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良
创业艰难坎坷多
苦兵十五信八年,
军中熔炉智慧填;
文凭争得流辛泪,
精勤奋发创业难。
开篇
人或曰继祖福禄,或曰个人创造。
我是一个农家子弟,听祖辈人传说家族中只出一个秀才。因家中子女多,我被过继给大伯家。在那红彤彤、仅靠每天挣工分只划毛把钱的年代,大伯家只大伯、大娘、顺姐和我4人,要比那人口多的强。
大娘是一个非常会算计的人,又善交事缘,但由于大伯长期患心脏病,使家中经济十分拮拘。同我上中学的顺姐只好被迫辍学参加农村劳动。我是一男孩儿,他们都寄予我希望,让我继续上学。从那时起,我蒙发了艰苦中追求向上、出人头地的念头。
农村的孩子,要想有奔头,只有出外当兵创事业的盼望,我选择出外当兵。
那年月,独子不让外出当兵,更何况我是过继给大伯家。1970年我就参加了征兵体验。本大队到县体检站15名青年,验上12名,加之大伯在其时病逝,我的希望破灭。1972年冬季征兵,又给了我一次机遇。这次机遇我没有放过。
苦兵奋斗十五生
1972年我在县红光高中高三上学,虽然我过继给大伯为独子,可一心想奋发的我还是毅然应征入伍。
好在从军的地方走的不远,只是在离家几百里地的信阳。
我记得从信阳火车站下车,天下起了毛毛细雨,步行到军营。第二天一大早起来看到一座座高楼便是信阳陆军学校兵营。就这样新兵生活开始了。
一个连住在一层楼的大房间内,铺的是稻草通铺。一个连队大约120人居住在一起。吃的主要是大米,偶尔吃顿馒头。农村来的孩子,只要有菜都行。菜是大锅煮,米常常有加生的。慢慢地我的胃夜间隐隐作疼,我向班长严永林讲了,他说:“你可能得了胃病,主要是吃不惯加生的大米。没办法,人员多,做饭不可能一样熟”。就这样,我和其他老兵一样患上了胃病。
新兵训练三个月是艰苦的,眼睁睁地等待着下连队终于到来。我记得很清,那天,在团部门前的大操场上分兵。一个个被点名分走了,。我们一个村同来的4个人3个被叫走了。也不点了,只见一个穿四个口袋上衣的军官,吹了一声口哨,大声说:“大家集过来吧,你们被工兵连全包了”。我一听工兵连,是多么不好听的名称呀,我看到其他同志也是一脸子不高兴。
不久,我们接到到桐柏毛集进行营建的命令。没有车辆,我们背着背包步行出发。顺着信阳到明港的大道缓缓的行进着,不时还喊着口号。由于新兵没有进行过长距离训练,不少同志脚上打了泡,我也一样,脚上打了两处泡,我吃力地走着,不一会,听前方带队的说:“车来接了”。我们被推上了军用卡车,也不知是没做过车的原故,身体好受多了。
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毛集,在向前走,我们在一个叫前楼村下了车。
我们被分住在前楼村一位老乡家中,两间草房,刚好住下我们三班。村前有条沙河,连队食堂设在村东头。
我们的任务是在山冈上自建营房,一遍较大的山冈,听说是391演习,军区首长在飞机上发现的这片山冈。
我们连的具体工作是用山石砌一米的地基和山石墙。请来有湖北大悟山里人专砌石头墙,不成形状、大小不一的山石,经过他们一敲打,用白灰一砌,也就成了坚固的墙。
我们整天与石头打起交道,我体重45公斤,经过磨练,慢慢也长了力气,百把斤重的石头一搬就起,干的活重,吃的也就多了。记得那天,连里包了我们爱吃的肉包子,1 个就有2-3两重,我一口气吃了12个,想都不敢想。身上穿的是部队发的老兵穿满年限的旧军服,有的屁股就有了漏洞,那时候什么也不想,只想吃顿面饭,晚上看场电影。
曾记得我们在前楼山村前的河滩上围田种的片片花生,还有那半山腰开垦种植的菜地。那时叫付业生产,来弥补生活费用上的不足。在那半山腰,有一天我干活困乏,不知不觉中躺在山坡的菜地边睡着了,我作梦梦见了太阳高高升起,听人说,作梦梦见太阳就意味着自己前程有了希望,我内心充满喜悦,我等待着我出头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