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珠”与“露珠”
晨曦染着鲜艳的杏红色,涂亮美丽的地平线。大地从酣睡中醒来,豪迈地展示着巧夺天工的物类。天蓝蓝的,地静静的,风儿还没有起床。骊山下梧桐叶上那颗晶莹的“露珠“,居高临下,怡然自得地环视着大千世界:蓊绿的树木,繁茂的青草,鲜艳的百花,还有树下那颗半掩半露的“金珠”。
“露珠”俯视一下“金珠”,讥嘲道:“金珠”老兄,你总是那么懒,老躺在地下,不肯出来见见世面,真窝囊!
“金珠”谦恭地说:生就的脾气,长就的骨头,光怕难以改变了。
“露珠”高傲地说,不管是人,还是物,生来要争“知名度”,充分展示他的价值,潇洒的发挥他的特长,全力地体现他的本领,让地球上的人和物,都羡慕他的高贵和快乐,你,懂——吗?
“金珠“自怨自艾:我没福份生在您那个高度,我也没生成那么聪明的头脑,我也没有应变的灵性,我不懂生存哲学,我的特性就是“惰性”,有什么办法?
“露珠”得意洋洋:不管是人,还是物,出生就应有“高度”。只有站得高,才能看的远。“高位”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优势。看!我可以俯视茵茵绿草,我可以仰视蓝蓝昊天,我可以观赏绚丽的鲜花,我可以欣赏灿烂的朝霞。看你,老窝在地下,老呆在一个坑穴,有什么意思!?
“金珠”扫兴,无奈,惨然一笑。
“露珠”继续发抒高见:不管是人,还是物,生存就要有“亮度”。“金珠”老兄,你看我,光亮剔透,八面玲珑,洁白无瑕,闪闪发光,就象稀世珍宝“夜明珠”。你看你,黄乎乎,黑唧唧,整个一颗实心疙瘩,可怜呀,老兄,实在有失雅观呀。
“露珠”越说越来劲:不管是人,还是物,生存就要有圆度。太阳是圆的,月亮是圆的,地球是圆的,只有圆才伟大。最佳造型是“正圆”。只有“正圆”最美观,只有“正圆”最彰显审美哲学,只有“正圆”滚动起来才最舒畅,不受磕绊之虞。“正圆“不仅阐释美学概念,关键还具有实用价值。我,就是“正圆”。“金珠”老兄,你看你的形体是不规则的椭圆,椭圆和“正圆”不是一个档次,看起来别扭儿,转起来也不顺溜儿。
“金珠”仰望着滚动的“露珠”,心中煞是纳闷:怎么“露珠”就这样风光?!
“露珠”喜笑颜开:不管是人,还是物,生存应有“灵敏度“。只有“灵敏”才善于跳动,才有活力,才有灵性,才有生存的轻松感。“露珠” 在梧桐叶上溜溜转了几圈,端的十分迅速麻利:“金珠”老兄,你看你的身体重的像块铁,想“挪窝”动得起来吗,太可悲了!
“金珠”有些羡慕“露珠”的好命,蔫蔫的叹气:我的体躯能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是自己的身体自己没法选择。
“露珠”越发昂扬自得:不管是人,还是物,必须具有“反光度”。月亮反光,星星反光,淼淼夜空,皎皎玉盘,繁灯盏盏,梦幻般美丽。这是它们最宝贵的贡献。只有反映其它物类形象的本领,才是最伟大的生命。你看看我,就是一个万能“宝镜”。从我身上能看见天上的白云,地上的森林,山下的河流,远方的青峰。所以,不管是人,还是物,他既然存在于世,就应有存在的价值,而不是挤在地球上的赘物。不是寒碜你“金珠”老兄,你弄的满身污垢,面目皆非,难识“庐山真面目”,还怎么去照亮别人呢?
“金珠”油然生出羡慕之情。它想虔诚的向“露珠”讨教:如何享受天地之快乐,如何展现自己的价值,如何逃脱被遗弃的压抑和寂寞,不再充当砖块和碎石般的废物。
但,它挺身未起,却有一阵狂风吹来,梧桐前仰后合,枝叶乱抖,一场灭顶之灾突然到来。“金珠”神魂迷乱,眼睁睁看着“露珠”从树叶上幡然摔下,在空中抖动着划了几个不规则的弧,正好摔在它的面前:啪的一声,不见了……
“露珠”是蒸发了,还是渗入地下,“金珠”不得而知。但它确切的断定:“露珠”是永远永远的消失了。
“金珠”黯然叹息,伤神,失落,迷茫:为自己的“惰性”和“窝囊”,还是为“露珠”的“优越”和“短命”,它似乎说不清。
经过一场特大风雨的冲刷,“金珠”闪闪烁烁,发出耀眼的光茫。考古队终于发现了它,经过仔细考证,原是杨贵妃的头饰。全国一片大哗。考古专家特将它装进镶金边的水晶盒子,展览于西安博物馆。中外游客纷纷慕名前来,每日观者如潮,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