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23日漏签0天
西北师大二附中吧 关注:1,730贴子:188,456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 74回复贴,共5页
  • ,跳到 页  
<<返回西北师大二...吧
>0< 加载中...

回复:物理总结,有兴趣就进来看看吧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s硕说
  • 好学不倦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答案:
(1)当水箱的水刚好浸没浮筒A时,盖片处水深为0.3m+0.2m=0.5m
F=PS=ρ液ghS=1.0×10³kg/m³×10N/kg×0.5m×60×10-4m²=30N
(2)由题可知当盖片B被撇开时,G浮筒+F=F浮,G浮筒=F浮-F=ρ液gV排-F浮
=1.0×10³kg/m³×10N/kg×(400×10-4m2×0.2m)-30N=80N-30N=50N
(3)当浮筒-连杆-盖片整体漂浮时,F浮=G物=50N
由此可得ρ液gV排=50N V排=5×10-3m³
浮筒在水中的深度h=V排/s=(5×10-3m³)/(4×10-2m²)=0.125m
0.125m+0.3m=0.425m
思路:
(1)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再利用液体压强公式便可算出水对盖片的压力。
(2)分析题干信息便可以知道当盖片B被撇开时,浮筒-连杆-盖片整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为0,分析出G浮筒+F=F浮,然后将数据代入便可轻松解出。
(3)分析浮筒的运动过程,当盖片B被撇开时,物体上浮,浮力等于浮筒重力。然后求出排开水的体积,根据底面积再算出浮筒在水中的深度,加上连杆长度,这就是整个物体浸在水中的深度。也就是当水深为这个深度时,盖片正好碰到排水管,盖片又自动关上。
反思:此题难度较大,不仅考察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考察了学生对浮沉条件的理解以及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而且本题运用的公式也较多。同学们在做本题时应仔细思考,很多同学在做第二问时忽略了水对盖片的压力,从而得出F浮=G浮筒。第二问错,第三问便随之也错了,这是非常可惜的。所以同学们要认真审题,多思考多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 s硕说
  • 好学不倦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例15:(2007•潍坊)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每个钩码都相同.下列四项操作中,会使杠杆左端下倾的是(  )

①在杠杆的两侧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
②在杠杆的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
③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个小格;
④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个小格.
答案:②④
思路:判断哪边下沉,实际上就是比较杠杆两边的“力×力臂”(下文中称力矩)的大小。因为一格的长度可以看成一个单位力臂,一个砝码的重力可以看成一个单位力。则
①左边:1×3个单位力矩,右边:2×2个单位力矩,右边下倾.
②左边:3×3个单位力矩,右边:4×2个单位力矩,左边下倾.
③左边:2×4个单位力矩,右边:3×3个单位力矩,右边下倾.
④左边:2×2个单位力矩,右边:3×1个单位力矩,左边下倾.
故答案为②④
反思:此题变相考察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另外还考察了学生对物理公式及单位的理解,属于中等难度的题。在物理学中,每一条物理公式都有它的来由,有它的应用范围。所以我们要充分理解物理公式的意义所在,这也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方法。


2025-05-23 17:10:02
广告
  • s硕说
  • 好学不倦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例16:(2011•烟台)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中点悬挂重为60N的物体,在A端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力F的大小是______,保持F的方向不变,将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B位置的过程中,力F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30N 不变
思路:由图可知,在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中,F1=60N,l2=2l1,所以F2=F1l1/l2=F1/2=60N/2=30N,故第一空为30N。我们再来考虑第二空,第二空初看上去不好着手,但只要仔细思考便可发现,虽然两个力的力臂一直在变化,但根据数学中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它们的比值却始终不变,l1/l2=重物对杠杆拉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F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1/2,所以根据上述公式F2并没有发生变化。(原理如下图)

反思:此题第一空考察了杠杆平衡条件,难度较低,只需简单计算便可得出答案;第二问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这就告诉我们要想学好物理也应具有较好的数学能力,这样无疑给你的物理学习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让你能飞的更高、飞的更远。


