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大自然吧 关注:6贴子:101
宗教性直面未知,哲学思辨已知,科学等于思辨加实验
  在人类意识的历史中,第一件演进的东西是巫术,巫术是科学与宗教的结合,头脑与无念各占有一部分,然后哲学从巫术里衍生出来,然后科学再从哲学里衍生出来,巫术是头脑也是没有头脑,哲学则只是头脑,接着头脑加上实验变成科学,宗教性则是没有头脑的状态。
  宗教性与科学是朝向真实的两种方式,科学的方法是迂回的,宗教性的方法是直接的;科学是间接的,宗教性是立即的;科学不断绕远路,宗教性直指真实的核心。
  还有几件事……思维只能够想已知的东西,只能咀嚼已经被咀嚼过的,你怎能想未知的东西?不管你能想的是什么,那都是已经知道的,你能想只是因为你知道,思维顶多是让你有一些不同的组合。例如,你可以想象一匹能在天上飞的马,它是用纯金做的,但这样的想法没啥新意,你知道在天空飞的鸟,你知道黄金,你知道马,你将这三者凑在一起,最起码,你的想法可以创造新的组合,但触及不到未知的领域,未知远远超越在你的想法之外,所以,思维总是在绕圈子,它所知道的就是绕着已知的东西打转,思考的东西无法创新。
  原原本本与真实正面交会,而不靠任何媒介,仿佛你是第一个降生的人类,那正是一种解放,那初生的新鲜正是自由的因子。
  真理是经验,不是信仰。真理不是从研究当中获得,你必须亲身去经历,必须与真理面对面。学习爱的人就好比看着地图在研究喜马拉雅山,但地图本身不是喜马拉雅山!要是你信了地图,你将错过真正的喜马拉雅山;要是你对地图太执着,就算喜马拉雅山矗立在眼前,你或许也视而不见。
  就像那样,山就在你的面前,但你眼中只有地图,各式各样的地图;同样的山,只是不同人做的地图,某个人从山的北面攀爬,另一个人从东边攀登,他们做出不同的地图:可兰经、圣经、吉塔经(gita),这些谈的都是相同的真理,只是地图的版本不同。可是你脑子里装满了各种地图,因承载了太多的重量而寸步难移,你看不到你就站在山的面前,山的雪峰在阳光照耀下散发出金色的光芒,你全都看不到。
  带着投射的眼睛是盲目的,充满结论的心是死的,太多事先的假设使你的智性失去了敏锐度、专注力与美,于是你变得很钝。
你们所谓的知识分子,拥有的只是迟钝的智性,他们算不上有智慧,只有小聪明;那好比是一具尸体,你可以装饰这具尸体,就算你用珍珠、钻石、玛瑙装饰,但尸体终究是尸体。而当一个「活人」是完全另一回事。
  科学代表的是定义,对事实确切的定义。假如你对凡事都要求绝对的定义时,你就感觉不到什么叫神秘。当你愈确定时,你愈不能接近神秘,神秘带着些朦胧的色彩,你不能要求一切都斩钉截铁。科学讲求实事求是,神秘却与事实无关,它是属于存在性层面的。
  一件事实只不过是存在的一小部分。科学只在局部打转,因为处理局部的东西比较容易,它们比较不那么浩大,你可以做分析,将之握在手掌心中而不致被淹没;你可以剖析、为它们取名,可以确定质与量,还有可能性。但神秘就在那样的过程中被扼杀了,科学是神秘的终结者。
  如果你想一探神秘世界的究竟,你必须从另一扇门、另一个次元进去。头脑的世界是科学的世界,而静心的世界是奇迹与奥秘的世界。
  静心让一切都变得无法定义,它逐渐带领你进入未知与无法衡量的世界,在那里,观察者与被观察者融成一体。在科学的领域中这种事是不可能的,观察者就是观察者,被观察者就是被观察者,这个分野必须随时记清楚,你一刻都不能忘记你自己,你一刻都不能融入、爱上你所研究的客体。你要保持不涉入,保持冷淡,于是你的冷漠完全将神秘给抹煞了。
  假如你真的想要经验神秘,就必须在你内在开一扇全新的门。我不是叫你不要当科学家,我的意思是科学可以是你外在的活动,当你在实验室时,你做你的科学家,但当你走出实验室时,忘掉关于科学的一切,这时候你去聆听鸟叫声,不是以科学的方式听!看着花朵,但是不是用科学的方式看,因为当你用科学的方式看一朵玫瑰时,是完全另一回事,和诗人所看到的玫瑰是不一样的。
  这样的经验并非跟客体有关,端视经验的人、经验的品质而定。
  看着一朵花,变成这朵花本身,围着这朵花跳舞或唱支歌。在明快的清风当中,温暖的太阳照耀着,一朵花正盛开,她在风中舞蹈,快乐地高唱哈利路亚,你要加入她的行列!
