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亲王府吧 关注:265贴子:33,406

【资料】《大义觉迷录》清 雍正皇帝编纂

收藏回复

  • 58.23.84.*
  首先在传此文的时候...偶私自把一楼留给自己...看大义觉迷录是再偶看完二月河的雍正皇帝三部之后才看的...其实看雍正自己写的大义觉迷录的时候挺感慨的,一个皇帝诚心为民..倾心为江山却受到政敌所散发谣言的困惑而编纂此书,向天下澄清一切,对于一个帝王敢于向所有臣子解释说没有,那须要何等勇气.....由衷的佩服他、欣赏他、敬仰他!......................
   在看到雍正的此书发布后,受到世人的理解、明白时,心里一度替他感到欣慰.........庆幸他的勇敢让他的子民理解......
     但是当看到 
            “  当上皇帝仅有四十三天的乾隆,即雍正十三年(年)十二月八日,就违背雍正遗命“朕之子孙,将来亦不得以其诋毁朕躬,而追究诛戮”。他降旨道:“曾静大逆不道,虽处之极典,不足蔽其辜。”紧接着又将雍正煞费苦心编撰刊行天下的《大义觉迷录》宣布为禁书,停止刊刻,停止颁发,私藏者治罪,在全国范围内统统收缴销毁。《大义觉迷录》是雍正朝御制国书,刊行全国使其家喻户晓,欲以使人人“觉迷”。转眼之间,乾隆继位宣布为特号禁书,凡有私藏者,即有杀头灭身之罪,惟恐有一人“觉迷”。从此《大义觉迷录》成为绝世罕见的一部皇帝撰写的御制国书,湮没二百多年不见天日”
          时,不由的替雍正感到悲哀.......自己赦免曾静、张熙为自己四处携带《大义觉迷录》,到各地向民众现身说法,宣讲。(此招高挖.....嘿嘿...让散发对自己不利谣言者现身为自己澄清事实,又赦免其罪行,高手挖...不仅让人看到了他对罪民的宽恕,还让其对自己感恩戴德的四处游说)成效刚刚初显,却被自己儿子给搅混了..“惟恐有一人“觉迷”。从此《大义觉迷录》成为绝世罕见的一部皇帝撰写的御制国书,湮没二百多年不见天日”小乾.偶恨你.....!!!!



1楼2007-06-29 09:27回复
    • 58.23.84.*
    然而,这桩天字号文字狱案的处置结果,并不能以雍正的意志为转移。当雍正帝驾崩后的当年,皇太子弘历即位,是为乾隆帝。乾隆当上皇帝仅有四十三天,即雍正十三年(年)十二月八日,就违背乃父“朕之子孙,将来亦不得以其诋毁朕躬,而追究诛戮”的遗命。他降旨道:“曾静大逆不道,虽处之极典,不足蔽其辜。”

      他认为曾静、张熙所犯罪行,在雍正时得到宽容赦免,那是皇考的“政策”。乾隆强调按照处置吕留良案的先例处置曾静案,改变雍正的“攻心”为“灭身”的处置方针。于是下令:“著湖广督抚将曾静、张熙即行锁拿,遴选干员解京候审,毋得疏纵曳漏。其嫡属交地方严行看守候旨。”

      同年十二月十九日,乾隆帝又下令将“曾静、张熙著照法司所拟,凌迟处死。”

