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昆虫学(forensic entomology)是应用昆虫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并解决司法实践中有关昆虫学问题的一门科学,是法医学与昆虫学相互渗透、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通过对与法律有关的节肢动物的相关研究,基层法医工作者能据此推断出更加可靠的死亡时间(time of death或称死后经历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 PMI),并查明死亡方式及死亡的第一现场在哪,进而澄清案件事实真相,揭露犯罪并证实无辜。
昆虫学证据用于法医学实践,最早见于我国南宋的法医学家宋慈所著的法医学经典著作《洗冤集录》卷二之五《疑难杂说下》中,比西方最早使用法医昆虫学的案例早了620年。现代法医昆虫学研究开始于19世纪后半叶的欧洲。法医昆虫学之父Mégnin于1894年出版的《 La faune des cadavres: Application l‘entomologie a la medicine legale 》是最早的系统论述昆虫学证据在死亡时间推断中应用的法医学专著,其标志着现代法医昆虫学的诞生。1948年,Hall对北美丽蝇科蝇类进行了形态学分类,并将其用于法医昆虫学鉴定。上世纪70年代,Nuorteva等发现了蝇类幼虫体内毒物富集现象,创立了法医昆虫毒理学这一分支。80年代以来,法医昆虫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此作了许多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与法律有关的节肢动物的种属鉴定,生长发育时间与死亡时间的关系,尸体上节肢动物的演替规律,环境对节肢动物的分布、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节肢动物与尸体转移、死亡方式的关系等等。
由于法医昆虫学研究条件十分艰苦,脏累臭更是家常便饭,因此相对于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等法医学主干学科,目前国外做法医昆虫学相关方面研究的人员仍然不多,国内相关研究团队、个人也只有少数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