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消防吧 关注:2,294贴子:27,041
  • 5回复贴,共1

消防新兵的成长日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随着老兵的离去,一批批优秀青年又接踵踏进军营大门,用男子汉的汗水和毅力浇灌青春的理想。来自贵州凯里的18岁苗族小伙子潘光雄,当兵已经快3个月了,现在是武警武汉市消防支队古田中队的一名列兵。小潘很想早日成为一名驰骋火场、鏖战火魔的消防战士,他用笔记录着自己成长的点滴过程。 

  军旅生涯从这一刻开始了 
  2006年12月16日 天气 晴 
  火车开动的那一刹那,我看见前来送行的母亲在悄悄地抹眼泪。我一狠心转过头再没有看她,因为我怕自己会当场哭起来,毕竟现在是一名军人了。 

  尽管已经不是第一次离开老家,但离家的乡愁比任何一次都浓。上车后,心情一直很紧张,到半夜都没睡着。火车在经过一座大桥时,我忽然想起上次在电视上看到的一场火灾:一个夏天有雾雨的早晨,一辆运油大卡车在桥上行驶时突然翻了,还把路上行驶的几辆小轿车撞了;而大卡车上的油开始泄漏,并很快燃烧起来;还好,消防车很快就来灭火了,打了几车水,又从江里抽起水来打,但始终没有把火扑灭;电视上说,这场火灾打了好长时间,最后几名身穿“铁衣”的消防员将漏油的缺口堵住,才把大火完全扑灭。 

  也许,想当一名消防员的梦想就是在那一刻开始的吧。凌晨两点,我们终于到达湖北省消防总队教导大队。感觉一切很陌生,但心里明白,军旅生涯从这一刻开始了。 

  班长终于夸奖了我 
  2006年12月20日 天气 晴 
  今天,我很高兴,因为一向要求严格的班长终于在班务会上夸奖了我,说我现在叠的被子比刚来的时候好上100倍。 

  还记得刚来的时候,我老想着像班长那样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可我最后还是叠成了“麻包”。还好,班长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教我,一遍一遍地叠,我的“麻包”在他的手中也很快变成了“豆腐块”。真的是很难想象,他竟有一双如此灵巧的手,这使得我对他又增添了一份亲切。 

  经过5天的训练,我现在叠的被子也有棱有角了,水平都快接近班长了。说实话,看着自己的“作品”,心里挺自豪的。就像班长平时说的:“被子三分叠,七分整;平时一定要有耐心,慢工出细活,叠被子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耐性,磨练一个人的意志。”现在,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这句话的意义了。 

  班务会后,班长还拍了拍我的肩膀,笑着对我说现在才刚刚开始,要不骄不躁,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坚持就是胜利 
  2006年12月28日 天气 阴 
  部队的生活就是紧张有序,早晨整理完内务之后,我们就开始了紧张的队列训练:立正、稍息、停止间转法,就连一个最基本的立正,也训练了好几天。


1楼2007-06-28 02:22回复
    班长说,立正是军人的基本姿态,也是塑造一个军人形象的基础。今天上午训练时一站就是一个多小时,而且在队列里不能摇晃、全身紧绷,有些体质稍弱的战友站着站着就晕倒了,这对我们这些刚入伍的新战士来说,的确是个严峻的考验。 

      自我感觉我今天的表现还可以,尽管很累,站到最后小腿不停地打颤,但仍咬牙坚持住了。而班长也在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们,训练时间长了,看见我们累了,就让我们休息一会儿再练。 

      憋得慌的除夕夜 
      2007年2月17日 天气 晴 
      今天是除夕夜,也是我到古田消防中队的第5天,年夜饭很丰盛,都是我喜欢吃的菜,但我却吃的不多。想着自己天天有鱼有肉吃,家里人日子却过得比较苦,就忍不住哭了。晚上给家里打了个电话,知道父母和妹妹都很好,心里才放了心。 

      今晚的火警很多,看着老兵们忙上忙下,而我们新兵却只能站在窗口看他们出警,心里就憋得慌,感觉自己很没用,没有办法帮他们。还好,中队长祝学军过来安慰我们,说新兵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先练好体能、熟悉好装备。 

      其实,中队长也说得很对,我得在正式登车实践之前,好好钻研一下这些装备了。 
      本报记者 胡怀军 通讯员 惠斌 整理 
      ■ 第一现场 
      消防水炮压灭橡胶火印刷设备毫发未损 
      本报讯(通讯员 惠斌 刘辉)昨日早晨,一家印刷厂内的橡胶品突然起火燃烧,消防官兵开启威力强大的消防水炮,迅速将烈焰扑灭。 

      昨日早晨5时15分,关山消防中队院内突然响起急促的出警铃声:珞喻路东端一家印刷厂内发生火灾。5分钟后,关山消防中队两辆水罐车12名指战员迅速赶到火场。 

      循着保安手指的方向,中队指挥员发现印刷厂二楼北面玻璃窗内有火光在跳跃,燃烧物不明,火势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指挥员迅速侦查得知燃烧物为橡胶制品后,随即命令战斗一班启动车载水炮,利用水炮射流的高压将玻璃窗击破,直击火点。 

      “加压、加压、再加压……”5分钟后,在强大水流压制下,明火被打熄。消防官兵迅速进入火场展开全面清理,防止复燃。 

      消防官兵现场检查发现,厂内印刷设备毫无损失,燃烧物为堆积的橡胶耗材,起火原因待查。


    2楼2007-06-28 02:23
    回复
      2025-07-18 13:26:16
      广告
      ■ 消防历史 
        清代义士解囊建起两条消防通道 
        近代武汉的城市格局,建筑密集、房屋耐火性能较差,又没有系统的消防水源等设施,经常出现火烧连营的现象。不少豪绅捐资出物抵御火灾,而永宁巷和大亨巷(今江汉桥巷)就是当时两名义士慷慨解囊而建成。 

        永宁巷位于硚口区东南部,汉正街中段南侧。南北走向,南起沿河大道,北至汉正街。1967年改名为大寨路,1972年复名永宁巷至今,并派生出汉正街中段的永宁一至六巷。 

        提起永宁巷,武汉市民人人皆知,但与此巷相关的李茂就鲜为人知了。李茂,清代甘泉(今扬州)人,字子容。曾寓住于汉口经商,他看到汉口镇人烟稠密,民居多为茅屋板房,又毫无间距地连成一片,经常发生火灾,且损失惨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他不惜出重金买下民舍,并进行拆除。在寸土寸金的地段上,以砖石筑屋,开辟了一里多长的隔离通道,并取“永居安宁”之意,命名为永宁巷。永宁巷的建成,为这一地区隔离防火、取水救火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亨巷(今江汉桥巷),为康乾时期一个名叫邬光德的人捐资修的火路。邬光德,字佑人,汉口人。据《通志稿·孝义传》记载:他见汉口市廛稠密,店铺集中,一旦失火,往往蔓延不止。邬光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后决定买下一些民居进行拆迁,从而修通了一条火路,清代时称大亨巷。乾隆十二年(1747年),官府对邬光德的义举立旌门以表彰。


      4楼2007-06-28 02:23
      回复
        不错,不错


        6楼2009-04-16 15:38
        回复
          写的很好嘛。
          ---现在十五字混经验真的很苦逼的说


          11楼2013-05-02 23:48
          回复
            楼主加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3-10-07 16: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