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之地吧 关注:126贴子:11,842
  • 25回复贴,共1

【失控教主】康有为百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肚脐教主你过来。


IP属地:山东1楼2013-03-11 23:46回复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著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等。
    姓名: 康有为
    外文名: Kang Youwei
    别名: 康南海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广东南海
    出生日期: 1858年3月19日(戊午年)
    逝世日期: 1927年3月31日(丁卯年)
    职业: 工部主事,书法理论家
    主要成就: 公车上书
    组织强学会
    代表作品: 《康子篇》;《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党派: 保皇派


    IP属地:山东2楼2013-03-11 23:47
    回复
      出生:咸丰八年(1858年3月19日)出生于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
      逝世:民国十六年(1927年3月31日[1]) 逝世于山东青岛
      著作:
      大同书《春秋董氏学》、《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日本变政考》、《大同书》、《欧洲十一国游记》、《广艺舟双楫》等,卒年六十九岁。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3-03-11 23:48
      回复
        早年

        小时康有为康有为最早的教师是他的祖父康赞修。他十九岁时拜南海九江有名的学者朱次琦为师。康赞修、朱次琦都崇信宋明理学,因此,康有为在宋明理学的影响下,鄙弃所谓汉学家的烦琐考据,企图开辟新的治学道路。学习一段理学之后,他对理学也不赞成了。因为理学“仅言孔子修已之学,不明孔子救世之学。他二十二岁那年离开朱次琦,一个人到西樵山白云洞读书,读了不少经世致用的书,如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等。同年他游了一次香港,使他大开眼界。以后他又阅读《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书,“购地球图,渐收西学之书,为讲西学之基矣”。这一年是康有为从中学转为西学的重要开端。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会试,回归时经过上海,进一步接触到了资本主义的事物,并收集了不少介绍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学的书刊。经过学习,康有为逐步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的封建制度先进。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的腐败,使年轻的康有为胸中燃起了救国之火;西方的强盛,使他立志要向西方学习,借以挽救正在危亡中的祖国.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3-03-11 23:49
        回复
          上书光绪
          光绪帝1888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当年9月,他上书光绪帝,痛陈祖国的危亡,批判因循守旧,要求变法维新,提出了“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条纲领性的主张。1891年,康有为回到广东,开办万木草堂学馆,聚徒讲学,并为变法运动创造理论。先后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这两部书都是在尊孔名义下写成的。前一部书把封建主义者历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后一部书把本来偏于保守的孔子打扮成满怀进取精神,提倡民主思想、平等观念的人。康有为的这些看法,虽都不科学,但他的改革精神却在知识界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和反响,而对封建顽固守旧分子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而这两部书被他们视为异端邪说。1894年,康有为开始编《人类公理》一书,这本书经多次修补,后来定名为《大同书》发表。《大同书》描绘了人世间的种种苦难,提出大同社会将是无私产、无阶级、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人间乐园。这当然是荒谬的,因为“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3-03-11 23:49
          回复
            创办报刊
            改良派还通过发行报刊进行舆论宣传。1898年强学会成立时,康有为就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开始印一千份,后来加印三千份。当时许多官员都能看到,一时在朝廷内外影响甚大。同年,康有为又在上海组织发行了《强学报》。改良派通过报纸,动员力量,扩大了自己的阵地。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3-03-11 23:51
            回复
              人物思想
              康有为的理想和政治主张主要在他撰写的《大同书》中得到体现。对于康有为的历史地位存在着较大争议。由于维新变法后各派人士的自述常常出于政治宣传目的而颇多不实,使得这一历史时期的研究存在很大困难。
              思想定性
              康有为和光绪帝、梁启超对康有为以及对由他推动的戊戌变法运动的定性的争执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于其人政治思想的研究结果更是百家争鸣。这里引用《论康有为政治思想的根本属性》(王建辉著,安徽师范大学2008年度“学术月”论文一等奖):“19世纪末的中国,是封建社会的末期,但不能据此就套用理论,给这一时期的这个变革定义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给那个运动解释为资产阶级革命,更不能因为客观的进步作用而不正视变革人物主观的落后性。带理论去分析历史是一种方法,客观分析历史得出新的理论是一种研究。制度的变革除了经济基础的推动,也需要文化上的适时更新。经济基础的形成有时并不能快捷直接的促成上层建筑的飞跃。近代,随着资本主义渗入,19世纪四五十年代已经出现了工人的队伍,六七十年代形成了国内的资本主义力量。并且,之后在“一战”中迎来短暂的春天。但当时这个资本主义力量作为推动上层建筑的革命是不够的。况且在依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氛围下,把戊戌变法定义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是可疑的。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个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这里只作为一种参考。)


              IP属地:山东11楼2013-03-11 23:59
              回复
                赋税思想
                康有为是19世纪末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著名代表人物,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的领导者。康有为主张变法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他认为赋税政策方面的改革主要是”蠲厘金之害以慰民心,减出口之税以扩商务。他猛烈抨击了厘金税,认为它既不利商,又不利农,也不利于国,必须予以裁撤。他说“内地害商之政,莫甚于厘金一事,天下商人久困苦之”;指出“厘金内之务农工之源,外之损富商之实。既以筹款计,亦徒中饱吏役,而国不受其大益”。他主张通过征收印花税等开辟财源,同时举办银行、邮政等国有事业,用以代替厘金税。康有为认为商兴才能国富,统治者必须“保商”,而保商的关键在于轻税。指出“中国向者误于抑末之说……乃惟重租税以困辱之。至于吾商出口之税,重于外商人口之税,此与各国保商之道相反,商务安得不困?”康有为的轻税思想在后期发展为无税论,在《大同书》里他主张“公中更未尝向一人而收赋税,扫万国亘古重征厚敛之苦。”这种观点实际上是超越现实的空想。


                IP属地:山东12楼2013-03-12 00:01
                回复
                  完了!
                  end


                  IP属地:山东25楼2013-03-12 00:06
                  回复
                    ==0 我说 你这个该不会是要给谁作弊的吧


                    26楼2013-03-12 01:16
                    收起回复
                      可以看成你是来刷经验的咩(O ^ ~ ^ O)咩


                      来自手机贴吧27楼2013-03-12 08:20
                      收起回复
                        我以为进错吧了。。。。。。


                        IP属地:广西来自手机贴吧29楼2013-03-12 10:37
                        收起回复
                          话说T T 最近在学近代史天天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都要疯魔了


                          30楼2013-05-19 19:16
                          收起回复
                            鸡姐果然失控了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来自iPhone客户端32楼2013-06-26 20:4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