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年初二(2月11日)起,都市爱情剧《爱情自有天意》将于每晚7点半在深圳卫视全国首播,该剧由戚薇、陈赫、娄艺潇、谢佳见、张丹峰、热依扎六大美女帅哥联袂上演,为观众讲述了三大美食家族的六位子女上演的一出情感纠葛故事。凭借一首《外滩十八号》出道,惯以精明、干练职场女强人出现的戚薇,这次化身清纯公主,并带来一场“虐心”大戏。昨日,戚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坦言,其实生活中自己就是一个男孩子的性格,虽是演员,但想做一个真实的人,只是为了红或者出名,这个出发点就不对。而聊起出道以来的多段绯闻,戚薇的态度则格外大方,“只要你们喜欢就随便传,我不介意。 ”
“戏真”——偶像剧也要做功课 不少人认为,偶像剧最好演——只要男的帅,女的靓,再配上狗血的剧情,关注度自然有,演技神马的,反倒没人在乎。戚薇出道以来,主演的90%的剧集都是偶像剧,可在她看来,演偶像剧也会痛苦,也会压力山大,因为她想演得真实。这次在由“精油皇后·玫瑰人生”独家“剧”献的都市爱情偶像剧《爱情自有天意》中,戚薇又塑造了程曦这个角色。说起跟过往荧屏形象的不同,戚薇颇有感慨。 “《爱情自有天意》是一部时尚偶像剧,但这次演的程曦跟我之前的角色有很大不同。以前演的都是职场丽人、女强人,属于外刚内柔型的,而程曦则恰好相反,是外柔内刚,是真正内心强大的女生。程曦比以往的任何角色都要虐心,因为她要承担的太多了,要顾全的太多了。这个角色有很多内心戏,所以演之前我也做了大量的功课。”戚薇继续解释说,“我读了很多关于心理方面的书籍。因为程曦经历的事情,有很多在现实中,是你一辈子都不会遇到的。所以我必须要去揣摩这个角色的心理,人在遇到那样一种致命打击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一个反应。”戚薇坦言,“这部戏一开始大家谁都不知道结局,演到最后,其实这个角色带有很大一部分我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角色演着很累,演一个程曦就足够了,以后我也不会出演这样的角色。 ”
“情真”——光想着出名,出发点就不对 2006年,戚薇参加选秀节目出道,凭借一首《外滩十八号》闯出名气。就在人们以为戚薇会以歌手的身份走下去时,她却选择出演偶像剧来延续自己的演艺生涯。在《夏家三千金》爆红后,戚薇又接连出演《爱情睡醒了》、《无懈可击之高手如林》等偶像剧,而她留给人们的身份标识,也从一个选秀歌手,逐渐变为一名偶像剧演员。 说起从歌手到演员的身份转换,戚薇表示,“歌手变成演员,需要心理上的转变。音乐跟我如影随形,即使当了演员,也不会丢掉。我在演出过的剧集里,力所能及地演唱主题曲、插曲、片尾曲,我就是想告诉大家,戚薇是演员,也是歌手。 ”而被问到是否因为当歌手成名路更艰辛才选择去拍戏时,戚薇有着自己的理解,“看你想要什么。如果只是为了红或者出名,我觉得这个出发点就不对。我目前的感受是,做自己喜欢、高兴的事。演戏是让我最开心的事,所以我当了演员。我不管别人说演戏会不会变得更好,当然能变得更好是最好的,我自己开心就好。 ”
“路真”——演什么不重要,喜欢就好 戚薇、唐嫣、刘诗诗、杨幂,曾被外界誉为内地新四小花旦。不过,和其他三人相比,戚薇的戏路相对较窄,主演的剧集几乎全部为偶像剧,而角色也有重复之嫌,多为职场丽人、时尚女强人等。但说起外界给自己冠上的“花旦”头衔,戚薇笑言,“关于四小花旦,我之前已经看到过无数个版本,不知道哪个最权威。不过我很荣幸能位列其中,最起码说明你的努力和成绩被大家看见了,关于四小花旦,我觉得这不是框架,也不是互相比较的对象,自己努力就好,做好分内事就好。 ” 而说到外界对自己 “演偶像剧太多,戏路过窄”的质疑,戚薇回应道,“我完全不担心,我不是学表演的,我不是职业演员,我就是要挑我喜欢的角色,我就是要挑精彩的角色,我要站在观众的角度上去挑角色。如果我是观众,我就喜欢看这个角色,那行,我就会去演。可能我的初衷比较单纯,没有考虑什么戏路受限。至于是不是偶像剧,只要观众喜欢,我自己喜欢,就行了。 ”
“人真”——任何绯闻都无所谓 戚薇自称“戚哥”,她说自己有着男孩子的性格。她不喜欢拐弯抹角,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温柔、性格火爆的女子,却几乎在每一部剧集拍摄完成后,都会有新的绯闻传出,从胡歌到邱泽,都曾登上娱乐媒体的头条。谈及绯闻,戚薇大方回应:“我觉得很正常。对我自己来说,还好,我属于对这方面屏蔽得比较好的人。对外界来说,传绯闻很正常,比如你演一对情侣,你要酝酿这个情绪,演得很真实的时候,观众会说,真的在一起就好了。所以有绯闻传出,我从来不去澄清,我不想破坏观众这种美好的想像,观众觉得我跟谁在一起合适,那你就去想像,怎么想都行,私生活我自己去料理就好。 ” 跟其他很多明星不一样的是,戚薇似乎从未去主动澄清这些绯闻,由此也引发另一种质疑声:这些绯闻其实是戚薇自己制造出来的,是炒作。对此,戚薇笑言:“只要你们喜欢就随便传,我无所谓。媒体或观众觉得我跟谁是一对,那就尽量发挥,高兴就好。身在娱乐圈,这点娱乐精神都没有,那就不用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