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老先生的古地名随华夏版图扩大而迁移扩张的观点令寡人茅塞顿开,以前读史觉得上古史版图大的出奇,现在看来不过是因为后世地名的变迁而产生的误解
《孟子·离娄下》 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馀里;世之相后也,千有馀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钱老先生考证,尚书所记舜生活的地方“妫汭”“负夏”“鸣条”“苍梧”都在晋南,算不得东夷。周亦发源于晋南,所以文王也不算西夷。
可见在战国时代,由于地名的变迁,孟子等人就已经搞不清古史地理了。《尚书·禹贡》、屈原的“湘君”“湘夫人”等都是例证。
《孟子·离娄下》 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馀里;世之相后也,千有馀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钱老先生考证,尚书所记舜生活的地方“妫汭”“负夏”“鸣条”“苍梧”都在晋南,算不得东夷。周亦发源于晋南,所以文王也不算西夷。
可见在战国时代,由于地名的变迁,孟子等人就已经搞不清古史地理了。《尚书·禹贡》、屈原的“湘君”“湘夫人”等都是例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