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单词吧 关注:86贴子:884
  • 1回复贴,共1

赢在单词必须解除的误区:“直译和意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所谓的“直译”和“意译”的争论,争了差不多一个世纪,绝对具有中国特色。因为别的国家的人如果想把另外一个国家的作品翻译成他们的文字,他们只研究厦悔孝在这个背景下’写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其蕴涵意义还有什么,所有这些用他们的话怎么说,如此而已。这就是人类用大白话给翻译下的定义。。惟独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与“直译”和“意译”之说,而且有二.者之争。]。直到今天,许多专教翻译课的老师仍仍在振振有辞地给学生介绍“直.译”和“意译”,更有老师耐心地讲二者的区别,最后总结说,能直译最好直直译的就意译,似乎二者还真有差别。
实际上,在上个世纪初,去西洋留过学的学人把西洋各国好的作品和:科学著作译成汉语,外语和母语水平,俱佳者体会翻译就是人类那个大白话.’ 定义,这可能是严复先生提出“信、达、’雅”的主要依据。林琴南先生译完《巴黎茶花女逸事》之后就一发而不可收,后从各国语言译入优秀文学著作,:在他晚年总共译译了一百七十多部。可是林先生只懂蔽汉语,且文字功夫绝对上乘,他他的翻译都是利国,奠懂外语但迢汉语。 文字水平不够理想想者合作完成的。他只要求懂外讣语者告诉他原作者说了怎一档子事,或什么意思\合作者还在讲原作者这里说什么,他已经领会于心,用流畅历的汉语写了出来,所以速度极快。外国文学在中国受到欢迎,使得留过芝学但外语语和母语水平都不甚人也有了翻译的冲动,并且真译起来了。他们能读懂透还能说得清然的部分就译得通顺流畅,他们谓之“童直译”;但是读不懂的地方,,


1楼2013-02-20 14:41回复

    他们从词典上搬词徊往稿纸上垒,结果字,却串不成个意思,后来鲁迅生将这种译法称之为“死译、硬译”,也被归在“直译”旗下;另一些相当数量的外文和母语水平都不够理想的人,不甘心承认自己的语言水平和文字水平都不够的事实,就将读不懂的部分进行大胆处理,即凭他们认识的几个词猜着瞎编一段,堂皇地将其称为“意译”。时间一久,使大多数人对“精通外语”的标准很模糊,以为能把洋文词换成中文的人就都是“精通外语”的,以至于使后来者以为,记下外文单词就是掌握了某门外语,用不着把句子读懂。
    关于“直译”和“意译”的提法要说的还很多,这里只择其对后来者有误导的部分说说。因为笔者的一位大学同学,在法语语音部分还没学完时就着词典翻译彭湃的诗,老师说那种做法不可行,因为他还不知道法语的表达习惯,堆的那些法文词不成句子,人家法国人读不懂。他却大不以为然,仍坚持天天埋头“译”。弄了一段,自己就收场了。后来学英语,搞教学的过程中,见到类似的人还真不少,故觉得很有必要指出这个误区。


    2楼2013-02-20 14: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