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拉着儿子的手正在街上漫步,迎面碰到学生孙凯和他的妈妈。这位一向健谈的母亲看来又要滔滔不绝了。果然她赞过我儿子之后,话锋一转说起了孙凯,大倒苦水,不停地诉说孙凯在家怎样不听话,怎样不爱学习。我笑着应承,眼光不由自主地瞥向了孙凯:可怜的孩子!他局促不安的左右环顾着,涨红的脸上尽是羞愧、愤懑。
我打断了她妈妈的话:“你不知道吗?孙凯现在学习积极性可高了,在班里很受欢迎,我们都说孙凯挺可爱的。”她一下子愣住了,很怀疑地看看孙凯又望望我。孙凯抿着嘴笑了,我也笑了。她迟疑了一下,说:“其实孙凯在家也很乖的,你不知道……”
我这才知道原来孙凯这么细心,会体贴家长;那么热情,乐于助人。在学校里看到的是一个人很片面的一部分,再加上在考试成绩的压力下,老师们不由自主地过多关注了学生们的成绩好坏与否,其余的便悄悄处于被遗忘的角落。我又何尝不是?譬如孙凯,这个让我一向头疼的后进生,我教了他三年多,现在才知道他原来有这么多闪光点,在学习外的领域里一样毫不逊色。
曾经看过这样的话:对于儿童教育的目标,西方家长认为是快乐,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家长认为是成功。我们总是有着“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而功成名就又不是那么容易,这仿佛就像赛跑一样,第一名只有一个,大部分是失望而归。所以,绝大部分人是很平凡的,平凡的人生大都注定平淡无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平凡又怎么样呢?只要我们能以虚怀若谷的胸襟接人待物;只要我们能恬然自安,享受生活,谁说这样的人生不能开出幸福而从容的花朵?
生命如花,只要是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所以每一个生命都应该隆重地绽放,每一个生命都有被尊重的理由。我们的眼中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学生,他们都像花一样,有清幽淡雅的,招人喜爱;有的雍容大方的,令人赞赏;有朴素无奇的,静静地低着头,不想引起太多的关注;有姿态略逊,毫无芳香的,飘摇摇同样潇潇洒洒。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又何必强求他们的花期一样长,他们的花朵一样的美?姚明再努力也不可能有爱因斯坦那样的成就,杨振宁再苦练也不会成为梅艳芳那样的大师。孩子不是一棵挂满家长愿望的树,我们应该做的其实并不是要求他出人头地、功成名就,只要他能享受到生活的快乐,能够自食其力,现在是一个好儿子,长大后是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以后是个体贴、有责任感的好丈夫、好爸爸,这就够了。
看着我的儿子,我这样想。想着我的学生,我也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