  丢掉你的冷漠疏离,丢掉所有科学的态度,变得更加流动,让自己融化,好让你可以与这朵花变成一体。允许这朵花对你的心说话,让她进入你的存在深处,就去邀请她,让她当你的客人!加此一来,你将能体会神秘的滋味。
  这是进入神秘的第一步,要是你能做到,即使只有一小片刻,你已经懂得达到最终一步的要领,于是你能融入你正在做的每一件事。走路的时候,不要走得像个机械人,不要一直观看你在走路,成为走路本身。跳舞的时候,不要用任何的技巧,有没有技巧是不重要的,你可能很会跳,却错过了跳舞的乐趣,完全地融入在舞蹈当中,变成舞蹈本身,忘掉跳舞的人。
  当这般深深的统合发生在你生活里许许多多的情境时,当你体验到周围的一切开始消失、自我消失、空无发生……这些无与伦比的经验时;当花在那里而你不在时;当彩虹在那里而你不在时……当你内在及外在的云正飘移着,而你不在,你成为全然的宁静时;当没有人在你里面,只是一股纯粹的宁静,不受逻辑、思绪、情绪、感觉所干扰时,那是静心的片刻,头脑不在了,当头脑不在的时候,神秘油然而生。


IP属地:广东17楼2013-02-13 09:58
回复
    非等价交换
      当你刚进入这个世界的时候,你是一个纯真的观照者,大家都是带着同样的意识进入这世界,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品质,但往后你会开始与成人世界展开一场谈判。他们有很多东西可以给,而你只有一样东西可以给,那就是你的完整、你的自我尊重。你有的并不多,只有一项,你爱怎么称呼都行:赤子之心、聪敏、真诚,你有的仅仅是这一件。
      小孩子对他身边所见的一切天生就感兴趣,看到什么东西都要,那是人性中的一部分。你去看小婴儿,连一个刚出世的婴儿,你都可以看到他的手开始在摸索些什么,他的小手正试着找些什么,他已经展开了他的旅程。
      在旅程中他将失去他自己,因为在这世上,你不可能不为自己的所得付出代价。可怜的孩子,他不懂他所付出去的是万分珍贵的东西,就算与全世界相比较,他的完整依旧远远来得有价值。小孩子没办法知道这正是问题所在,因为他所拥有的完整是与生俱来的,于是他视之为理所当然。
      这就是小孩子的问题所在,他带着天真无邪出世,而他随时可以用他的天真无邪去交换任何东西,随便什么垃圾他都买,为此他丢掉的是他的勇气,而他能买的只是玩具,这世界除了玩具还有什么?但是他失去的是他的清晰洞察力。唯有当他身边所拥有的玩具完全无法为他带来一丝喜悦、一丝成就感时,他才明白也才会意识到他失去的是什么,他已经失去自己了。
      在一个较理想的世界中,每个家庭都会从小孩身上学习到一些东西。人们总是忙着教导孩子,似乎没有人从孩子那里学到什么,但其实他们却有许多可以教你的,反倒是你没有什么可以教他们。
      只不过由于你年纪比较大、比较有力量,你就开始把孩子塑造成跟你如出一辙,连想都没有想过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成就过什么,你的内在世界是什么状况,假如你自己很贫乏,难道你要你的孩子也是这样?