      接着将雍正精心编撰刊行天下的《大义觉迷录》宣布为禁书,停止刊刻,停止颁发,私藏者治罪,在全国范围内统统收缴销毁。《大义觉迷录》是雍正朝御制国书,刊行全国使其家喻户晓,欲以使人人“觉迷”。转眼之间,乾隆继位宣布为特号禁书,凡有私藏者,即有杀头灭身之罪,惟恐有一人“觉迷”。从此《大义觉迷录》成为绝世罕见的一部皇帝撰写的御制国书,湮没二百多年不见天日,这一切更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乾隆之所以与雍正处置曾静谋反案大相径庭,有他周密的考虑。他在青年时代目睹了这场文字案的前前后后,他清楚认识到:父王对曾静谋反案和吕留良文字狱案的公开审讯和批判,实际是把父王自己推上审判台;雍正的“华夷之别”的新释、十大罪状的自我辩解、皇宫中的秘闻丑事泄露、皇子间尔虞我诈、文武大臣间明枪暗箭等等,统统详细地记录于《大义觉迷录》一书中,损害了万乘之尊皇帝的光辉形象,暴露了国祚和宫廷的绝密,起到反宣传作用,根本达不到使臣民“觉迷”的目的,只能更增强人们的反清排满情绪。因此必须彻底剪除禁锢异端思想的蔓延,肃清其流毒。同时留着这两个弥天重犯”当“反面教员”,更难以起到“感化”教育的作用。证明他父皇失德确有其事。乾隆深思熟虑,甘愿冒着违犯父王遗命的罪名,诛杀了曾静、张熙,以绝后患。乾隆此举,实际上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翻版,比其乃父的深谋远虑“出奇料理”低劣多了。清朝文字狱是我国历史上数量最多的朝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正是清王朝兴盛时期,这三代皇帝都具有雄才大略有所作为,希图传江山于万世,留英名于百代,采取政治上消除敌对势力,而且加强思想文化领域的绝对统一,故而这一历史时期文字狱相对苛繁频仍。这三代皇帝制造的文字狱,有案可查的就有一百七十多起,但就其文字狱的特色来看,都远不及雍正朝时的曾静、吕留良文字狱最富有特色,雍正朝时这桩文字狱案,不仅诛连规模之广,治罪诛戮之严酷,而且处置上的“出奇料理”,堪称文字狱案的绝无仅有。雍正敢于公开全案的详细末节,敢于公开大批判大辩论,敢于向天下刊发《大义觉迷录》,让人人皆知;敢于无罪赦免“弥天重犯”让其自新,当反面宣传员;敢于让读书士子对此案人人表态;敢于让人们对照自己,搞人人过关等。凡此种种,都给后人留下许多问号。


    7楼2007-06-29 09:33
    回复
      泪儿,你…


      禁言 |8楼2007-06-29 12:55
      回复

          【原文】

          不知文章著述之事,所以信今传后,著劝戒于简编,当平心执正而论,于外国入承大统之君,其善恶尤当秉公书录,细大不遗。庶俾中国之君见之,以为外国之主且明哲仁爱如此,自必生奋励之心,而外国之君见是非之不爽,信直道之常存,亦必愈勇于为善,而深戒为恶,此文艺之功,有补于治道者,当何如也。倘故为贬抑淹没,略其善而不传,诬其恶而妄载,将使中国之君以为既生中国,自享令名,不必修德行仁,以臻隆之治。而外国入承大统之君,以为纵能夙夜励精,勤求治理,究无望于载籍之褒扬,而为善之心,因而自怠。则内地苍生,其苦无有底止矣。其为人心世道之害,可胜言哉!况若逆贼吕留良等,不惟于我朝之善政善教,大经大法,概为置而不言,而更空妄撰,凭虚横议,以无影无响之谈,为惑世诬民之具。颠倒是非,紊乱黑白,以有为无,以无为有。此其诞幻张,诳人听闻,诚乃千古之罪人,所谓悯不畏死,凡民罔不憝,不待教而诛者也,非只获罪于我国家而已。此等险邪之人,胸怀思乱之心,妄冀侥幸于万一。曾未通观古今大势,凡首先倡乱之人,无不身膏斧,遗臭万年。夫以天下国家之巩固,岂鸟合鼠窃之辈所能轻言动摇?即当世运式微之时,其首乱之人,历观史册,从无有一人能成大事者。如秦末之陈涉、项梁、张耳、陈余等,以至元末之刘福通、韩林儿、陈友谅、张士诚等,虽一时跳梁,究竟旋为灰烬。而唐宋中叶之时,其草窃之辈,接踵叠迹,亦同归于尽。总之,此等奸民,不知君臣之大义,不识天命之眷怀,徒自取诛戮,为万古之罪人而已。

