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来去吧 关注:29贴子:11,676

【萧萧的影院】罗曼波兰斯基的无剑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电影的人,起步的时候,看的是电影的男女主演,要么男得是俊男,要么女得是美女。看了一些片子以后,渐渐就有了一点品味,开始挑剔演技,这时候,演技显然出众而又其貌略微不扬的实力派,开始进入视野。又看了一些片子之后,开始看出电影是有不同风格的了,同样的演员,同样的主题,可是到了一些导演的手上却点石成金,这时候,看电影的人就留心起影片的导演了。

说起导演,我总是想起《神雕侠侣》中的独孤求败用剑:独孤求败未及弱冠之时,用剑“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四十岁之前,用剑“大巧无工”,沉重“无锋”;四十岁之后,开始“不滞于物,草木竹石皆可为剑”,“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比对独孤求败之用剑三境界,张艺谋、陈凯歌、迈克尔贝,应该是处在用剑凌厉刚猛的层次,至于是否无坚不摧,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彼得杰克逊,应该是重剑无锋,大巧无工的层次,他们善于使用工具,但还是得依靠工具;而不滞于物、无剑胜有剑的人只有一个,他就是罗曼波兰斯基。

(这里我不给冯小刚归类,主要是因为对他偏爱有加,虽然认为他高于张艺谋等人,但是显然又不能昧着良心把他和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相提并论。)

罗曼波兰斯基是波兰犹太人,1933年生于法国巴黎,现年74岁。我只看过他三部作品:《苔丝》、《苦月亮》和《钢琴师》。已经不记得自己最先看的是哪一部了,也许是《钢琴师》?不得不承认,看《钢琴师》是被他的八卦所吸引:波兰斯基1978年在美国犯下法定强奸罪,诱奸一名13岁的少女,于是他逃回欧洲,继续他的电影事业,直到《钢琴师》让他再次震惊世界,成为2003年奥斯卡夺标大热门,当年那名受害少女已经年过三十,她对媒体说:我看了《钢琴师》,已经原谅波兰斯基了,希望看到他回美国领奖。可是美国检察官们也发话:只要波兰斯基敢回来领奖,等他一下飞机就逮,决不手软。波兰斯基不吃眼前亏,他偏不回去,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后来是好朋友哈里森福特帮他领了送到巴黎给他的。

在好奇心驱使之下我找来《钢琴师》的影碟,不象《阿甘正传》属于主演汤姆汉克斯,不象《肖申克的救赎》属于原著作者斯蒂芬金,《钢琴师》是一部完全属于导演的电影,或者说,波兰斯基的电影,都是完全属于他的电影。

他总是把故事讲得很冷静,开场的时候故意让人放松警惕,随着情节推移,观众的心理压力一点一点地增加,直到几乎要无法承受。在《苦月亮》中,奥斯卡要和咪咪分手,他已经厌倦了她,可是咪咪说:

“我要和你结婚,我要为你生孩子,我要给你我的一生。”
奥斯卡回答:“我不要你的一生,我要我自己的一生。” 

看到这里,我感到脑袋嗡地一下,以前不假思索就视为理所当然的、缺省配置的价值观,忽然就被颠覆了。不看《苦月亮》,你不会明白为什么人们把爱情比作手中沙,越是要握紧,越是留不住,永恒的爱情,原来就是时时刻刻准备放手。

在他的调度之下,演员们也在发生着奇妙的化学变化,就像《苦月亮》中的休格兰特,你会忘了他是文艺爱情片中的那个休格兰特,就像《钢琴师》中的布罗迪,演员自身的小知识分子气质只有到了波兰斯基这里,才焕发出了纯净、执著和激情。还有那个忽然出现的纳粹军官,他看着衣衫褴褛、形容枯槁的钢琴师,目光高傲、优越、轻蔑,一声不易觉察的轻轻叹息,又有点自怜自伤、悲天悯人,这样细腻的感觉,只有波兰斯基才能调度出来。

罗曼波兰斯基的标志性拍摄手法,就是用镜头充当主人公的眼睛,随着主人公注意力的转移而转移,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钢琴师》中:一家人在等候被送往死亡集中营时团聚,老父亲用20元买了一小块糖,用小刀仔细地分成六小块,分给母亲、弟弟、妹妹、然后递到镜头这边,也就是递给了没有在镜头中出现的钢琴师,看这个情节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是钢琴师急切渴望的目光,和他一起呼吸,一起对那颗糖全身心地投入着。波兰斯基就是这样,他的电影里不会有格言警句出现,然而他让每个观众感触敏锐。

波兰斯基对美的表现力,同样惊人,看《苔丝》,你会赞叹娜塔莎金斯基的明艳,如同怒放的万朵玫瑰,你会赞叹她的纯洁,如同高山之巅的新鲜空气。在别的影片中,娜塔莎金斯基依然美丽,可是她永远也无法超越在《苔丝》中的自己。还有《钢琴师》,在后半部接近结尾时,钢琴师已经和废墟中饥恶觅食的老鼠一样,没有任何尊严可言了,在废弃的房子里,纳粹军官让他在一架积满灰尘的钢琴上弹奏一曲,钢琴师弹奏的,是萧邦g小调叙事曲,叙述波兰人抗击条顿人的故事,哀伤、忍耐、爆发,即便是不懂音乐的我,那一刻也能充分感到,音乐竟可以如此灿烂、动人。

如今人们把罗曼波兰斯基比作写了《洛丽塔》的纳博科夫,后者一样对纯真的少女有着不理智的迷恋,但同时被一些评论家视作西方文学的未来希望。我不知道这种惊世骇俗的生活喜好是否和人的才能有关,但是毫无疑问,波兰斯基极其聪明,他聪明得不再需要世人的迎合,他理解电影,仅仅凭这一点,他就可以蔑视一切质疑的声音。他说:

“正常的爱情是无趣的,我可以向你担保,它简直就是难以置信的乏味。”

他还说:

“你必须展示暴力的本来面目,如果你不能如实展示,那将是不道德的、有害的。如果你不能使人们感到不安,那么你就是可憎的。



1楼2007-06-20 10:06回复
    终于看到了。容我细看,这样好的东西要认真的品味


    2楼2007-06-20 13:22
    回复
      谢谢精彩的描写!如此文章,PFPF!

