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李卫公问对》在《武经七书》之中的正式书名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常简称为《唐李问对》(本章则简称《问对》)。 那是一本用问答体写成的古代兵书,以时代而论,应该是《武经七书》中最后的一本,但很奇怪,在宋版七书中,其编排列第四位,仅在《孙子》、《吴子》、《司马法》之后,而在《尉缭子》、《黄石公三略》、《六韬》之前、其原因安在,无法理解。 这本书的内容为唐太宗(599-649)与李卫公(571-649)二人讨论兵法的问答记录。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字数约一万有余,但各书所计算数字又有差异:《中国兵书通览》为一万零三百字,《中国兵学文化》为一万三千字;书中问答均由唐太宗发问而由李卫公作答,其所记录的条数,各书亦不相同:《中国兵学文化》为九十八个问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论》则认为只有五十四次问对。至于《中国军事思想史》的计算则更为复杂:上卷三十四问,中卷三十问,下卷二十二问。其所以有如此复杂的差异,原因是各书的计算方式并不相同。 中国古代兵书采取问答形式者固然很多,例如《吴子》、《六韬》,但实际上,问者是非常简单,而只留下答者独抒己见而已。这本书所记则为例外,要算是真正的自由讨论。尤其是问者常追根究底,而答者也反复辩解。所以,不仅分析颇为深入,而且更具启发价值,多少应该算是一种特色。 《问对》虽已成书千余年,但在古代兵书中却是一本相当冷门的书。从古到今都很少有人研究,许多年来都很少看到有以该书为主题的论著。实际上,从战略研究的观点来看《问对》,是一本很值得研读的古代兵书,其理由可以简述如下:
一、唐太宗在我国历史中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人物,其文治武功,固不待言,尤其是有超人的天才,而且又能好学好问,真可以说是天纵之圣。从《问对》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一位天才皇帝的智慧和风度。在战略思想中,他的地位远超过拿破仑。
二、李卫公的战略天才与唐太宗可说是伯仲之间,而其学养之深则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他们两人在互相讨论学问时,真是棋逢敌手,让旁观者(读者)有如醉如痴之感。所以不要小看了这一本书,它是两位战略天才的对话。
《李卫公问对》在《武经七书》之中的正式书名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常简称为《唐李问对》(本章则简称《问对》)。 那是一本用问答体写成的古代兵书,以时代而论,应该是《武经七书》中最后的一本,但很奇怪,在宋版七书中,其编排列第四位,仅在《孙子》、《吴子》、《司马法》之后,而在《尉缭子》、《黄石公三略》、《六韬》之前、其原因安在,无法理解。 这本书的内容为唐太宗(599-649)与李卫公(571-649)二人讨论兵法的问答记录。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字数约一万有余,但各书所计算数字又有差异:《中国兵书通览》为一万零三百字,《中国兵学文化》为一万三千字;书中问答均由唐太宗发问而由李卫公作答,其所记录的条数,各书亦不相同:《中国兵学文化》为九十八个问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论》则认为只有五十四次问对。至于《中国军事思想史》的计算则更为复杂:上卷三十四问,中卷三十问,下卷二十二问。其所以有如此复杂的差异,原因是各书的计算方式并不相同。 中国古代兵书采取问答形式者固然很多,例如《吴子》、《六韬》,但实际上,问者是非常简单,而只留下答者独抒己见而已。这本书所记则为例外,要算是真正的自由讨论。尤其是问者常追根究底,而答者也反复辩解。所以,不仅分析颇为深入,而且更具启发价值,多少应该算是一种特色。 《问对》虽已成书千余年,但在古代兵书中却是一本相当冷门的书。从古到今都很少有人研究,许多年来都很少看到有以该书为主题的论著。实际上,从战略研究的观点来看《问对》,是一本很值得研读的古代兵书,其理由可以简述如下:
一、唐太宗在我国历史中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人物,其文治武功,固不待言,尤其是有超人的天才,而且又能好学好问,真可以说是天纵之圣。从《问对》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一位天才皇帝的智慧和风度。在战略思想中,他的地位远超过拿破仑。
二、李卫公的战略天才与唐太宗可说是伯仲之间,而其学养之深则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他们两人在互相讨论学问时,真是棋逢敌手,让旁观者(读者)有如醉如痴之感。所以不要小看了这一本书,它是两位战略天才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