牛而黑。
                        12 海内南经: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居属也。
                        13 海内南经: 窫窳龙首,居弱水中,在狌狌知人名之西,其状如龙首,食人。
                        14 海内南经: 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在窫窳西弱水上。
                        15 海内南经: 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16 海内南经: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17 海内南经: 旄马,其状如马,四节有毛。在巴蛇西北,高山南。
                        18 海内南经: 匈奴、开题之国、列人之国并在西北。


                        29楼2013-03-16 22:05
                        回复
                          《海内西经》
                          1 海内西经: 海内西南陬以北者。
                          2 海内西经: 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䟽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
                          3 海内西经: 大泽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在雁门北。
                          4 海内西经: 雁门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
                          5 海内西经: 高柳在代北。
                          6 海内西经: 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西。
                          7 海内西经: 流黄酆氏之国,中方三百里。有涂四方,中有山。在后稷葬西。
                          8 海内西经: 流沙出钟山,西行又南行昆仑之墟,西南入海黑水之山。
                          9 海内西经: 东胡在大泽东。
                          10 海内西经: 夷人在东胡东。
                          11 海内西经: 貊国在汉水东北。地近于燕,灭之。
                          12 海内西经: 孟鸟在貊国东北,其鸟文赤、黄、青、东乡。
                          13 海内西经: 海内昆仑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14 海内西经: 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西南流注南海厌火东。
                          15 海内西经: 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16 海内西经: 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南。
                          17 海内西经: 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东,又北,又西南,过毕方鸟东。
                          18 海内西经: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19 海内西经: 开明西有凤凰、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
                          20 海内西经: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凤凰、鸾鸟皆载瞂。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
                          21 海内西经: 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
                          22 海内西经: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
                          23 海内西经: 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蛇、蜼、豹、鸟秩树,於表池树木,诵鸟、鶽、视肉。


                          30楼2013-03-16 22:06
                          回复
                            《海内北经》
                            1 海内北经: 海内西北陬以东者。
                            2 海内北经: 蛇巫之山,上有人操杯而东向立。一曰龟山。
                            3 海内北经: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4 海内北经: 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东有犬封国,贰负之尸在大行伯东。
                            5 海内北经: 犬封国曰犬戎国,状如犬。有一女子,方跪进柸食。有文马,缟身朱鬣,目若黄金,名曰吉量,乘之寿千岁。
                            6 海内北经: 鬼国在贰负之尸北,为物人面而一目,一曰贰负神在其东,为物人面蛇身。
                            7 海内北经: 蜪犬如犬,青,食人从首始。
                            8 海内北经: 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蜪犬北。一曰从足。
                            9 海内北经: 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10 海内北经: 大甧其状如螽。朱蛾其状如蛾。
                            11 海内北经: 蟜,其为人虎文,胫有朹。在穷奇东。一曰,状如人。昆仑虚北所有。
                            12 海内北经: 闒非,人面而兽身,青色。
                            13 海内北经: 据比之尸,其为人折颈被发,无一手。
                            14 海内北经: 环拘,其为人兽首人身,一曰猬状如狗,黄色。
                            15 海内北经: 啸,其为物人身黑首从目。
                            16 海内北经: 戎,其为人人首三角。
                            17 海内北经: 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彩毕具,尾长於身,名曰驺吾,乘之日行千里。
                            18 海内北经: 昆仑虚南所,有氾林方三百里。
                            19 海内北经: 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一曰忠极之渊。
                            20 海内北经: 阳污之山,河出其中;凌门之山,河出其中。
                            21 海内北经: 王子夜之尸,两手、两股、胸、首、齿,皆断异处。
                            22 海内北经: 舜妻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一曰登北氏。
                            23 海内北经: 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
                            24 海内北经: 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
                            25 海内北经: 列姑射在海河洲中。
                            26 海内北经: 姑射国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
                            27 海内北经: 大蟹在海中。
                            28 海内北经: 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
                            29 海内北经: 大鯾居海中。
                            30 海内北经: 明组邑居海中。
                            31 海内北经: 蓬莱山在海中。
                            32 海内北经: 大人之市在海中。


                            31楼2013-03-16 22:0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五行之官“东方木也,其帝太昊,其佐句芒;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祝融;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淮南子·天文训》)









                              宋代朱熹写了一首歌诀帮助儿童来记住八卦的符号:
                              乾三连,坤六断;
                              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
                              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的“卦”,是一个会意字,从圭从卜。圭,指土圭,开始以泥作成土柱测日影。卜,测度之意.。立八圭测日影,即从四正四隅上将观测到的日影加以总结和记录, 这就形成八卦的图象。
                              八卦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爻, 多是记述日影变化的专门符号。爻有阴阳两类,阳爻表示阳光,阴爻表示月光。每卦又有三爻, 代表天地人三才。三才的天部,包括整个天体运行和气象变化,这些星象之学,古称天文。地部指观测日影来计算年周期的方法,用地之理了解生长化收藏的全过程。人不只把天文、地理和人事结合,以便按照这些规律进行生产和生活。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最下一横叫初爻,中一横叫二爻,上一横叫三爻。
                              八卦代表八种基本物象: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总称为经卦,由八个经卦中的两个为一组的排列组合,则构成六十四卦。


                              36楼2013-03-16 22: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