      于我,波兰斯基的《钢琴师》是一部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电影。有时,人的语言就是这样苍白,在直击心灵的艺术前,我膜拜、叹息、激动,慌乱,还有点懊恼。。。然后再封存在心底。。。看了这篇也有要重温电影的的冲动了


      3楼2007-06-20 13:50
      回复
        罗曼波兰斯基!只看过他的两部片《雾都孤儿》和《钢琴师》,都喜欢。


        我看电影的起步很晚,一开始就比较崇洋媚外。别人推荐看的,我看完后多半觉得无味,怎么也感动不了,很泄气。后来仔细想了一下,不是导演不行,是自己有问题,实在不喜欢爱情片。也不清楚为何不喜欢,今儿明白了:“正常的爱情是无趣的,我可以向你担保,它简直就是难以置信的乏味。”看来我得好好了解一下波兰斯基的影片。 

        也有感动到流泪的,主题多是反映小人物的,比较没追求,小人物就喜欢看小人物的片。
        实在不知看什么时,就动画片了。


        4楼2007-06-20 16:13
        回复
          波兰斯基的确是个很棒的导演,不过我认为《钢琴师》略嫌冗长,这是我第二遍看的时候发现的。他也很有风格,不过没有金基德给我的惊艳。呵


          5楼2007-06-20 16:19
          回复
            金基德的,没看过,仿佛听闻是情色片大师,对否


            6楼2007-06-20 16:22
            回复
              the pianist后面很希望他能帮忙救助那个军官,可惜没成。
              军官桌上放着全家福照片,他肯定也不愿意战争的


              7楼2007-06-20 16:34
              回复
                我今天这里一大早就停电了啊,现在才来.
                等下再来说哈,话多着呢.


                8楼2007-06-20 16:57
                回复
                  看你不说话,以为被憋S了呢。都去哪里拾荒了,拾着啥了,快说说


                  9楼2007-06-20 17:11
                  回复
                    罗曼波兰斯基的无剑道,米看过.
                    香港的无间道,看过.


                    10楼2007-06-20 19:12
                    回复
                      不不,你的头很硬.


                      11楼2007-06-20 19:45
                      回复
                        小棒啊,看来我得一段段来跟你论个究竟啊.工程有点浩大呢.


                        12楼2007-06-20 19:46
                        回复
                          看电影的人,起步的时候,看的是电影的男女主演,要么男得是俊男,要么女得是美女。看了一些片子以后,渐渐就有了一点品味,开始挑剔演技,这时候,演技显然出众而又其貌略微不扬的实力派,开始进入视野。又看了一些片子之后,开始看出电影是有不同风格的了,同样的演员,同样的主题,可是到了一些导演的手上却点石成金,这时候,看电影的人就留心起影片的导演了。 


                          第一段来了.
                          我得说我刚开始看电影的时候可不是看俊男美女的啊.那年月我哪懂什么俊男美女啊,只知道故事好不好看吸并不吸引人.后来,开始看电影杂志,于是开始看评价高的电影,于是才留意导演和演员的.于是就开始剪画报贴床头.


                          13楼2007-06-20 19:51
                          回复
                            第二段继续

                            说说那些个导演,斯皮尔伯格和乔治卢卡斯.当年是同时知道他们的,那个时代还是非常滴仰视这两个爱大场面爱刺激的年轻人.仅仅是仰视,其实我也没看那一系列的星战和夺宝.后来卢卡斯好象有点低调,而斯皮尔伯格却被时代推进到了更前沿,不喜欢赶时髦滴我就不仰视他了.

                            说起冯小刚,我承认他是讲故事的好手,也是非常的与时俱进,和索德伯格有点类似.但是如果拿他和张艺谋来比的话我反而更喜欢张艺谋了.因为我总是愿意从张的那些花里胡哨的大片中找出点埋得很深的情结,有种灰色的悲伤藏在了鲜艳的色彩下面.有的时候我会在看他电影时忽然间明白一点东西.


                            14楼2007-06-20 20:06
                            回复
                              第三段该言归正传了吧.

                              我都不记得我到底看过几部了,估计要去查查他的电影年表才行.

                              每次说到波兰斯基时就觉得脑子里有很多的东西在涌,但是却不太理得清.估计这也算是爱到深处的一种感觉.理得清的那一天可能就置身事外了.

                              喜欢电影喜欢导演的时候总是习惯去揣摩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人拍什么样的电影.揣摩他到最后就又是那种感觉:太悲伤了,太彻底的绝望了.很多人都会有悲伤有绝望但未必能找到一个途径表达出来,但他就找到了,也表达出来了.

                              插一段在这里,就是金基德.他也同样地运用了电影来表达他悲观的人生,但是和波兰斯基的区别还是在于后者运用的是全方位的电影语言,而金就有些太执着于某一个角度,更自我一些.这个也和经历经验有关吧.


                              15楼2007-06-20 20: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