  • s硕说
  • 好学不倦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例17:(2011•威海)图中是一个两面光滑的斜面,∠β大于∠α,同一个物体分别在AC和BC斜面受拉力匀速运动到C点,所需拉力分别为FA、FB,所做功分别为WA、WB,则(  )

A.FA=FB,WA=WB B.FA<FB,WA=WB
C.FA<FB,WA<WB D.FA>FB,WA>WB
答案:B
思路:由于是光滑的斜面,所以机械效率为100%,有用功等于总功。又因为所拉的是同一个物体,两次拉的高度也相同,所以有用功相同,总功相同,故WA=WB。又因为高度一定,∠α小于∠β,根据三角函数的知识可知AC>BC。又根据公式W=Fs可得在所做功一定的情况下,距离越长,所用的力越小,故FA<FB
反思: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机械效率和机械功公式的理解,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大家在做此类题时一定要牢牢把握住W=Fs这个公式,许多隐藏的结论都可以在这个公式中被挖掘出来。而这也是中考所经常考且重点考察的一个公式,大家要引起足够重视。


  • s硕说
  • 好学不倦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例18:(2011•柳州)如图,一长为l的粗细不均匀的水泥电线杆,重心在距A端l/3处,当用竖直向上的力F1将A端抬**(B端仍在地面上)时,F1做功为W1;当用竖直向上的力F2将B端抬**(A端仍在地面上)时;F2做功为W2,则F1:F2=______,W1:W2=______.

答案:2:1 2:1
思路:因为重心在距A端l/3处,所以当用竖直向上的力F1将A端抬**时,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重心上升高度为2/3h.当用当竖直向上的力F2将B端抬**时,重心上升高度为1/3h.因为棍子的重力一定,所以W1:W2=2:1.又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1=(2/3)G,F2=(1/3)G,所以F1:F2=2:1
反思:此题又是一道将功的计算和杠杆平衡条件结合起来的题,非常具有代表性。在力学中杠杆平衡条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用这个结论可以解决很多无从下手的问题,所以大家一定要牢记在脑海。


  • s硕说
  • 好学不倦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例19:(2011•广州)用图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力不计.则(  ):

A.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B.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C.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D.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答案:D
思路:先分析F甲和F乙的关系,因为甲图是一个定滑轮且不计摩擦和绳重,所以F甲=G物=100N。因为乙图是一个动滑轮且不计摩擦和绳重,但计动滑轮重,所以F乙=(G物+G动)/2=(100N+20N)/2=60N。所以F甲>F乙;然后再分析η甲和η乙的关系,因为甲图是一个定滑轮但不计摩擦和绳重,所以是一个理想模式,η甲=100%。但是乙图因为不计摩擦和绳重,但计动滑轮重,所以η乙=(G物/nF乙)×100%=[100N/(2×60N)]×100%≈83.3%,所以η甲>η乙
反思:此题考察了有关滑轮和机械效率的计算,属简单题。但大家也不应忽视,因为机械效率和机械功这块的公式非常多,只有熟练理解才能运用的得心应手,在考试的时候才不易出错。


  • s硕说
  • 好学不倦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例20:(2011•安徽)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装置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用轻绳悬挂杠杆一端的O点作为支点,在A点用轻绳悬挂总重为G的钩码,在B点用轻绳竖直悬挂一个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保持水平;
②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缓慢匀速上升(保持0点位置不变),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利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B两点上升的高度为h1、h2

