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试内容及形式】
复试内容包括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两个方面。其中专业素质考核以考察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特别是考察考生对本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综合素质考核是考察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英语听说能力、本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和社会实践或实际工作等方面的经历、个性心理特征、诚信状况、意志品质等。
复试形式必须包含面试,其中包含约5分钟的英语听说能力考核。面试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0分钟。同等学力考生必须加试两门基础课。各学科专业可自行确定是否需要加试专业课笔试、实验或上机考试,具体要求会在报考专业的网上公布。专业课笔试试题应与初试的两门专业课在内容上不会重复,内容将会涵盖与报考专业所对应或相关的本科专业主要专业课的基本内容。
所以,基本上复试形式只有两种:A. 笔试+面试;B. only面试。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复试形式不同。
各专业根据其实际情况将会成立面试小组,面试小组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其中应包括不少于3位教授、副教授。
复试工作程序:各专业根据确定的复试名单,会对复试考生的身份证、最后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往届生)、成绩单(往届生加盖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公章,应届生加盖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公章,同等学力考生提供专科成绩单及本科课程进修成绩单)进行审核,并保存证书(或学生证)影印件、成绩单原件。拟录取前需审核并保存考生的体检结果原件。
面试由各专业组成的面试小组进行,面试小组会对每位考生的作答情况进行现场记录,并妥存备查,各小组复试标准需相对统一。
复试成绩占录取总分的30%~50%,复试成绩不合格的不予录取。各专业根据复试成绩合格考生的全部或部分初试科目成绩、复试成绩进行总成绩排序,提出初步录取意见,并公示,报研究生院。有子弟或亲属参加复试的教职工将回避复试和录取的全过程。
复试小组的老师在复试时不会承诺你是否被录取。复试结束后,相关成绩将统一向考生公布,接受考生监督。各专业辅导员会负责对考生关于复试过程中的疑问给予解释。
关于是否准备几份自我简介给面试老师看,基本上各学校都没有具体要求。但是我当时还是准备了,认为与其让那些老师们琢磨怎么问我问题,不如让他们看点什么,这样可以把他们的思路引导到我的个人简介上,如果再有什么问题应该也会与我简历上的经历有关,这就是自己擅长的问题了,可谓是战略上的一种先手和主动。所以我准备了十份,每份有三四十页吧,彩印,内容有图有真相。可是结果是,一般情况下,面试老师不会去看你的个人简介,只可能会有少数几位翻看一下。当时面试我的老师有十几个人之多,满满坐了一个会议室,看我简历的不出四五个。不过就最终效果来说也基本达到了引导老师思路的目的,看简历的老师都对我简历上的内容比较感兴趣。
在面试结束的第二天我们需要正式确定自己的导师。当然这个工作可以在面试前就与自己理想的导师沟通好。比如,在知道自己通过复试分数线、能够参加面试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报考专业的导师情况,并与理想中的他(她)取得联系。就好比找对象。比如你看上一个导师,在学校网站上找到了他(她)的e-mail地址(或者是电话,个人认为最好还是电子邮件,这样比较含蓄,不会显得莽撞,也不会惊扰到导师),就可以发邮件告诉他(她)你的信息,说你对她仰慕已久,了解她的兴趣爱好研究方向,再介绍一下自己,可以附件加一份简历,证明自己有怎么怎么优秀,最后问她你们之间是不是有可能。
然后就等待答复吧。她看上你了,就会回复你和你更进一步交流,那么恭喜你俩。她看不上你,其实也应该会回复你,礼貌的拒绝。然后你就要迅速的重新振作,用新的开始去遗忘过去……
有句话总结的很好,其实关于导师的问题,是一个双向选择的问题,你在选她,她也在选你。所以我觉得比较像找对象。
在复试期间,要到报考学校校医院参加统一体检,体检的内容都是一些基本的项目,特别注意没有婚检的那些项目。而且好像从今年开始许多学校连乙肝都不给检查了,不用抽血。体检需要交体检费,有的学校很贵好几十,明显有敛财的意图,有的学校就很便宜,我们才12块钱。而且据说在今年,有的学校为了赚钱,故意扩大了参加复试考生的人数,让他们在复试时缴纳复试费用,太邪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