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评论]英雄无奈是多情--评《李卫辞官》中的傅恒 作者:米亚米亚 春眠水月
世事云千变,浮生梦一场。人生就是这样,每回望一次 仍不住唏嘘长叹。
历史上的傅恒自乾隆十年进军机处,乾隆十四年成为首席军机大臣,到其病逝的乾隆三十五年,其在军机处的时间长达二十五年,其中任首席军机大臣长达二十年之久。这个时间要比李辞中傅恒当上中堂的时间要晚至少十多年左右。不过,电视不等同历史,小小拉近些,也不算大事。更何况,如不这样,这个三角斗法就没法形成了。乾隆与李卫,一个年少自负,心高气傲;一个历尽官场,老而弥滑,中间若无傅恒这个缓冲地带,只怕非斗个热闹不可了。
历史上,傅恒是乾隆孝贤皇后的亲弟弟,正牌小舅子,年少富贵自是不待言。很难想象,历史上的傅恒会是李辞中这样的纯良,甚至有点憨厚的样子。
然而,这个傅恒不仅让大多数人接受了,而且让人觉得可敬可疼。就象当我们在一天的厌倦和疲乏中,忽然抬头看见窗外隐约的春绿之意,会不由得一笑,洗去满心的尘埃。这便如傅恒的表字春和,给人以一种温柔而和悦的感觉。如果有像他那样的朋友在身边,感觉就是这样的一种幸福吧。
但是,就是因为这样的个性,注定了他在官场中,必居弱势的一面,尽管他官居极品,位极人臣,所受的委屈与无奈,却比任何人都来得多。上自皇帝、傅贵妃,下到鄂中堂、李卫等,都曾或多或少让他受过气。中堂做到傅恒这份委屈上,也真少见。
李辞中,傅恒在复爵廷议上力主恢复八爷九爷的爵位,显然是出自上意,鄂中堂等一班老臣为各自利益打算,竭力反对,被傅恒据理反驳,无言以对时,就攻击傅恒年纪太轻,“少不更事”。在清朝,极讲究资历和面子,敬老尊贤,傅恒虽然已经是中堂,身份相当,但年纪足当鄂中堂的孙辈,即使再有道理,也只能闭口。若非皇帝解围,当场就下不来台了。身为首辅大臣,却受这样的闲气,真是够委屈。
其实在这个廷议上,由傅恒提出翻案,引起群臣攻击是必然的,傅恒也肯定是清楚的。但是小皇帝刚刚登基,在朝中根基不深,明知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傅恒还是义无返顾,一身担之。就这情份,即可见之他的为人,以及对乾隆的忠心了。也难怪皇帝立时为他解围。说白了,傅恒受的闲气,都是为皇帝受的。
反观李卫的作法,借什刹海血案脱去干系,明哲保身,确实高明。
这个时候,李卫并未对傅恒另眼相看,将他归属于小皇帝一党,当他发现什刹海血案真相是一个烫手山芋时,他第一个想到可利用的人,就是傅恒。
李卫,此时活似一只有九条尾巴的狐狸,抓着老实白兔似的傅恒,死命往火坑里扔,搞的小恒同学想不下水都难。果然三招两式,就被绕进去了。直到事后小皇帝点穿,才知上了李卫的当。但是傅恒也未计较,只不过说了句:“那肯定苦活儿累活是我们的,好差事准都会留给您李大人的”。
世事云千变,浮生梦一场。人生就是这样,每回望一次 仍不住唏嘘长叹。
历史上的傅恒自乾隆十年进军机处,乾隆十四年成为首席军机大臣,到其病逝的乾隆三十五年,其在军机处的时间长达二十五年,其中任首席军机大臣长达二十年之久。这个时间要比李辞中傅恒当上中堂的时间要晚至少十多年左右。不过,电视不等同历史,小小拉近些,也不算大事。更何况,如不这样,这个三角斗法就没法形成了。乾隆与李卫,一个年少自负,心高气傲;一个历尽官场,老而弥滑,中间若无傅恒这个缓冲地带,只怕非斗个热闹不可了。
历史上,傅恒是乾隆孝贤皇后的亲弟弟,正牌小舅子,年少富贵自是不待言。很难想象,历史上的傅恒会是李辞中这样的纯良,甚至有点憨厚的样子。
然而,这个傅恒不仅让大多数人接受了,而且让人觉得可敬可疼。就象当我们在一天的厌倦和疲乏中,忽然抬头看见窗外隐约的春绿之意,会不由得一笑,洗去满心的尘埃。这便如傅恒的表字春和,给人以一种温柔而和悦的感觉。如果有像他那样的朋友在身边,感觉就是这样的一种幸福吧。
但是,就是因为这样的个性,注定了他在官场中,必居弱势的一面,尽管他官居极品,位极人臣,所受的委屈与无奈,却比任何人都来得多。上自皇帝、傅贵妃,下到鄂中堂、李卫等,都曾或多或少让他受过气。中堂做到傅恒这份委屈上,也真少见。
李辞中,傅恒在复爵廷议上力主恢复八爷九爷的爵位,显然是出自上意,鄂中堂等一班老臣为各自利益打算,竭力反对,被傅恒据理反驳,无言以对时,就攻击傅恒年纪太轻,“少不更事”。在清朝,极讲究资历和面子,敬老尊贤,傅恒虽然已经是中堂,身份相当,但年纪足当鄂中堂的孙辈,即使再有道理,也只能闭口。若非皇帝解围,当场就下不来台了。身为首辅大臣,却受这样的闲气,真是够委屈。
其实在这个廷议上,由傅恒提出翻案,引起群臣攻击是必然的,傅恒也肯定是清楚的。但是小皇帝刚刚登基,在朝中根基不深,明知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傅恒还是义无返顾,一身担之。就这情份,即可见之他的为人,以及对乾隆的忠心了。也难怪皇帝立时为他解围。说白了,傅恒受的闲气,都是为皇帝受的。
反观李卫的作法,借什刹海血案脱去干系,明哲保身,确实高明。
这个时候,李卫并未对傅恒另眼相看,将他归属于小皇帝一党,当他发现什刹海血案真相是一个烫手山芋时,他第一个想到可利用的人,就是傅恒。
李卫,此时活似一只有九条尾巴的狐狸,抓着老实白兔似的傅恒,死命往火坑里扔,搞的小恒同学想不下水都难。果然三招两式,就被绕进去了。直到事后小皇帝点穿,才知上了李卫的当。但是傅恒也未计较,只不过说了句:“那肯定苦活儿累活是我们的,好差事准都会留给您李大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