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吧 关注:19,024贴子:41,063

这是豆瓣上一位神人发的他的中医自学历程,希望能帮到大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刚自学中医的新手(例如本人)可以看看这个贴子。


1楼2013-02-22 00:13回复
    貌似不能直接发网站,那我只好复制上了。


    2楼2013-02-22 00:14
    收起回复
      我的中医自学历程
      来自: chac(别对每一个遇见的人都心怀指望)2012-12-24 15:13:56 最近发现很多人都开始关注“中医入门”这个话题了;喜欢中医的人越来越多了,这是件好事,却也是件坏事;好是因为只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中医,中医才能健康发展;坏也是这个原因,哈哈
      所以哦,我嘴痒的厉害,就跟大家聊一聊我的自学历程,给大家一个参考;
      我在自学中医的整个过程中应该算是比较坑爹的了,走过很多弯路,至今2年半,也算是基本有点效果,虽然不能和学院出身的相比,不过小病小问题的也能解决一些了;可惜就是至今没有老中医肯收我,不过我也断了拿执照走行医这条路了。
      我先说背景,我本身是学生物的,纯理科生,典型的有知识没文化的文盲一类,现在的工作是医疗器械,搞抗体的科技青年,在这个行业时间长了,医院的事情多少都明白点,对于西医也多少都懂一些;好了这个是背景(有点西医的背景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这个后面再说);
      至于为什么会学中医,简单的说就是生病住院被西医坑了,几乎归天;不过也没有如传说中的那样,被一神秘老中医所救,事实上呢是西医坑了我后又被中医坑了~~(直到我自学中医一年以后才深刻明白为神马我会每年处暑前后定期上呼吸道感染一次,每次都搞的很痛苦,直到我自学中医2年后才基本解决了这个持续10年的诅咒)
      我于是开始了自学中医的道路。
      第一阶段:入门和术语关
      我的入门实在很幸运,偶然看电驴下游戏的时候发现徐文兵和梁冬的国学堂,没错哦,就是《黄帝内经》,主讲人是厚朴中医学堂的掌柜:徐文兵,外加文艺范二男青年梁冬一枚;徐文兵所讲的内容正好适合中医初学者,基本都是很浅显却又极有厚度的中医基础知识;我所幸运的是听了这套MP3,更幸运的没有和很多初学者一样自此痴迷《黄帝内经》;
      在自己兴趣正浓的时候,毅然咬牙切齿的买了一套教材,就是《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方剂学》和《中药学》,实际上还有《温病学》《伤寒论》和《中医针灸学》等等,以我当时的水平,这些实在无力。
      在这插一下嘴,发现很多人都很鄙视这套教材,实际上排除出版社和版本、作者群的问题,这套书才是真正适合无基础的中医自学者使用的!!因为这书就是编排出来给医学院的学生用的,难道大一的医学员学生和学生物的理科生之间有很大差别么?个人觉得明显木有~~~
      里面的内容几乎涵盖了中医的方方面面,好的版本会把很多医案和医论列进去,甚至是历朝历代的解释和对立观点,虽然说东西多不见得是好事,但是我觉得这是个人读书的能力高低了;
      同样这套教材也会把一些西医的概念列出来做个对比,正好这个也是最被初学者诟病的;对于西医与中医之争我暂且不讨论,但是我想聪明人是不会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太久的。
      实际上还有一点很重要,这书是白话文的!!是用普通话给你用书面语讲解哦,而不是用山东腔的文言文给你解释六经辩证!这点对于只有高中文言文水平的理科生来说,简直就是救星啊!!话说几乎到一定水平的中医爱好者都会吊古文,非常坑爹兼讨厌啊,虽然后面理解了这种无奈的做法,但是仍旧很讨厌啊~~~~~~
      好了,回头接着说,有了这套书以后,中医的理论基础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在不到第三阶段,不要考虑临床水平这种问题~),这种提高的标志是你看懂论坛上那些神人说的是什么了!!
      对于阴阳虚实寒热表里脏腑经络等等能吧啦吧啦说上几个小时的时候,那么真心恭喜你!!你已经通过了中医最难的一关:术语关。
      如果你还依然对中医保持旺盛的热情和求知欲,那么你就可以进入第二阶段了;如果你厌倦了,那么你可以保留这些知识,足够你炫耀到你想再次加入中医初学者行列。
      第二阶段:提高阶段
      从这里开始,你就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了,难度开始几何级增加,真正的中医面纱会逐步揭开,也许你会失望,也许你会更加充满信心,一切看你自己了。


