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南越第5师(师长黎文兴)15,000名官兵在战车的协同下,企图打通13号公路,虽然该师曾于11日,解除北越及越共对仲盛的包围,但因沿途不断遭受越共的伏击与火箭攻击,以致进度缓慢。13日,北越突破安禄外围的防御,攻占部分市区。不过在13日的战斗中,有37辆战车在前进时,因步战协调不周,在没有步兵的支援下,被南越守军用M-72式反战车飞弹、美越联军的炮兵,或美军B-52型轰炸机所击毁。14日,南越伞兵增援安禄,迫使北越撤回先前的阵地,此后安禄战局呈现胶着状态。虽然北越不断猛烈炮击安禄,但遭到美军B-52型轰炸机密集的轰炸,以致损失惨重。5月4日,南越援军搭乘直升机运抵安禄,将北越军击退,不过南越政府军始终无法打通13号公路。
北越的「第三线」攻击于4月上旬,在南越中央高原展开,2个师、5个独立步兵团及炮兵团大约35,000名兵力,越过越寮边界,向昆嵩方向突进{15},企图切断具有战略性的19号及14号公路。自中央高原的百里居经昆嵩到岘港的14号公路,在4月7日,被北越分割成好几段;从百里居到归仁的19号公路也在11日,在安溪隘口处被封锁。此外,北越攻击扼制寮国和高棉进入昆嵩火箭岭上的5个南越基地(有2个基地被攻陷)。同时越共配合北越对中央高原展开攻击。24、25两日,越共步战协同先后攻陷昆嵩省北部的德多机场及昆嵩东北的三璟。
南越曾设法在昆嵩市北方11哩处建立一道防御线,但因侧翼被北越包围,于4月26日放弃。同日,火箭岭上最后一处阵地亦弃守。28日,昆嵩市被北越包围。此时昆嵩市外围的阵地相继弃守,大量难民涌入市区。30日,北越开始炮击昆嵩市区。
另一方面,在安溪隘口被越共封锁的19号公路,经过援越南韩部队16天的奋战后,于4月26日被打通,使得百里居之危得以化解,但南越则承认无法保障19号公路得以永久畅通。5月4日,南越伞兵在昆嵩与百里居之间空降,打通14号公路,让增援部队到达昆嵩市。但两天后,越共再度切断14号公路。
4月14日,北越与越共在平定省与广义省展开「第四线」攻势作战。19日,驻防怀安的南越第22师(师长黎玉展)与地方部队未接战便弃械逃亡,北越与越共在亳无抵抗下占领怀安及3个县城。5月3日,北越与越共控制平定省整个北部地区,仅剩下归仁北方10哩处的富吉空军基地仍未被攻陷。17日,北越首次以战车行驶在岘港以南10哩处的1号公路上。
北越除了对上述「四线」地区攻击外,在南越首都西贡地区,越共于4月份,加强其军事活动,企图封锁西贡对外连络道路。其次,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越共企图把1970年美越联军进军高棉后,被他们认为「绥靖」的地区重新加以控制{16}。
美国对北越南侵的态度与反应
1972年元月2日,美国尼克森总统宣称:「如果北越释放所有的美军战俘,那美军将于1972年11月以前全部撤离越南。」但北越对这项提议却置之不理。虽然如此,美军撤离越南之计画仍持续进行{17}。4月1日,当北越大举越过「非军事区」南侵后,尼克森认为北越此次南侵是要把战争推进到最后阶段,南越的战局将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南越在美国空军的支援下,击退北越,迫使北越停战,那么美国将通过谈判达成有利解决越战的办法。另一种可能是北越击溃南越,占领西贡,那么美国便输了这场战争,驻越6,900名美军将处在非常危险之境界{18}。其次,美国认为北越虽然倾国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正规战,但其地面部队及后勤系统,在缺乏空优的劣势下,将成为美军的活靶子。为此尼克森遂下令空军轰炸距离「非军事区」25哩以内的北越领土,并命令五角大厦在东南亚集结大规模的海上与空中打击部队{19}。接着美军第7舰队聚集在北越东京湾地区,对岸上目标施实炮击。4月6日,第7舰队对北越实施空袭,最初目标是「非军事区」内的地对空飞弹发射台。稍后空袭目标是距离「非军事区」以北145哩处的宜安地区。16日,美军亦对海防与河内实施轰炸。
5月及6月期间,美军持续对北越实施猛烈的轰炸,以通信及战略目标为主,包括北越在「非军事区」所铺设的每天可以输送1,300吨油料的一条油管在内。6月19日,美军对北越采取了一次猛烈的空袭;当天美军出动300多架次飞机,猛烈轰炸北越的防空阵地。据称此次摧毁76座地对空防空飞弹发射台。21日,再度空袭北越,摧毁46座地对空发射台。美军对北越的密集轰炸,使得北越的防空火力发生短缺现象,而攻击美军及南越飞机的地对空飞弹数量日益锐减。估计自4月至7月初,北越共发射了1,600多枚地对空飞弹,由于飞弹日益短缺,迫使北越空军派出米格21型战斗机来对抗美军的空袭,结果至7月底为止,北越空军的200架米格战斗机中,约有40架被美军击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