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特勒耳私人图书馆吧 关注:53贴子:1,136
  • 14回复贴,共1

民间传说的十位仙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月出皎兮,劳心悄兮;有意变化,君莫笑兮——狐仙 
  

  狐王,出现在名著《西游记》中。而九尾狐,最早是出现在《山海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山海经·南山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山海经·海外东经》。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一个亦正亦邪的形象(按照正规说法,狐,狸是两种动物,只是人们叫习惯了,统称狐狸,而只有狐有仙气,狸似乎只是是俗物)。《山海经》中的九尾狐,乃是一个能“食人”的妖兽。到后来的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三足乌之属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九尾狐则象徵子孙繁息(见《白虎通德论·封禅篇》)。“食人”之传渐隐,“为瑞”之说渐渐出现。但同样是 

  东汉的《说文解字》中,解狐为“祆兽也,鬼所乘之”。可见,狐有灵气(妖气),在数千年前,已是公认。再到后来的唐宋时期,狐已经被人设庙参拜,而且十分流行。唐朝张鷟《朝野佥载》说:“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而到了明清,狐的形象就更加丰富了。九尾狐中最著名的妲己形象,就是在那时出现的(《封神演义》),而《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中,狐仙、狐妖的故事更是举不胜举。“妖媚”、“邪气”、“仙灵”、“神秘”、“狡猾”,可以说是中国人想到“狐”后最明显的感觉。 

  结论:狐王取材于《山海经》中的妖兽——九尾狐 



1楼2007-06-30 16:57回复
    云路万里,百邪不侵;西域来此,建旗羽林——辟邪 


      中国传统节日活动中至少半数以上带有祭祀祈祷求福辟邪色彩。腊月送灶,正月迎喜神,祭祖,走三桥消百病,二月百花生日,观音诞,三月清明扫墓,四月浴佛,立夏享先,五月端午采百药饮雄黄酒除病消灾,六月谢灶曝经,七夕乞巧,中元祭鬼,八月初三灶君生日,中秋妇女拜月,重阳佩茱萸登高辟邪,十月祭祖烧化寒衣,十一月冬至大如年,祭祖迎喜神。


    3楼2007-06-30 16:58
    回复
      2025-05-17 03:36:15
      广告
      君貌狰狞,君心公正;青林黑塞,唯君所命——判官 

        鬼判官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冥府判官。 

        判官位于酆都天子殿中,负责审判来到冥府的幽魂。最著名的四大判官为:赏善司、罚恶司、查察司、崔判官。前三位均为职位名,不可考。但最后一位崔判官,却是十分的出名。在《西游记》及各地的传说中,均有出现。相传崔判官名珏,乃隋唐间人。唐贞观七年(633)入仕,为潞州长子县令。据说能“昼理阳间事,夜断阴府冤,发摘人鬼,胜似神明。”民间有许多崔珏断案的传说,其中以“ 

        明断恶虎伤人案”的故事流传最广。故事说:长子县西南与沁水交界处有一大山,名叫雕黄岭,旧时常有猛兽出没。一日,某樵夫上山砍柴被猛虎吃掉,其寡母痛不欲生,上堂喊冤,崔珏即刻发牌,差衙役孟宪持符牒上山拘虎。宪在山神庙前将符牒诵读后供在神案,随即有一虎从庙后窜出,衔符至宪前,任其用铁链绑缚。恶虎被拘至县衙,珏立刻升堂讯。堂上,珏历数恶虎伤人之罪,恶虎连连点头。最后判决:“啖食人命,罪当不赦。”虎便触阶而死。崔珏死后,百姓在多处立庙祭祀。 

        结论:鬼判官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冥府判官。


      4楼2007-06-30 16:59
      回复
        曾于法华领大车,剪尾跑蹄皈我佛:南无阿弥陀——牛头 

         
          牛头马面也是冥府著名的勾魂使者。鬼城酆都,及各地城隍庙中,均有牛头马面的形象。 牛头来源于佛家。牛头又叫阿傍,其形为牛头人身,手持钢叉,力能排山。据《铁城泥犁经》说:阿傍为人时,因不孝父母,死后在阴间为牛头人身,担任巡逻和搜捕逃跑罪人的衙役。 有资料说佛教最初只有牛头,传入中国时,由于民间最讲对称、成双,才又配上了马面。但也有资料说马面也称马面罗刹,同样来自佛家。但本人在查阅资料中,并未发现印度神话中有马面作为冥府差役的说法。密宗中到是有“马面明王”的形象,但那是密宗佛教中的一位大神,相传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和冥府差役相距甚远。 

