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飘零吧 关注:10贴子:671
  • 9回复贴,共1

【参考资料】关于古诗词创作的部分参考资料 转自天涯WL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天涯WL
近期,时常遇到一些初涉诗古词创作的朋友提出一些关于创作方面的问题,趁今日闲暇,整理一些与之相关的资料供大家借鉴和参考。以下一些资料是我以前网上看的,其中一部分保留原始,一部分已经过本人修改或补充。需要说明的是,此间资料仅作参考使用。为了便于阅读和理解,我剔除了一些相对专业和晦涩难懂的词汇,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述。有偏颇之处,还请大家及时做出指正,以免误人。


1楼2013-02-16 06:47回复

    天涯WL
    富有美誉 9 一、常用名词浅析与说明
    01、格律:格律是指中国古代诗歌独有的、在创作时使用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格律的表现也就是格式中的平仄变化表现(其中有“严格”与“宽格”)。“严格”必须完全按照规定格式去创作;“宽格”则是部分文字的平仄音允许通变,也就是说可根据表达需要而变化。格律的作用是以抑扬顿挫的音节变化来增加乐感强度,目的是为了突出诗词作品的音韵之美(格律诗的几种格式附后)。
    02、对偶:对偶既是对仗,简单的解释是: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王力先生《龙虫并雕斋文集·语言与文字》:“对仗,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对仗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流水对、扇对等,整体分工对、宽对两类。律诗一般要求中二联对仗,首尾不做具体要求。它的作用在于相互映衬状态,使作品的语言、句式更加具有韵味,增强词语的表现力(对仗歌附后)。
    03、黏对:黏对作用于联与联之间,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黏",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简单点说就是:凡律诗前一联的“尾句”的倒数第二字与下一联“首句”的前数第二个字平仄必须相同,称作“黏”,违者称作“失黏”。
    04、联:格律诗中的、联的识别。五律、七律诗共有八句,两句为一联。第一、二句谓首联,第三、四句谓颔联,第五、六谓颈联,第七、八句谓尾联。
    05、起承转合:这是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古诗文惯用的行文方法。 “起”是起因,也就是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事件结果的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也就是是结尾。它们的作用分别对应于律诗中的四联:起,对应的是首联;承,对应的是颔联;转,对应的是颈联;合,对应的是尾联。
    06、平仄音及识别:平仄是指文字在诗词中的发音。汉语发音有四个音调,诗词中将其分为平声和仄声,这里简单的说一下:
    1、平声。平声分为阴平、阳平。其中阴平为汉字的第一个音调(举例:诗shī);阳平为第二个音调(举例:十shí),两个音调都属于平声。
    2、仄声。仄声分为上声和去声。其中上声为第三音调(举例:史shǐ),去声为第四音调(举例:世shì),上声和去声都属于仄声。从这里我们看一看出,每个韵部中发音为阴平、阳平的字,即为平声字;发音为上声、去声的字,即为仄声字。这里不再区分入声字。如此,每个韵部实际上自然分成了平声、仄声两个部分。
    兼注:平仄的作用在古体和近诗中最大的区别在于: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的古体,也有讲究平仄的,但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07、五言与七言:五言、七言中的“言”字,是指每一句式中的字数。如:五言绝句中的每一个句式都由五个文字构成,是以称之五言;七言亦是如此。
    08、韵谱(韵表)。韵谱是古诗词创作中必须要使用的,简单一点可以理解为是汉语的声韵体系。常用的有:1、平水韵(此谱大多作用于格律诗。其中也包括古人所写的古风体,今人写古风依新韵者居多);2、词林正韵(此韵多作用于古词的填写);3、中华新韵(现代诗使用居多)。说明:因为新韵中的文字都是现代汉语的标准发音,所以新韵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新韵的实用韵字量较大,对思维的束缚相对小一些,所以建议多用新韵。另外,古韵谱中的许多字现今已不适用,并且其中许多文字的音调和发音已经发生变化,与今天的语言环境完全不符,如:白、烛、拂等等,这些在现代汉语中的音调都是平音,但在古韵谱中都属仄音。
    09、古体诗。古体诗又叫古风,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诗句的字数有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10、杂言诗。杂言诗也是古体诗中所独有的,无格律要求,句式长短、句式数量参差不一,因非属常用体,此处不做多解。