      然而,没有人思考过这件事,不然,人们就会从小孩身上学习。孩子们从另一个世界带来好多好多的礼物,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而言算是新来乍到,他们仍带着子宫里的宁静,那正是存在的宁静。


    IP属地:广东18楼2013-02-13 10:33
    回复
      此岸皆已知,未知在彼岸
        新的事物总让人觉得陌生,谁晓得呢?新的事物或许是朋友,或许是敌人,你根本无从发现起!唯一之道是允许它的发生,你才会理解。
        那新的(the new)并不是出自你里面,它来自彼岸,并不是属于你的一部分。你过往的一切显得岌岌可危,因为新的一切使你与过去完全不相连,于是你感到害怕。从过去到现在,你都用一种方式过生活,以一种方式思考,以你的信仰营造出舒适的生活;而此刻,某件新的东西来敲你的大门,眼见你整个过去的模式即将瓦解,一旦你让新的进来,你将不再是从前的你,你将会被转化。
        是很危险没错,你永远不知道跟随着新的,你将变成怎样。旧的一切皆是属于已知、熟悉的范围,你活在已知当中已经很久了,相当清楚该怎么做。新的事物总让人觉得陌生,谁晓得呢?新的事物或许是朋友,或许是敌人,你根本无从发现起!唯一之道是允许它的发生,你才会理解。
        而你也不能老是拒绝新的,因为旧的一切并未能给你所追寻的,它一直未能实现对你的承诺,虽令人熟悉,但却不能使你真正快乐;而新的或许不是很舒服,却有契机在里面,说不定喜乐会因此降临,所以你既无法拒绝,可是又不能接受,于是你在那里摇摆不定,感到惶恐不安,内心十分煎熬。这很正常,没有什么不对劲的,事情本来就是这样,将来仍然会是这样。
        试着对新的做一番了解。世上每一个人都喜欢求新,因为没有人会对旧的事物感到满意;永远不会有人对旧的事物感到满意,因为不管那是什么,你都已经知道了,已知代表着重复、无聊、单调,让你巴不得甩掉它。你要去探索、冒险;你想进入新的领域,然而,当新的事物真的找上门时,你却退缩回去,躲在原来旧有的世界里,两难就出在这里。
        要如何变成为新的呢?每个人都想焕然一新,你需要具备勇气,而且还不是普通的勇气,是超凡的勇气。世上举目所见都是胆小之辈,这正是人们不再成长的原因,若你是个胆小鬼,请问你要如何成长?当新的机会来临时,你总是做缩头乌龟,这样怎能成长?怎么可能?你只能假装你有成长。
        由于你不能成长,所以你必须找替代品来显示你的成长。你不能成长,但你银行户头的钱可以成长,那是种替代,非但不需要勇气,还挺适合你的胆小懦弱。你的钱不断增长,你就开始以为你在成长,觉得自己值得别人的敬重;你的名声开始高涨,你就以为自己在成长?你不过是在自欺欺人,你既非你的名字,也非你的名声,你银行里的钱更不代表你的人。而说到你的本质(being),你会开始颤抖,因为如果你要你的本质成长的话,你必须要很有胆量。
        我们要如何变成新的?我们无法自己去变成,新的来自彼岸,你可以说是来自神,新的来自存在。头脑总是属于旧有的,从来就不是新的,它是过去的累积。新的来自彼岸,是神所赐予的礼物;新的来自彼岸,属于彼岸。
        那未知与不可知的彼岸已经进入了你。他已经进入了你,因为你从来就不是与他分开的。你并不是一座孤岛,或许你已经遗忘了彼岸,但彼岸还惦记着你;小孩也许不记得母亲了,但母亲从未忘记过小孩。身为他的一部分,或许你开始在想:「我不属于整体。」但整体知道你并没有与他分开。整体已经进入了你,他依然与你保持连结,所以新的事物才会不断降临到你身上,虽说你并不怎么欢迎。每天早晨,每天黄昏,他以一千零一种方式来到你的身边,倘若你有眼睛的话,你将会看到他不断地来找你。
        存在无时无刻不在眷顾着你,只是你太沉溺于过去,几乎等于将自己关在坟墓堆里,由于你的胆怯,你已失去了敏感度,你的细腻不再。敏感度是指你能感觉得出新的事物的出现,以及随之扬起的激昂与热情,接下来,你展开你的冒险之旅,迈开步伐走进未知当中,虽然不晓得自己会往哪里走。