          结论:牛头马面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勾魂使者的形象。


        5楼2007-06-30 16:59
        回复
          来历不明,土长土生;傍着牛哥,冥界逞雄——马面 

           
            牛头马面也是冥府著名的勾魂使者。鬼城酆都,及各地城隍庙中,均有牛头马面的形象。 牛头来源于佛家。牛头又叫阿傍,其形为牛头人身,手持钢叉,力能排山。据《铁城泥犁经》说:阿傍为人时,因不孝父母,死后在阴间为牛头人身,担任巡逻和搜捕逃跑罪人的衙役。 有资料说佛教最初只有牛头,传入中国时,由于民间最讲对称、成双,才又配上了马面。但也有资料说马面也称马面罗刹,同样来自佛家。但本人在查阅资料中,并未发现印度神话中有马面作为冥府差役的说法。密宗中到是有“马面明王”的形象,但那是密宗佛教中的一位大神,相传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和冥府差役相距甚远。 

            结论:牛头马面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勾魂使者的形象。


          6楼2007-06-30 17:00
          回复
            都江堰下,千古英风。二郎在此,波澜不惊——二郎 

              传说盘古开天地,天上十个太阳共存,赤日炎炎,没有白天黑夜之分。虽然后羿接连射掉九个,可一个太阳的能量仍然太强,以致寸草不生,四海皆荒田,饥馁满地,民不聊生。杨二郎毛遂自荐,主动向玉帝讨旨肩挑二山。为蔽强光昼夜追赶,行至柳洲旗山以南时因倒鞋土误了时间。为赶上太阳二郎一时性急忙中出乱,一个闪失扁担眼挑穿,两山落地,扁担脱肩,从此形成二郎山。


            7楼2007-06-30 17:00
            回复
              百箭攒心,心尤未死;毅魄归来,两狼泣下——七


              8楼2007-06-30 17:01
              回复
                干戚之舞,猛志常在。胸腹代首,天刑何有于我哉——刑天 
                 

                  刑天是中国上古神话中,最具反抗精神的人物之一。 

                  《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至此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干,盾牌(风神盾);戚,大斧。刑天为炎帝近臣,自炎帝败于阪泉,刑天一直伴随左右,居于南方。但刑天不甘心失败,他一人手执利斧和盾牌,直杀上中央天帝的宫门之前。黄帝亲自披褂出战,双方杀得天昏地暗。刑天终于不敌,被黄帝斩下了头颅。黄帝把它的头颅埋在常羊山里。没了头颅的刑天却突然再次站起,把胸前的两个乳头当作一双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向着天空猛劈狠砍,战斗不止。东晋诗人陶除陶渊读到此,深受感动,做诗感叹:“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刑天,象征着一种精神:永不妥协! 

                  结论:刑天的取材于《山海经》中的人物--刑天。


                9楼2007-06-30 17:02
                回复
                  2025-05-17 03:30:15
                  广告
                  老鱼跳浪,瘦蛟婆娑;巡行不已,尽职尽责——夜


                  10楼2007-06-30 17:03
                  回复
                    被你抢先一步鸟.^_^


                    11楼2007-09-09 21:48
                    回复
                      不好意思^。^但还是很谢谢你在这里发贴。这个吧才建起来不久。我一一直希望把这里建成一个资料库,但一个人太累了,而且我还有很多事,所以上线很不频繁。谢谢你们来,这个偏僻的小地方(吧名很怪吧?)


                      12楼2007-09-14 22:21
                      回复
                        • 218.11.212.*
                        这个插图太棒了,能问下出自哪吗?收藏了


                        13楼2007-09-24 16:19
                        回复
                          图片太爽了..
                          那个七郎很拽,怎么没有介绍??


                          14楼2007-09-24 17:27
                          回复
                            很强悍。
                            偶喜欢刑天……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强人哪
                            哪天我也贴点资料过来。要什么性质的?么都成吗


                            15楼2007-09-24 22:31
                            回复
                              2025-05-17 03:24:15
                              广告
                              宗教,传说,神秘主义(不是神秘学!!!)如果有历史艺术没关系...禁止水贴


                              16楼2007-09-30 19: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