回答下列问题:
(1)杠杆机械效率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用已知或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本次实验中,若提升的钩码重一定,则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
(3)若只将钩码的悬挂点由A移至C,O、B位置不变,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杠杆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Gh1/Fh2)×100% 杠杆的自重 变大
思路:要想求杠杆的机械效率,就要将总功和有用功用已知的条件表示出来。在本题中,有用功即克服物重做的功,W有=Gh1;总功即拉力做的功,W总=Fh2,所以η=(W有/W总)×100%=(Gh1/Fh2)×100%;我们再来考虑第二空,因为重物的位置一定,所以在重物上升一定高度时杠杆B端上升的高度也一定,而这时有用功一定,影响总功的因素就只有额外功,又因为杠杆重心上升的高度也是一定的,所以影响额外功的因素就只有杠杆的自重;我们再来考虑第三空,因为钩码的悬挂点左移,所以在钩码提升一定的高度时,杠杆重心上升的高度减少,所以额外功减少,机械效率变大。
反思:此题综合考察了杠杆平衡条件和机械效率的有关知识,属于较难题。许多同学在做第三空时无法下手,这是因为同学们对机械效率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在做有关机械效率的题时,大家要牢牢把握,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这三个概念,将有用的条件和这三个物理量结合起来,便可以得出机械效率或其变化趋势。


  • s硕说
  • 好学不倦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三、热学
热学是初中物理中相对简单的部分,但有些概念仍不好理解,如比热容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热量的关系等。所以大家在学习热学时应该认真阅读课本,把课本上一些物理量的概念弄懂,那么做题就不困难了。在初中物理中,热学主要考察的知识点有比热容、热量与热值、分子热运动、内能、热机等。
例1:(2011•兰州)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物质甲的比热容为(  )

A.2.1×103J/(kg•℃)
B.4.2×103J/(kg•℃)
C.1.2×103J/(kg•℃)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答案:A
思路:由图象可知: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水温度升高60℃需要20min,物质甲温度升高60℃需要10min.所以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关系为:Q水吸=2Q甲吸.由热量计算公式Q=cm△t,得:c=Q/m△t∴c水=2c甲.又∵c水=4.2×103J/(kg•℃).∴c甲=2.1×103J(kg•℃).故选A.
反思:有关比热容的计算常常结合图像来考,同学们在做这类题时要抓住比热容的定义公式,然后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公式得出未知的结论,这也是是做题的一种常见的思路。


2025-05-23 17:04:02
广告
  • s硕说
  • 好学不倦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例2: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内能增加,温度很高
B.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
C.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
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
答案:B
思路:炎热的夏天,被晒得发烫的柏油路温度很高,洒上水后,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的水蒸气再液化,变成水,自然就要放热,热量都被散发到周围的空气里,使周围空气湿度增加,减缓了身体一部分汗液蒸发.故选B.
反思: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易错题,同学们在做这类题时应仔细斟酌答案,揣摩题意,这样才不会造成理解上的错误。


  • s硕说
  • 好学不倦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例3: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内能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越多
答案:C
思路:本题应选用排除法来做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变化,如:晶体熔化,所以此选项的说法不正确;
B、物体吸收热量和对物体做功,都能使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所以说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是错误的;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增加;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少,所以此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D、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转移量,所以此选项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C
反思: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是一个经常考且易错的知识点,大家在做题时要牢牢把握这三个物理量的定义。温度是物体冷热热程度的标志,温度越高,组成物质的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的总动能越大;内能是所有分子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离开了热传递,就没有热量这个概念.


  • s硕说
  • 好学不倦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下面又是个重头戏
五、电学(包括磁学)
电学是初中物理中极为重要的模块,和力学的重要性基本相同。中考中大约有30%的题考的都是电学。在电学这一模块,考察的知识点较多,较复杂,也非常难理解。但大家只要认真听课,掌握物理方法,由浅入深地学习电学知识,做到步步为营,电学也可以被很好地掌握。在初中物理中电学的考察范围有简单电现象,电路,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生活用电,电和磁等。
例1:(2011•常州)江南特种玻璃厂生产的电控调光玻璃,具有根据光照强度自动调节玻璃透明度的功能.光照增强,施加于玻璃两端的电压降低,玻璃透明度下降;光照减弱,施加于玻璃两端的电压升高,玻璃透明度上升.已知光敏电阻Rx的阻值随光照的增强而变小,R0是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不变,则下列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