          【译文】

          他们不懂得文章著述这种事情,所以能够取得今人的信服并传之后世,把劝戒写到书册中去,是应当坚持公平正直的态度去评论。对于少数民族出身的君主进入中原继承中国大统的,对他的善恶尤其应当公正地直书,大事小事都不要遗漏。这样使出身于中原的君主见了,会以为边疆民族的君主,还能够如此读书明理讲究仁爱,必然会激励他努力做得更好的决心。而边远民族地区出身的君主见了,以为是非记录得一点不差,会相信正直真理是常存的,也必然会能努力地去做好事,而深戒去做坏事。这是文章著述的功劳,对治国之道,起到了补充和辅助的作用。假若故意地去贬低和淹没其政绩,把他做的好事隐藏起来而不传给后世,捏造或夸大他们的错误并记载下来,将会使中国的君主,以为既出生在中原,自然会享受好名声,不必去修养道德实行仁爱,去追求极其兴盛的政治。至于出身于边疆民族而入承中国大统的君主,也会以为即使昼夜精励图治,勤奋不息,也难于落到史册的好评,因而为百姓做好事的心思也便怠慢下来。这样下去,内地的百姓,所受的痛苦真会永无止境了。可见存养不公正的私心去评论世事,对于人心世道的祸害实在是说也说不完的!况且吕留良等逆贼,不仅对于我朝的良好的政治和妥善的教化,实行的重要政策和法律,一概放在一边不说,而更凭空捏造杜撰,编出一些假话胡乱议论,用一些无影的奇谈怪论,作为盅惑人心的工具,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以有当作没有,以没有当成实有其事。用这种怪诞不经的话,去耸人听闻,真是千古的罪人。所谓强横到不怕死的亡命之徒,百姓是没有人不痛恨他们的,这种人是无法教育而必须诛杀的,因为他们不只是对国家有罪。像这样阴险的人,胸中包藏着叛乱的祸心,妄图能万一侥幸获得成功。这种人不懂得观察古今大势。历史上凡是首先发动叛乱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身受极刑,遗臭万年的。以天下和国家来讲,是十分巩固的,岂是一些乌合之众、鼠窃狗偷的小人们能动摇得了的吗?即使当世道衰退的时代,其首先发动叛乱的人,从历史记载来看,也是没有一个人能成大事的。比如秦末的陈涉、项梁、张耳、陈余等人,以至元朝末年的刘福通、韩林儿、陈友谅、张士诚等人,也只是一时猖狂,很快都灰飞烟灭了。而唐、宋中期的时候,出现一些叛乱草寇,接连不断,也都同归于尽。总之,像这种奸民,不懂得君臣大义,不认识天命所归,白白自取灭亡,成为千古罪人而已。
        


        禁言 |13楼2007-06-29 17:45
        回复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在湖南供称“山崩川竭,是传闻泰山崩四十里,至于川并未竭,因笔头不谨,弄文致诬”等语。这泰山崩四十里之说,影响全无,你将传说笔之于书,已极悖逆了,况川竭之事,并无传说,而遂连类。并及这“山崩川竭”,是何等之事,竟可以笔头播弄得么?乃仅以“不谨”二字,轻忽戏玩之词掩饰此罪,如何使得呢?但所闻必有所自,你须据实供出。

            曾静供:“山崩”之说,虽有传闻,弥天重犯今日万死,记想个人不出。“川竭”之误,弥天重犯今日实实该死。盖寻常说话,犹庸言之谨,一涉不实,不惟于道理有碍。于心不能无愧,抑且当面受人诃责不小。此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如何可以轻易掠过,且以庶人小民之贱,而上议国家事体,即有实据,犹不免出位冒干之罪,况既复妄,虚中更虚。即此一项,已足粉骨莫偿了。而前供犹仅以“笔头不谨”,盖过是身陷于罪,而竟不自知其罪之大小轻重矣,今日省悟,万死何辞。