    2楼2013-02-16 06:48
    回复
      2025-07-26 02:42: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七言的第三字拗,第五字救;五言的第一字拗,第三字救。例如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换作仄声字,那么在第五字就将该用仄声字的换用平声字,例句“双鬓向人无再青”。在“平平仄仄平”中第一字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那么在第三字位改用仄声字为平声字,变成“仄平平仄平”,例句“故园芜已平”。从例句中我们发现五言第一字有拗就要救,但没有提到七言的第一字,因为七言的第一字的位置不是很重要,所以我们不要求对第一字进行补救,但适当时候可以考虑平仄和谐。
      (2)对句补救
      七言出句(一组律句的上句,下同)的第三字和第五字以及五言出句的第一字和第三字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那么我们就要求在对句(也就是一组律句的下句)相对应的位置将该用仄声字的改用平声字。例如“平平仄仄仄平仄”的第五位该平用了仄,那么对句格式就是“仄仄平平平仄平”,也是在第五位将仄声字改用平声字;再如五言“仄平平仄仄”,第一位该平而用了仄,那么对句就是“平仄仄平平”,也是将第一位仄声字换用平声字。例句: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必须要提醒的就是没有平拗仄救的,这是为了避免孤平而制定的规则,也就是当上述出句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不能在对句相对应位置将平声字改用仄声字,一般这种情况要求本句自救或是变成大拗采用另一种救补方式(关于大拗我们单独列出来分析)。
      (3)一拗双救
      同时对句相救。例如苏轼《新城道中》“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出句第五位“竹”仄声拗、对句第三位“自”仄声拗,作者在对句第五位将该用仄声字的时候换用平声字“沙”,这样既救了出句的拗,又救了本句的拗。
      16、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那么第五言的第五个字和七言的第七个字呢?由于格律只能押平声韵,所以需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式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
      换言之,格律诗按照其格式要求,最后一个字也是不可变化的。
      17、四声八病。南朝齐永明年间,周颙著《四声切韵》,提出平上去入四声,而沈约将四声的区辨同传统的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创作时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就是后人所记之“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钮、正钮等八种声病。“四声八病”用于永明体诗歌的创作中,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要求过分苛刻,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病(这里讲的四声是针对古声韵而言,今人对声韵多已简化,以平声、仄声进行识辨)。
      四声:是指平、上、去、入四声,对于现在人来说,其调值早已无从查考,只能通过韵谱来估略。根据元和韵谱和玉钥匙歌诀中的说法,推断出:平声可能是一个平调,上声是一个升调,去声是一个降调,入声是一个促调,但这仅是推断。
      八病:指作五言诗时,在运用四声方面所产生的毛病。
      ①、平头:五言诗的第一、二字不能与第六、七字(下句第一、二字)声调相同。不然就犯了平头的毛病。如:芳时淑气清,提壶台上倾。芳时、提壶同是平音字,这就是平头。
      ②、上尾:五言诗的第五字(出句最后一字)与第十字(对句最后一字)不能声调相同。不然就犯了上尾的毛病。如乐府中: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草、柳都是上声,犯了上尾的毛病。
      ③、蜂腰:顾名思义是两头大,中间小。指五言诗一句内第二字与第四字的声调不能相同;或第二字与第五字不能同是浊音声母而第三字是清音声母,不然就犯了蜂腰的毛病。如:饮马长城窟: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从、方都是平声字,我、鲤又都是浊音字,中间的双则是清音,读起来两头重,中间轻,这就是犯了蜂腰的毛病。
      ④、鹤膝:对于这一条各文献说法不一,拣录两条:
      其一:五言诗的第五字与第十五字的声调不能相同。其二是与蜂腰第二点正好相反。这一点,《杜诗祥注》中有简略的说明,不详尽。
      ⑤、大韵:指五言诗两句之内不能有与韵脚同一韵部的字。如:汉乐府: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胡与垆同韵部,则是犯了大韵的毛病。
      ⑥、小韵:五言诗两句各句之间不能有同属一个韵部的字。如: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树与露,连与泉同韵部,则是犯了小韵的毛病。
      ⑦、旁纽:对于这一条不甚了解,只能将《诗话》中的大意写下来,用原例,且不知出处:指五言诗中两句各字不能同声母。比如:鱼游见风月,兽走畏伤蹄。鱼与月的声母同属古音疑纽,这就犯了旁纽的毛病(另外兽走同韵,犯小韵)。
      ⑧、正纽:五言诗两句内不能杂用声母、韵母相同的四声各字。比如:梁简文帝诗:轻霞落暮锦,流火散秋金。锦与金声母韵母相同,只调不同,这就是正纽的毛病(流与秋小韵)。永明体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诗歌从原始自然艺术的产物——“古体”诗,开始走向人为艺术的“近体诗”。永明体,也就成为近体诗形成的前奏,成为人为艺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4楼2013-02-16 06:50
      回复
        二、格式说明
        格律诗的格式,大体上有三种书面提示形式,摘录如下以作示范:
        1、 文字形式:这种没有通变标注的格式,通常认定为“严格”。
        兼注:这首为“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简单的理解就是:第一句中的起始文字为平声,收尾文字也为平声,是为“平起平收”,“首句入韵”是指在这个格式中,从开始就要在第一句的句尾使用韵部,也就是通常讲的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2、图形符号形式:
        ◎〇⊙●●〇〇韵
        ⊙●〇〇●●〇韵
        ⊙●◎〇〇●●句
        ◎〇⊙●●〇〇韵
        ◎〇⊙●〇〇●句
        ⊙●〇〇●●〇韵
        ⊙●◎〇〇●●句
        ◎〇⊙●●〇〇韵
        说明:〇表示平音,是不可变化的;◎表示本来应该是平音,但可根据创作需要变通为仄音字,也是不可变化的;●表示仄音;⊙表示本来是仄音,但可根据需要而使用平音。
        3、文字、图形符号混合形式
        ⊙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说明:这里面的图形符号⊙,是指处于符号位置上的文字,其平仄音可根据需要而自由变化,也就是说使用平音、仄音皆可。
        注:其他形式
        其他符号形式
        * * + + * + *
        * * * + * * *
        ……
        这种符号表现很少见,可以忽略不计。
        另一种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
        这种带有括号提示的,是指处在括号位置上的文字,其平仄音可根据表达需要而自由变化。


