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0贴子:0

【存戏·与太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钮祜禄元毓


1楼2013-02-17 21:19回复
    [ 日渐回暖,醒的也愈发早了。忖度着与其宫中枯坐,倒不如先一步往慈宁宫请安。寻常宫妃聚齐,许多话隐而难表,今时不必旧日,行事总盼着更稳妥些为妙。 唐泰得了吩咐,肩舆备的也快,不过两三句说话工夫,已是万事妥当。 ]
    [ 未作犹疑,一路径向慈宁宫来,照旧是让人将舆轿停在外面,亲自步入里来。天犹蒙蒙,东际不过初翻白,廊下打帘宫娥见了自己,不免一愣,温付一笑,只问她太后可起了,若是起了,便代自己通禀一声。宫娥应的快,转身便往里去了。 ]


    2楼2013-02-17 21:29
    回复
      (建元元年,次月之夜,静谧苍穹,晓风圆月。廊下亭前是六角宫灯至两侧高悬,犹记得午后起身,落日西垂之时,夕阳鎏金,洋洋洒洒映透半边天。殿中寂静,是而阅了一日的书,脑仁儿愈沉,索性恹恹搁下书卷。恰逢安清一句禀,谓之通传,抬首允她,后垂眼一扫她所呈后妃玉牒,未置一词。南归是旧时府中陪嫁,于身边伺候已是多年,其中缘由再清楚不过。阖上玉牒随手放于身侧矮几之上,徐徐一句话语,像是说与她听,又像说与自个)
      绵延子嗣,理当如此。


      3楼2013-02-17 21:46
      回复
        [ 菱花槅扇,鎏金铜炉。殿中淡弥白檀清香醇和,将这慈宁宫中的堂皇富丽,沐润成年深月久的稳重。低眉而行,宫娥引人至扇门一侧,摊手为请。颔首以谢,迈过朱槛,只闻一句“绵延子嗣,理当如此”,不急不慌,犹平心静气屈身为福。 ]
        臣妾……孟氏,恭请皇太后万福金安,太后吉祥。


        4楼2013-02-18 18:49
        收起回复
          (昔年内务府将孟氏指至身边时,她犹是个不过十来岁的丫头,家道中落不得已而入宫为婢。可到底是大户人家生的女儿,知书达理,且识文断字,因而甚是怜她。后指婚聿林,以为是替她寻了条好出路,如今一看,却不得而知了。问安拉扯回思绪,一句臣妾入耳,是而先前所想,皆为旧事。抬手免了她礼,示意近前赐座)
          内务府素来拜高踩低,不必理会。


          5楼2013-02-18 19:27
          回复
            是,臣妾省得。
            [ 一面应上这句,一面谢礼起身,宫人挪了个雕竹节绣墩儿,置的靠前,也便乖觉就座。太后得知前事,却不意外,随侍她并非三两日,钮祜禄手腕心思,从未输人。是以敬畏兼有,更凭知遇之恩,信赖非常。莞尔而笑,在她面前,仍是旧日乖巧灵犀之色。 ]
            潜邸之中,臣妾一直记挂娘娘凤体,如今见娘娘康健,便知是事事遂心,未有烦碍。
            只请太后恕罪,臣妾还想斗胆一问,今日光景,安居慈宁,娘娘可……得偿所愿了?


            6楼2013-02-18 19:40
            回复
              得到许多,也失去许多,旧日之愿,早已忘却。
              (笑意淡淡,话语中莫名多了几分感时之意,而孟氏体察人心的本事,一如从前。我并非皇帝生母,甚至与他同岁,如今却高居慈宁,这样的身份自然惹来坊间诸多揣测。孟氏到底是身边旧人,是而待她依旧是亲厚姿态)
              从前有意,将你送离这金丝牢笼,不想兜转一圈,还是回来了。


              7楼2013-02-18 19:59
              回复
                (聿林不甘只做一任富贵王爷,终日提笼遛鸟,而帝位之争,结局唯二,非胜即死。孟氏向来聪慧通透,却也逃不出当局者迷四字)
                若非帝妃,便是罪妇。哀家并无通天的本事知晓你日后如何,只是若你来选,当作何抉择?


