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世
我父亲杨宇霆,原名玉亭,字邻葛。原籍河北省滦县戴家岭人。曾祖父杨正荣于清朝同治年间逃荒关外,在辽宁省法库县东15里蛇山沟村落户。祖父名杨永昌。祖母张氏。当时家境贫寒,父亲出生于1885年农历七月廿日。他幼年时家境有些好转,祖父在本村开了一个大车店,但祖父反对父亲读书,常说:“念书也吃饭,不念书也吃饭。”后来经人劝说,父亲才勉强上了私塾,因他有过目成诵之才,其师高老师自认无力续教,怕误了父亲的学业,乃将其介绍到铁岭县张秀才那里就读。父亲为报答启蒙之恩,后来将高老师接到家中奉养,我们兄弟都称他为高爷爷,直到沈阳解放。父亲刻苦好学,但因家庭是开店的,不许入考场,后来认识了一个本家,才考中了清朝末科秀才,当时他仅16岁。以后因为废了科举,他才到日本留学。出国时,我祖父分文不给,幸亏我有一个伯父(父亲的叔伯哥哥,住我们村西街,早已分家)出钱资助,父亲才能出国,入日本士官学校。一个念古书的人,突然改变了一切环境,父亲是感到困难的。为了练习马术,他曾半夜里偷去马厩,想把马拉出来练习,不知受过训的马是拉不出来的,以致右腿被马咬伤,也不敢言语。当时每月要检查身体一次,到检查时发现咬伤处已经溃烂,他为此还受了处分。我在父亲的一本日记中见到,他休息日同于珍、邢士廉、熙洽等外出吃元宵,每人均摊几分钱,由此可见,当时是吃不起饭馆的。在我发现日记的同时,还见到了别人送给父亲的3张照片题字是:“麟阁先生惠存”,下款是孙文。另一张是“邻葛学兄惠存”,下款是蒋中正。还有一张是,“邻葛先生惠存”,下款是傅作义。后来此3张照片,均由我哥哥春元保管。
我父亲杨宇霆,原名玉亭,字邻葛。原籍河北省滦县戴家岭人。曾祖父杨正荣于清朝同治年间逃荒关外,在辽宁省法库县东15里蛇山沟村落户。祖父名杨永昌。祖母张氏。当时家境贫寒,父亲出生于1885年农历七月廿日。他幼年时家境有些好转,祖父在本村开了一个大车店,但祖父反对父亲读书,常说:“念书也吃饭,不念书也吃饭。”后来经人劝说,父亲才勉强上了私塾,因他有过目成诵之才,其师高老师自认无力续教,怕误了父亲的学业,乃将其介绍到铁岭县张秀才那里就读。父亲为报答启蒙之恩,后来将高老师接到家中奉养,我们兄弟都称他为高爷爷,直到沈阳解放。父亲刻苦好学,但因家庭是开店的,不许入考场,后来认识了一个本家,才考中了清朝末科秀才,当时他仅16岁。以后因为废了科举,他才到日本留学。出国时,我祖父分文不给,幸亏我有一个伯父(父亲的叔伯哥哥,住我们村西街,早已分家)出钱资助,父亲才能出国,入日本士官学校。一个念古书的人,突然改变了一切环境,父亲是感到困难的。为了练习马术,他曾半夜里偷去马厩,想把马拉出来练习,不知受过训的马是拉不出来的,以致右腿被马咬伤,也不敢言语。当时每月要检查身体一次,到检查时发现咬伤处已经溃烂,他为此还受了处分。我在父亲的一本日记中见到,他休息日同于珍、邢士廉、熙洽等外出吃元宵,每人均摊几分钱,由此可见,当时是吃不起饭馆的。在我发现日记的同时,还见到了别人送给父亲的3张照片题字是:“麟阁先生惠存”,下款是孙文。另一张是“邻葛学兄惠存”,下款是蒋中正。还有一张是,“邻葛先生惠存”,下款是傅作义。后来此3张照片,均由我哥哥春元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