答案:A
思路:此题可用排除法来做A、B选项中的电路图,光敏电阻Rx与定值电阻R0串联连接,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知:阻值变小,分得的电压也变小,而光敏电阻Rx的阻值随光照的增强会变小,所以在光照增强时,电路中的光敏电阻Rx两端的电压变小,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变大;而光照增强时,应使玻璃透明度下降;玻璃透明度在玻璃两端的电压降低时会下降;所以玻璃应与两端电压变小的电阻并联,即玻璃应与光敏电阻Rx并联;所以A选项符合要求;
C、D选项中,玻璃与电源并联,它两端的电压不变,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故选A.
反思:此题考察了学生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是一道非常典型的题。对于这类题目的电路图的分析要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按照题意进行分析找出玻璃两端的电压随光照增强而降低的电路图,问题便迎刃而解。


  • s硕说
  • 好学不倦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例2:(2009•威海)如图甲所示,家庭照明灯的一种按键开头上有一个指示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当开关闭合时,只有照明灯发光;开关断开时,照明灯熄灭,指示灯会发出微弱的光,以便夜间显示开关的位置.据此开关的控制特性,能正确表示照明灯(L1)和指示灯(L2)连接方式的电路图是图中的(  )


答案:D
思路:此题仍应用排除法来做。
A、无论开关是否闭合,照明灯(L1)始终发光,不符合题意,该选项错误;
B、无论开关是否闭合,指示灯(L2)始终发光,不符合题意,该选项错误;
C、开关闭合时,照明灯(L1)被短路,不能发光,不符合题意,该选项错误;
D、开关闭合时,指示灯(L2)被短路,不能发光,只有照明灯(L1)发光;开关断开时,照明灯(L1)和指示灯(L2)串联,指示灯会发出微弱的光,符合题意,该选项正确.
故选D.
反思:此题考察了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特点的理解以及对短路的理解。对于此类问题,一般的思路是(1)根据题干要求分析电路中开关的位置和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方式;(2)逐个图进行分析论证,找出符合要求的电路设计.


  • s硕说
  • 好学不倦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例3: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压恒定.闭合开关S1、S2,电压表示数为9V,电流表示数为1.5A;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电压表示数为6V.
求:
(1)电源电压
(2)电阻Rl的阻值
(3)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阻R2的电功率.

解:
(1)闭合开关S1、S2时,电路为Rl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
所以电源的电压U=9V;
(2)电阻Rl的阻值:Rl=U/I1=9V/1.5A=6Ω;
(3)当S1闭合,S2断开时,R1、R2串联;
电路中的电流I’=I1’=U1'/R1=6V/6Ω=1A,
R2两端的电压U2=U-U1′=9V-6V=3V,
R2的电功率P2=U2I′=3V×1A=3W.
答:(1)电源电压为9V;
(2)电阻Rl的阻值为6Ω
(3)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阻R2的电功率为3W.
思路:
1、闭合开关S1、S2时,电路为Rl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路,根据电压表的示数得出电源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Rl的阻值.
2、当S1闭合,S2断开时,R1、R2串联,电压表测Rl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R2两端的电压,根据P=UI求出电阻R2的电功率.
反思: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分清开关的闭合、断开时电路的连接方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 阿璇Z嚓子
  • 作舍道旁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是来看图片的,物理君炒鸡萌~\(≥▽≤)/~


2025-05-23 16:58:02
广告
  • s硕说
  • 好学不倦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例4:小明观察了市场上的测重仪后,设计了如图四个电路(R是定值电阻,R1是滑动变阻器,电源两极间的电压恒定),其中能实现体重越大,电表示数越大的电路图是(  )

A B C D
答案:A
思路:本题应选用排除法来做
A、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当压力增大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分压作用可知,变阻器分得的电压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A选项符合题意;
B、电流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流表将滑动变阻器短路,并且电流表示数不随人体重的改变而改变,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因为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而电源电压不变,所以无论压力增大还是减小,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电路为串联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压力增大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减小,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反思:明确电表的测量对象是解题的基础,熟练应用欧姆定律、串联分压原理来分析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 74回复贴,共5页
  • ,跳到 页  
<<返回西北师大二...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