            【译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在湖南你招供有“山崩塌,江干涸,是传闻泰山崩塌了四十里,至于江,并未干涸,因下笔不谨慎,使文章出现错误”等说法。这泰山崩塌四十里的说法,没有一点根据,你将传言写到书信中,已经极为狂悖逆乱了,而江河干涸之事并无传说,却也连带一块写入。这山崩塌江河干涸是多么重大的事,竟然可以随意在笔头胡写吗?你却仅仅用“不谨”两个字,用这种不严肃的戏玩之词来掩饰你的罪过,怎么能行呢?但是听到的消息一定有它的来源,令你从实供来。

            曾静供:泰山崩塌的传说,虽有谣传,犯了弥天大罪的我今天罪该万死想不出那人是谁。江河干涸的误笔,犯了弥天大罪的我确实该死。即便是平常说的话还十分谨慎,一个举措不真实,不仅在道理上说不过去,对自己也不能做到无愧于心,况且当面受到别人如此厉害的斥责呢?这是何等大事,怎么可以轻易地一掠而过!况且像我这等低贱的小民百姓,却去议论国家大事,即使有真凭实据,还不免有越位犯上的罪过,况且既欺圣上又作假,虚中有虚。仅凭此一项罪,已经是粉身碎骨不能抵偿了。但在前面招供时还以下笔不谨慎掩饰过错,这是身犯大罪竟然不知道自己罪过的大小轻重呀!今天反省悟出后,死一万次也不算多。 

           
           


          禁言 |51楼2007-06-30 17:59
          回复


              他的话已被事实证明是有道理的。况且我选用人才的准则,并没有限于科甲一种途径,而是多方鉴明选拔,每天孜孜不倦,只希望能获得贤良人才,以作为莅临政务职官的人选。虽说我用心良苦,而事情实在难办。这是朝中诸位大臣人所共知之事,又岂能是程颢奏议中所举的一种方法,所能全部满足我求贤若渴的心愿吗?至于程颢所说的,选取能明达事理的学子,让他们先受业就教于德行已修成的学者,其中学业优异者任为太学师长,其次分别任教于天下,由州郡到县中,以学业程度不同区别任用。三年一届,由地方官考试选拔应举的学子,学业优秀者自县中送往州郡,更优者自州郡送往大学,逐级递迁,学业低劣者就以此向下逐级递降。如果要达到仁义道德,教化天下,这种方法迂迥遥远,难以实行。所以,在宋朝熙宁年间,便不能付诸实际执行,何况数百年以后呢?并且,本朝选拔人才,采用的即是古代举荐的典法。我这几年以来选用人才的做法,也可以说是详尽齐全了。曾静认为应当参考采用宋朝熙宁年间选拔人才的典法。

              试问曾静,熙宁年间选拔人才的典法果然有实效吗?今日应当如何斟酌它的损益得失,才是尽善尽美?可详细供说出来。


            禁言 |87楼2007-07-04 10:50
            回复
              泪ル道歉...所以
              把资料帖子全顶上


              禁言 |116楼2007-07-25 21:38
              回复
                • 210.209.127.*
                好书…大开眼界


                117楼2007-10-14 23:45
                回复
                  不错的资料!


                  删除|118楼2007-10-31 19:28
                  回复
                    对不起..我还没传完...汗......


                    禁言 |119楼2007-10-31 21:14
                    回复
                      喜欢这样的雍正!!!顶天立地的汗子~~呵呵


                      禁言 |125楼2008-01-11 17:53
                      回复
                        • 207.216.168.*
                        雍正皇帝果然有才!
                        逻辑思考和表达能力都超水准!
                        44 迷们有眼光, 雍正皇帝是值得崇拜的!

                        谢谢作者的贴子!!


                        126楼2008-01-24 14:29
                        回复
                          超长的文章~慢慢看了再说


                          禁言 |127楼2008-01-25 10:06
                          回复
                            • 218.58.59.*
                            传完了吗?


                            129楼2009-05-30 16: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