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洁吧 关注:95贴子:18,942

【高考。】 ♥ * 文综答题合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距离高考还有85天。
@逢考必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03-13 11:02回复
    【【历史】】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观记载。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群体、组织、机构等。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一般历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
    如:鸦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二)国际:1、经济:工业**→市场原料。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03-13 11:03
    回复
      2025-05-29 05:50:31
      广告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⑴古代经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结构、布局+……
      ①经济政策=总政策+土地+租税+赋役+人身+……
      ②农业经济=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③手工业经济=(纺织+矿冶+陶瓷+……)(技术+布局+……)
      ④商品经济=城市+交通+商品+市场+货币+边贸+外贸+……
      ⑤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成份比例变化+经济重心变化+经济方式扩展+……
      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如唐朝经济:先分析总体的重农政策,唐初恢复经济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调制等;再分析农业如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布帛、人口增长等;手工业的丝织、陶瓷、造纸技术及布局;城市商业的繁荣、民族、对外贸易的发展等。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等。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03-13 11:04
      回复
        ⑵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经济成份+国际经济+……
        ①经济发展要素=技术+资金+市场+原料+劳力+经济结构+经营方式+政策+……
        如19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发展要素:包括移民带来劳力、技术;西部开发提供市场、原料;废除种植园奴隶制、大规模农业经营、垄断模式等。
        ②经济成份=自然经济+外资+合资+民资+官资+国营+集体+个体+……
        如新中国初期:地主经济被消灭、富农经济保存、农民个体经济发展;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被没收,民族资本主义恢复发展;国营企业确立领导地位、集体协作经济兴起等。
        ③国际经济=总格局+(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协作+竞争)
        如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现代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各国、各集团之间在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贸易等方面的协作与竞争等。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03-13 11:05
        回复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⑴古代政治=政局+制度+中央+地方+阶级+军事+财政+民族+对外+……
          如明清政治:包括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
          ⑵近现代政治=政局+制度+政体+体制+政权+政治力量+权力+权利+……
          如辛亥**后的政治状况:包括政局的动荡、确立共和政体、三权分立的体制,袁世凯篡权、各派政治力量争夺权力的斗争、人民的基本权利问题等。
          ⑶国际政治=体系+格局+集团+合作+战争+对抗+妥协+……
          如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两大集团的对抗与妥协,集团内部的合作与矛盾,冷战与热战等。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⑴自然科学=(科学理论+科技发明)(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农学+……)
          ⑵社会科学=思想、宗教+教育+史学+文学+艺术+……
          ⑶文化交流=(民族+对外)(传播+吸收)+文化地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3-03-13 11:06
          回复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的历史条件:(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一)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二)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03-13 11:08
            回复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03-13 11:08
              回复
                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
                基本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1)生产力标准(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3)阶级的观点(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5)不要以偏概全(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7)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3-03-13 11:17
                回复
                  2025-05-29 05:44:31
                  广告
                  ***学会分析历史事件***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呢?
                  分析历史事件应掌握4要素: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演变过程。
                  例如“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高一《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一目“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和第二目“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讲的是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一节第三目“鸦片战争的经过”讲的是鸦片战争的经过;第二节第一目“中英《南京条约》”和第二目“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讲的是鸦片战争的结果;第二节第三目“鸦片战争的影响”和第七节第一目“新思想萌发的原因”及第二目“新思想的萌发”讲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3-03-13 11:19
                  回复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呢? 事事不无原因。
                    1、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应分析7要素:历史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民族关系因素、对外关系因素、思想文化因素、个人主观因素。
                    如秦朝的统一:
                    历史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国家数目减少即局部统一。
                    政治因素——长期战乱,人民困苦,渴望统一。
                    经济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秦国商鞅变法后逐步强盛起来,国富兵强。
                    民族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民族联系民族融合加强。
                    对外关系因素——远交近攻的战略策略。
                    思想文化因素——韩非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
                    个人主观因素——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03-13 11:20
                    回复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过程呢?
                      关于历史事件过程的分析,一般可以有三种方法
                      1、以时间系事法,以时间为轴心按照历史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束的逻辑顺序进行归纳。
                      如鸦片战争经过4点:1840年6月,英舰封锁珠江口,战争爆发——接着,沿海北上到达天津白河口——1841年初,英军扩大战争,一年内占香港和东南沿海一些城市——1842年8月,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求和,战争结束。
                      2、以空间系事法,以地点为纽带进行归纳。
                      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点:廊坊、杨村——大沽——天津——北京
                      3、以人物系事法,按照历史人物的活动来归纳。
                      如太平天国的防御战,就可以按陈玉成、李秀成以及他们两人共同的行动来掌握。
                      如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就可以按照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四个人的活动来归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3-03-13 11:22
                      回复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结果呢?
                        历史事件的结果一般不外乎四种:
                        ①成功。如:新航路开辟成功、英国资产阶级**胜利、中国**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等。
                        ②失败。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洋务运动破产、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失败、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等。
                        ③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如辛亥**、国民大**等。
                        ④胜而不胜,不败而败。中法战争,中国是胜而不胜,不败而败,法国是不胜而胜,败而不败。
                        关于历史事件的结果,一般应该从3个方面考虑:一个“是什么”、两个“为什么”,即结果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这样的结果、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3-03-13 11:23
                        回复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呢?
                          1、分项分析: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影响。
                          如鸦片战争:经济影响——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政治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矛盾的变化、**任务和性质的变化。
                          思想影响——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外交影响——由闭关锁国到门户洞开,独立自主的中国开始沦落为一个主权残缺的半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不复是主权国家间的平等关系,而是侵略与被侵略、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
                          清政府站在中国人民头上发号施令,外国资产阶级却站在它的头上发号施令,这就是那许多条约特权的实质。”
                          2、全面分析:一分为二,既要看到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消极影响或局限性,还要分清主次。
                          如鸦片战争的积极影响: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对后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就有积极影响;思想上——新思想的萌发。
                          如甲午中日战争的积极影响:政治上——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所以出现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等;经济上——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思想上——出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资产阶级**思想和农民阶级朴素的反帝(“扶清灭洋”)思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3-03-13 11:24
                          回复
                            【历史部分结束】
                            【以下是地理部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3-03-13 11:25
                            回复
                              2025-05-29 05:38:31
                              广告
                              2. 海洋资源小专题:
                              ⑴ 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原因:
                              这里 ① 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② 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③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以上条件使得该海域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⑵ 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
                              ① 近岸带的滨海砂矿:分布有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② 大陆架浅海海底:分布有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
                              ③ 海盆: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
                              3. 盐度和洋流小专题:
                              ⑴ 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
                              ① 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 ② 周围是热带沙漠气候区,从陆地流入的淡水很少。
                              ⑵ 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
                              ① 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② 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较多,且有大量淡水注入。
                              ⑶ 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① 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缺少河流淡水注入。
                              ② 西部:有河流淡水注入,稀释作用很强。
                              ③ 巴尔喀什湖中部窄,不利于东西两侧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⑷ 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的低纬度海区和高纬度海区递减。
                              ⑸ 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
                              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
                              流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海区流向较低(高)纬度海区,[或由较低(高)水温海区流向较高(低)水温海区]。
                              "title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3-03-13 11: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