        5楼2013-02-16 06:51
        回复

          三、格律诗的格式
          【五绝格式】
          1、平起仄收不入韵式 。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韵】
          2、平起平收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韵】
          3、仄起仄收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4、仄起平收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6楼2013-02-16 06:51
          回复
            五律格式】
            1、仄起仄收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2、仄起平收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韵】
            平 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3、平起仄收不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韵】
            4、平起平收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韵】
            说明:五言绝句以仄起、首句不入韵为较常见。有括号者为可平可仄,七律亦同。


            7楼2013-02-16 06:52
            回复
              【七绝格式】
              1、平起平收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 平 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2、平起仄收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 平 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3、仄起平收入韵式
              (仄)仄 平 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 平 平仄仄平【韵】
              4、仄起仄收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 平 平仄仄平【韵】


              8楼2013-02-16 06:58
              回复
                【七律格式】
                1、平起平收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 平 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 平 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2、平起仄收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 平 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 平 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3、仄起平收入韵式
                (仄)仄 平 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 平 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 平 平仄仄平【韵】
                4、仄起仄收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 平 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 平 平仄仄平【韵】
                注:六律因使用者甚少,为清洁页面暂不提供格式。通过上面讲到的我们可以发现,绝句和律诗中对于押韵而言都有一个共同要求,即偶句必须押韵,单句不用押韵。其中,首句是个例外,押韵或不押韵都可以。


                9楼2013-02-16 06:59
                回复
                  2025-07-26 02:36: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检查古韵使用是否正确的识别工具
                  由于古文字的发音等已经发生变化,我们今天很难识别与否正确。其中,在韵脚上的字,因为我们在创作中是根据韵谱提供的平仄声韵进行选择使用的,所以一般不会出问题。但是韵脚意外其它的绝大部分文字也是要按照古时候的声韵来要求的,而这一部分,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很难做到一字一字的去韵谱上进行对照。那么最好借助于一些识别工具,下面推荐两个:
                  1、“搜韵”;
                  2、“诗词吾爱”。
                  这两个工具在百度上也可以收索到,里面有对韵的识别和韵部归属的提示,包括格律诗、古词作品是否出律、失韵等等,其中“搜韵”的功能更宽泛,使用也很方便。


                  12楼2013-02-16 07:01
                  回复

                    想念云溪,小雨


                    19楼2013-02-16 07: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