                9楼2013-02-18 20:52
                回复
                  [ 纤睫低垂,目光停在她脚踏上的镂空雕花上,本是无根之萍,她便是护命之水,自己如何想,其实从不重要。敛容肃坐,身骨儿不由直了直。 ] 臣妾早说过,唯娘娘马首是瞻,此言今日不改。这个选择,娘娘怎么做,臣妾便怎么依。
                  [ 抚着裙上纹路,细密针脚,便如宫中行事,需得滴水不漏。 ]
                  对臣妾,娘娘只管放心就是,原先跟着您,臣妾不悔,今日再返宫闱,臣妾依旧无怨。


                  10楼2013-02-18 21:05
                  回复
                    (一番话言辞恳切,话中之意更听得一清二楚。孟氏随侍多年,性情自是了解。潜邸之时,多多少少也略有耳闻,于皇帝,她并不上心。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当初丧子之痛,除却南归,便属她知晓的最为真切,是而抬眼略一笑)
                    无子者如哀家,如何坐上如今的位置,个中艰辛,你再清楚不过。纵你无意争宠,也得为今后计较,哀家能护你一时,却护不了一世。


                    11楼2013-02-18 21:29
                    回复
                      [ 一碗银耳莲子,一句绵延子嗣,太后心意,并非不知。只是血亲便难割舍,有了孩子,也就有所希图,有所忌惮。仍是敛容,眼观鼻鼻观心之态。话里波澜不起,温淡道。 ] 娘娘,子凭母贵,臣妾……有些东西给不起,倘使母亲无能庇护孩子,又何必让他来这世间遭人欺侮?
                      [ 拢指成拳,隐在袖下,一向不愿将话逼至此处,眼下仍是出言周全。 ]
                      再者,纵是臣妾有心……也要有那份福缘,凭臣妾卑微之躯,恐难诞育龙嗣。


                      12楼2013-02-18 21:57
                      回复
                        哀家竟不知,你还有这份顾虑。
                        (意料之外一迭叹,下意识抬手正了正发上步摇。孟氏秉性再了解不过,若不推她一把,她不会清醒。早年家道中落,始终是她心头一块伤疤)
                        你只道子凭母贵,却忘了亦有母凭子贵之说。皇帝膝下子嗣单薄,唯一儿两女,你又是潜邸老人。若诞龙裔,皇帝不会不周全你母子二人。
                        (略顿继而道)纵世事艰难,总还有哀家在。


                        13楼2013-02-18 22:19
                        回复
                          太后—— [ 低呼一声,却是捺住无尽后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自己所想,岂是三言两语能交割明白。太后坚持,便是恩典,更是……她为自己好。这般想定,也不多辩驳,只低垂首,口中应下。 ] 臣妾愿,勉力一试。
                          [ 话尾声涩,滞了滞,方续誓。 ]娘娘总是替臣妾谋算,待臣妾这样好,臣妾人微力薄,无以为报,惟将玉壶冰心尽付,今时明日,始终如此。


                          14楼2013-02-18 22:29
                          回复
                            你的心意,哀家明白。
                            (她答得勉强,话中苦涩之意更是明显。孟氏不说,我亦只能揣摩,她的顾虑和担忧。只是牛不喝水强按头,这样的道理,我岂会不知。不似先前般坚持的口吻,语气略松)
                            强扭的瓜不甜……你且自个看着办罢。
                            哀家记得你从前穿那颜色的衣裳甚是好看,过些日子制好了新衣,穿来给哀家瞧瞧,可好?


                            15楼2013-02-18 22:54
                            回复
                              [ 见她揭过此篇,自然松了口气,至于缎匹之事,总好过子嗣之谈。听她口气,倒未有责怪,想来哪怕知道景仁宫中内辛,也肯暂且不计自己多舌一事。弯眉笑笑,也作了打趣之词。 ]
                              已让内务府去裁制了,做的是夏装,新入宫的妹妹们都爱俏,待天儿热了,人人花枝招展,偏臣妾的颜色安沉些,便终也有臣妾一枝独秀的时候儿了。


                              16楼2013-02-18 23: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