        头脑认为那样太疯狂了,没有道理要抛掉既有的一切。然而,神总是新的,所以我们从来不会用过去式或未来式提到神,我们不说:「神以前是这样」,也不说:「神将会是那样」,我们只会用现在式:「神是……」(God is),他是亘古常新的;神已经进入了你。


      IP属地:广东19楼2013-02-13 10:42
      回复
        一切混乱的根源——最终极的恐惧
          恐惧有许多种,不过基本上都源自于同一种恐惧,就像树的众多枝叶,这棵树的名字就叫「死亡」。你或许没有意识到恐惧和死亡有关,但每一种恐惧都和死亡脱不了关系。
          恐惧只是一道影子,当你正在担心自己会破产的时候,恐惧或许没有很明显,可是,你真正怕的是自己身无分文,万一发生什么事,你只能束手无策。人们总为了保障的理由而紧抓住金钱不放,尽管他们心里清楚得很,要是死亡真发生的话,任谁也躲不掉,不过清楚归清楚,他们还是要做点什么才行,至少当你忙的时候,你是没有意识到死亡的,忙碌就像毒品。
          明白其它的恐惧只是死亡的分支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么一来,只要你将根源洞悉清楚,你就能解脱。假如说恐惧的基础是死亡,那么,唯一一个能使你不畏惧死亡的办法,就是去经验你里面那个不死的意识,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什么金钱、权力、声望都没有用,除了深入的静心之外,没有什么是对抗死亡的保障。静心使你看见你的身体会死,你的头脑会死,而你,却是超越这身体头脑(body-mind)的结构之外。
          你的本质核心,也就是你的生命根源在你之前就在这里,在你之后还是会继续在这里,它已经换过无数个外型,同时在变换中不断进化,可是打从一开始就从未消失过、如果有所谓「开始」的话,而直到结束时也永不消失,如果有「结束」的话……因为我不相信任何开始和结束。
          存在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它一直都在这里,你也一直都在这里。外在形体成许有所不同,即便同样是在这一辈子,形体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在你进入母亲子宫的第一天,你的体积连一个问号下面的那个小点都不到,假如让你看到超声波的照片,你会认不出来那就是你,而事实上,还可以说到更早之前……
          有两个人在争彼此的记忆力可以追溯到多久以前的事。其中一个可以想起他三岁时的情形,另一个说:「那没什么稀奇,我可以记得我爸和我妈结婚前的事。那天我爸和我妈一起去野餐,明明我是跟我爸爸一起出门去,却和我妈一起回她家!」
          当你还在你父亲的身体里时,你能认得自己那时的样子吗?就算是将照片放大到肉眼能看得到的尺寸,你也认不出那个是你。但那是你这辈子的形体之一,现在在你里面的与当初那个小不点是同一个生命泉源。
          每一天,你都在改变。当你刚出生只有一天大时,连那时的你,你现在也认不出来。你看到会说:「我的天啊!这就是我吗?」一切都会变,有一天青春不再,你会变老。童年老早就失去了,而死亡迟早会来临,但那只是形体上的死亡,你的本质不会死,你一生不断在变的也只有形体。
          形体时时刻刻在变化,死亡不过是一个生命力的转换,一个比较明显、比较快速的变化。不知从何时开始,你的童年已经远去,你开始进入青年时期。从年轻到老……事情的发展是那么不知不觉,你无法辨识出到底是从哪一年的哪一天,青春已离你远去,那个转变是渐进与缓慢的。
          死亡是从一个形体到另一个形体的量子跃迁(quantum jump),但那对你不是个结束。
          你未曾诞生,也未曾死亡。
          你一直在这里,形体来来去去,唯有生命的河水依旧不断奔流。除非你有这样的体悟,否则死亡的恐惧不会消失。只有静心,唯独静心能有所帮助。