      3楼2013-02-22 00:15
      收起回复
        我大概也许半年后大概也许过了术语关,于是开始了惊心动魄的学习过程,首先自然就是鼎鼎大名的《伤寒论》,这本书一直会贯穿你以后整个学习过程,更加值得你终生学习!!这个绝对没有一点点夸张,但是为什么不建议在入门阶段就读《伤寒论》呢,因为你压根就看不懂,也许能看懂一点点吧,但是还不如完全看不懂呢,知道X教怎么来的么,就是这么来的~~
        在看书的问题上,很多初学者又开始纠结了,到底看原版呢还是看注解版,毋庸置疑,看注解版的,道理很简单,原版你看得懂么?你以为那些能够通篇背诵伤寒论和黄帝内经的货会看病吗,不过能够辩证准确能看病的中医对于伤寒论和黄帝内经几乎都会背~~~好吧这话说出来很矛盾,但是矛盾吗?真的矛盾吗?好好想想吧,骚年们~~
        这里推荐几个视频和录音,其实我很多学习资料都是视频和MP3,这个东西好处在于可以强迫你学习,比如上班途中,开会途中~~~不过不建议上课途中听~~;我首先推荐的是JT叔叔的《伤寒论慢慢讲》,自然他的中医基础也可以听,然后是倪海厦的《人纪》课程,最后就是郝万山的《伤寒论课程》,如果还有能力,黄成义的《伤寒论》也可以听;以上4人有3人是台湾人,看看台湾人对中医的理解和讲解和中医药大学教授有何不同,这个就是我对伤寒论这本书的学习过程,也几乎不用你刻意去选择什么教材,不用管桂林本和成注本有什么不同,你只需要去网上下载一本《伤寒论大全》就可以了,当然,学有余力的时候,刘渡舟,胡希恕讲解的伤寒论也可以看看。
        在这个阶段,毫不夸张的讲,伤寒论占用了我一半的精力,此外一半的精力开始的时候我放在了中医历史的研究上,这也许是理科生学中医的特点,但是我很明确的告诉所有初学者:中医历史必须熟悉,任应秋的《中医各家学说讲稿》请一定要看上10遍以上,这个对你日后会不会陷入某些中医大坑有很大帮助。
        等你对中医脉络心中清楚以后,可以开始临床中医的准备活动了,就是系统的去学针灸理论了,虽然说针灸和方剂不是一条道上的,但是学好针灸对你整个中医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并且针灸学好了,你就会明白扎针,艾灸,刮痧,按摩,拔罐等等一系列的东西,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开始尝试解决临床问题了;
        当然,我不建议真的去扎针哦,扎针这事是需要天赋啊,必须心狠手辣啊,而且此事需要极高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学针灸越深入就越考验个人能力;我暂时木有这个素质,所以我也就是只是揉揉穴位什么的,但是学了绝对不吃亏,也必须要学~~
        针灸的学习资料非常多,倪海厦和黄成义都有视频,中里巴人也有书,了不得自己买本经络穴位的图谱就成了,常年拿自己做实验,多听多练多想也就能有个小成了。
        在这个阶段,实际上是开阔眼界长学问的阶段,基本还是延续第一阶段那几本教材,不过不应该满足于教材了,这个时候真正的可以看古文了,如果你一直在提高古文的水平的话,基本汉朝的文言文能看懂一些了,明清的只要写的比较通俗的,也都能看懂了,我会在下面列举我看过的古书,有些看了不止一次,有些几乎就是随便看看,对于有收藏癖的初学者,我也会建议你们收藏几套丛书,没事看看也不错。
        中医基础类:《步入中医之门.道少斋中医讲稿》《程士德中医基础学讲稿》、秦伯未《中医入门》《医学入门》《医学三字经》《医学心悟》《印会河中医学基础讲稿》
        中医诊断类:《秘授古脉法抄本》《濒湖脉学一学就通》《伤寒论》脉法研究、辨舌指南(曹炳章)、《脉经》《脉学名着十二种》《脉学心悟》《文魁脉学》《周楣声脉学》
        中医辨证类:《中医证候规范》,这个要熟读《中医内科学》,不过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数年如一日的学习,很是头大啊。
        中医方剂:《方剂心得十讲》《中医十大类方》《医方集解》《王绵之方剂学讲稿》
        中药类:这个基本也就都在看教材看视频了,本想看看《本草纲目》的,但是被某台湾人蛊惑,一直对这书有点抗拒,现在顺从的看《神农本草经》呢。
        下面介绍几套丛书:《明清名医大全》《历代中医珍本集成》《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从书》《中国历代中医大全》《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古今名医临证金鉴》;
        对于想系统了解中医的发展历史的同学,可以看看一些阶段性的中医著作,《小品方》《肘后备急方》《千金方》等等,说那么多,好累啊~~~~
        不知道有人发现没有,中医的号称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我唯独没有看《黄帝内经》、《难经》;实际上几乎所有的中医书都要提这2本书的内容,所以我就一直偷懒呢,话说混到现在,这2本书的内容我也几乎算是过了一次了。


        4楼2013-02-22 00:15
        收起回复
          把后面的作者总结的陷阱也一定粘贴了。第一是为了尊重原著,第二也给各位参考参考。这不是唯一的定论,大家可以各抒己见。


          6楼2013-02-22 00:18
          回复
            还有~~~~~~~~~~
            我正在看《中医基础学》,迟华基主编的。 很不错的一本书,条理清晰,也不难看懂。我手上是PDF版的。想看又有条件买的同学,可以上书店,淘宝。不介意电子版的同学,可以跟我要啊,留下邮箱。最好是QQ邮箱,其他的有点麻烦。


            7楼2013-02-22 00:20
            收起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02-22 07:06
              回复
                楼主能否给下链接?


                10楼2013-02-23 13:20
                收起回复
                  中医刚入门的学生感觉努力不够多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3-02-25 14:28
                  收起回复
                    好厉害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3-02-27 21:40
                    回复
                      284259821@qq.com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3-03-02 23:35
                      回复
                        唉~我也好想学中医啊。可是自己应付高考的墨水不够。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3-03-03 00:0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