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吧 关注:39,206贴子:779,745
  • 31回复贴,共1

[毁三观]什么?连诗三百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说一说那首隐藏很深的《兔(上四下且)》……
肃肃兔(上四下且),(左木右豕)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这一句没什么问题。密密布下网,敲桩叮当响。武士多雄壮,安邦是栋梁。
肃肃兔(上四下且),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密密布下网,在路口中央。武士多雄壮,…………
怎么不翻译啦?
别急,您先看看这“仇”是啥意思?
仇,同逑,即伴侣,搭当。
哦……
公侯好仇。
公侯好逑……
君子好逑?!
……我什么也不说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02-21 14:24回复
    接下来再说说《邶风.柏舟》。
    九儿以前写的一篇毛林文中引用过这首诗,当时就是看中了这首诗说不清楚的内涵……
    有说是臣不得志于君,有说是妇不得志于夫~~到底是啥呢?
    魏文侯表示李克对俺说过,都一样: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斯后表示赞同:臣疑其君,无不危国;妾疑其夫,无不危家。
    于是我还能说什么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02-21 14:45
    回复
      2025-07-19 13:43:25
      广告
      君臣即是夫妻啊(摇扇)
      诗三百本来就不CJ啊(喂喂)不是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就是男人写给男人的么XD


      IP属地:山东3楼2013-02-21 14:56
      收起回复
        诗经一向很腐【摊手
        只是后人很容易把这些掰成异性恋


        IP属地:浙江4楼2013-02-21 15:01
        收起回复
          我记得那个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还有山有木兮木有枝也是写。。。。咳咳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3-02-21 15:07
          收起回复
            说到这首内涵不明的《柏舟》,就不禁令人想起另一首诗《羔裘》。是“羔裘”啊,不是踢足球的高俅。
            为了更直观地表现本诗的JQ所在,特将全文摘录如下:
            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忉忉。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岂不尔思?我心忧伤。
            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岂不尔思?中心是悼。
            啊,告诉我这是大臣讽刺国君只知享乐不思进取的人,我太崇拜您了!您在看了无数“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心之忧矣,曷维其已”“展矣君子,实劳我心”“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有美一人,伤如之何”之后,尤其是还有一句勾搭人私奔的“岂不尔思,畏子不敢”……您究竟是怎么看出来这诗是个臣子写的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02-21 15:46
            收起回复
              上面有菇凉提到了《击鼓》。是啊,著名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本是形容基友……呸呸,战友要同生共死的啊掀桌!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3-02-22 22:37
              回复
                说到《二子乘舟》,记得吧里有一篇写伋和寿的文,文笔那叫一个赞~~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特别喜欢这个“泛泛”~~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3-02-22 22:44
                收起回复
                  2025-07-19 13:37:25
                  广告
                  《渭阳》这首诗,是秦太子送别人见人爱的晋国第一小受公子重耳所作。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什么?说您哪!唱《女曰鸡鸣》那位!您说……哦,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咦?还有唱《木瓜》的?哦,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嗯,好,我记下了~~秦晋之好,对,永以为好也~~
                  后世有些不腐的儒大概看不下去了,硬说这是送舅而思母……喟然长叹封建礼教害死人啊!连孔夫子支持的CP都惨遭封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3-02-22 23:00
                  回复
                    还有像什么《沔水》《白驹》的~~什么心之忧矣,不可弭忘;什么所谓伊人,于焉逍遥;什么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总之,看了那个,你就理解了唐诗中那“送别满基情”是从哪儿流传下来的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02-22 23:10
                    回复
                      后世就是能扭曲啊==


                      12楼2013-02-23 17:57
                      回复
                        《无衣》想必我辈FN都很熟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神马的在史同文中绝对是高频率引用语。当年我看到大秦里面商君说“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一下子就鸡冻了咩哈哈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3-02-23 20:16
                        收起回复
                          第一次读《还》的时候我还不腐,但是依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这首诗讲得就是两个猎手偶遇在山中,互相欣赏,……简单地来说就是这样:
                          两个猎手并肩驱赶野兽。一个说你真敏捷啊!一个说你真会打猎啊!一个说你真美啊!一个说你真帅啊!……总之眉来眼去,拱手作揖,好不热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3-02-23 20:29
                          回复
                            窝就是弱弱的来一句切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3-02-23 23:26
                            回复
                              2025-07-19 13:31:25
                              广告
                              肃肃兔罝ju


                              IP属地:浙江16楼2013-02-25 23: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