          我可以告诉你这个事实,所有的经书上也都可以这么写着,但一点也没有用,你可能还是会怀疑。谁知道?你会想:这些人或许在说谎,他们或许在自欺欺人,说不定这些人被其它书或老师给骗了都不晓得。假如你有怀疑的话,恐惧是无法避免的。


        IP属地:广东21楼2013-02-13 11:14
        回复
          逻辑的结论由逻辑的前提决定
            有一位大哲学家和一位世界知名的数学家同坐在一架飞机上。哲学家坐在他的位子上,思索一些伟大的数学问题,这时机上突然传来机长的广播:「各位贵宾很抱歉,我们降落的时间将会有些许的延误,因为飞机的一号引擎刚刚坏掉,我们现在只用三具引擎在飞行。」
            大约十分钟之后,又传来另一段广播:「各位贵宾,飞机降落的时间恐怕会延误更久一点,二号与三号引擎也都坏了,现在只剩一具引擎可以用。」
            于是乎,这位大哲学家转向坐在他身边的家伙,对他说:「这下可好!如果再坏掉一具引擎,我们整个晚上就得待在这半空中了!」
            当你沿着某种思路思考时,这特定的思路将可能造成特定的结果--包括荒谬的结果。要是你将人类的问题看得很严肃,错将人当成是问题在看待,你等于是在依循某种前提看人,那么你的第一步就踏错了。你可以在那个方向一直走下去,到目前为止,研究人类的心智现象与精神分析有为数不少的文献,你可以找到成千上万的论文和书籍。特别是,自弗珞伊德开启了某种逻辑的大门之后,他从此主宰了整个世纪人类的思路。
            东方的观点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第一,东方认为没有什么问题是严肃的。当你这么想的时候,百分之九十九的问题已经没有了,因为你看待的眼光改变了问题本身。第二,东方认为问题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你对它的认同。问题与过去无关、与历史无关,你对它的认同才是真的重点,那即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例如,你是个动不动就会发怒的人,当你去看精神分析师时,他会告诉你「回到过去……什么事情会惹恼了你?在什么情况下,它逐渐变成你的制约,在你的头脑里烙了印?我们必须将所有那些铭印洗刷掉,将它们一一抹去,完全清理你的过去。」
            当你去找的是东方的神秘家时,他会说:「你认为你是愤怒,你对愤怒起了认同,那就是事情出错的地方。下回当愤怒又出现时,你只要当个观照的人,只是去观照,别认同它,不要说‘我很愤怒’,只要看着它发生,就好象你在看电视一样,把自己当成别人一样在看待。」
            你是纯粹的意识,当愤怒的云朵飘近你的身边时,只要看着它,并且保持警觉,不让自己认同它。整个重点就是如何不对问题产生认同,只要你学会了这件事……就不会有「问题一大堆」的情形,因为同一把钥匙将可以打开全部的锁:生气的锁、贪婪的锁、性 欲的锁、一切头脑能够制造的锁。
            东方说只要保持不涉入,不要忘了,这即是葛吉夫所说的:记住自己;记住你是一个观照者,也就是佛陀说的:要留心。当一朵云经过你时要警觉,或许这朵云来自过去,那没有意义,过去是一定有的,它当然不会无缘无故跑出来。这朵云一定是来自某些事情的结果,但那不重要,为什么要受打扰?现在,就在此时此刻,你大可超然以对,斩断自己和它的牵扯,那座桥是现在就可以拆掉的,也唯有现在才能拆掉。


          IP属地:广东22楼2013-02-13 14:39
          回复
            心灵爆发——超越逻辑的转变
              爆发意味着不是过去的连续,旧的已经完全去除,而新的来临了,新的和旧的之间没有连续,新的和旧的并没有连起来,它们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的连结,新的不是由旧的而来。如果新的是由旧的而来,那就不是一个爆发,那是一个连续,表示旧的东西以一种新的形式在继续着,那么或许你增加了一些东西,或许你得到了一些东西,但你还是一样,你存在的核心还是维持不变,只有在周围的部分增加或累积了一些东西,你的自我变得更强化,比以前更强,你变得更丰富。
              所以在一种连续的情况下,爆发是不可能的,爆发意味着原来旧的已经完全消失,而新的出现了,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的牵连。唯有当这两者之间有一个空隙——一个无法连结起来的空隙,一个深渊,你才能称之为爆发。
              这是很难了解的。我们生活当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容易了解,因为每一件事都有因果关系,我们的逻辑思考就是以因果关系为基础,每一件事都有脉络相连,每一件事都有相关,它同时是另外一件事的延续。没有一件事是新的,每一件事都只是由旧的东西加以修改的,所以都可以了解。
              头脑就是一个延续,头脑里面充满着累积的知识、充满着记忆,它总是能够了解旧的东西,但是不能理解新的东西。新的东西无法被头脑所了解,而如果你的头脑想要去了解新的东西,它会先把它转变成旧的名词,它会把它塑造出一个形状,给它一个意义,或者将之归类。唯有当事情与旧的东西连结在一起的时候,头脑才会觉得自在,因为唯有如此,头脑才能够了解。
              心灵爆发并不是一件头脑所能了解的事,事实上在爆发的时候,头脑本身也爆炸了,而完全被丢弃,所以第二件要了解的事是:你将无法了解心灵爆发,那些你所能了解的都不是心灵爆发,你会试着去把那个现象改变成你所知道的东西,改变成旧的东西。
              或许你会想,我所谓的「爆发」就象其它的爆发,但是心灵爆发和任何其它的现象都不一样。如果炸弹爆炸了,任何东西都被摧毁,旧的秩序不见了,而出现一片混乱,但是这个混乱是由旧的东西而来的,它是一个延续,而不是一个全新的东西的出现,这整个混乱的一片、整个无秩序,只是旧秩序的延续,而不是一个新东西的出现,只是旧有的东西以一种无秩序的方式呈现出来。
              所以物质的爆炸无法象征或比喻成心灵爆发,爆炸或爆发这个字眼来自物质现象,它有一个会使人误导的含意。心灵爆发并不是意味着旧的东西变得没有秩序或是变得混乱,心灵爆发意味着新的东西被创造出来了、新的东西出现了。
              物质爆发是破坏性的,心灵爆发是创造性的,如果你想用类推的方式来了解我所说的心灵爆发,那是不可能的。一些新的东西,一些非常新的东西出现了,你无法赋与它意义,因为你是老的,你没有办法去创造它,你只要维持真空状态,你要帮助心灵爆发只能以一种消极的方式,那就是不能有你的存在。
              唯有当你不存在,爆发才会发生,你的合作只能以一种消极的方式来参与。
              积极去做一件事是容易的,但是要消极地做一件事是很困难的。去合作是容易的,不去合作也是容易的,但是要以消极的方式去合作是很困难的,消极的合作意味着着不去制造困扰,我们都常常在制造困扰来阻止新东西的出现。
              我们总是强调老的东西,总是固守老的东西,总是和老的东西认同,那个老的东西就是「我」。当我说「我」,我是指全部的过去而言,所以我怎么能够帮助新的东西呢?如果我本身是过去的东西,我怎么能够帮助未来呢?每当我说「我」,那是指整个过去都并入这个字里面,所有那些对现在而言已经死掉的,所有那些现在必须埋葬的,都隐藏在这个「我」里面,这个「我」就成了一个阻碍物------唯一的阻碍物,是新东西要进来的唯一阻碍。


            IP属地:广东23楼2013-02-13 17: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