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军吧 关注:3,817贴子:8,029

回复:中国远征军的珍贵照片(siqianshao)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45年1月22日,中国驻印军新1军新38师第113团与中国远征军第53军第116师在缅甸木司会师,一同升起一面青天白日旗。摄影师:怀特。美军通信兵(U.S.Army Signal Corps)拍摄。


IP属地:江苏62楼2013-02-04 16:40
回复

    1945年2月26日,中国驻印军第50师副师长正在命令1个侦察排前出巡查。摄影师:谢瑞尔。美军通信兵(U.S.Army Signal Corps)拍摄


    IP属地:江苏63楼2013-02-04 16:41
    回复

      1945年2月24日,缅甸战事大局已定,中国驻印军坦克第1营正在经过缅甸腊戎向前方挺进继续扩大战果。美军通信兵(U.S.Army Signal Corps)拍摄。华盛顿国防部公共关系局准予公开。


      IP属地:江苏64楼2013-02-04 16:41
      回复

        1945年3月2日,在中国腾冲,1名美军摩托车手让中国儿童搭乘顺风车。美军通信兵(U.S.Army Signal Corps)拍摄。华盛顿国防部公共关系局准予公开。


        IP属地:江苏65楼2013-02-04 16:42
        回复

          美军火神特种部队的1名士兵刚刚从缅甸来到昆明。在等待车辆的时候,他在和1个中国小男孩聊天。


          IP属地:江苏66楼2013-02-04 16:42
          回复

            1945年2月5日,印缅战前司令及中国驻印军总指挥丹.索尔登中将和中国远征军司令卫立煌在木司检阅已经胜利会师的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陪同的有新1军军长孙立人和远征军副司令黄琪翔中将。


            IP属地:江苏67楼2013-02-04 16:42
            回复

              “驼峰航线”是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一条主要的空中通道,始于1942年,终于二战结束,为打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进入中国,航线全长500英里,地势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在这条世界上最危险的航线上有近六百架飞机坠毁,超过一千人牺牲,在中国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上有二千二百个美国人的名字,这些年轻的美国飞行员,把他们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中国的天空。他们什么都没有留下,唯一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只有纪念碑上这些名字。 图为1945年10月2日,一架B-24轰炸机沿着著名的“驼峰航线”飞跃喜马拉雅山山脉。虽然这张照片摄于战后,但是却非常直观的体现出了驼峰航线的艰险。


              IP属地:江苏68楼2013-02-04 16:43
              回复

                随着滇缅印大反攻进入尾声,中国方面决心投入新6军,第18军,第74军等精锐部队在湖南芷江与日军进行一次大决战,1944年12月11日,运输机将在缅甸作战的新6军空运中国湖南参加芷江会战。图为1名新6军士兵在云南沾益将一匹军马从飞机上牵下。(云南沾益是新6军去湖南参战的途中的1个中转站)


                IP属地:江苏69楼2013-02-04 16:43
                回复

                  1945年6月5日,空运回国的中国驻印军新6军在湖南芷江向日军发起反击。图为新6军的105毫米榴弹炮阵地。美军通信兵(U.S.Army Signal Corps)拍摄。


                  IP属地:江苏70楼2013-02-04 16:43
                  回复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新6军作为中国军容最好的部队将到南京接受日军投降。图为1945年9月5日,中国驻印军新6军27000人从湖南芷江空运南京。


                    IP属地:江苏71楼2013-02-04 16:44
                    回复

                      在抗战当中,中国以一个年财政收入几亿美元的国家,与日本进行长期战争,除了可以勉强维持轻武器和口粮以外,其他诸如被服,副食,医疗,运输,通讯,重武器和运输等等都只能是将就,在前线的国军士兵绝大部分都是草鞋兵,包括精锐的远征军也不例外。图为1945年2月26日,在昆明的炮兵训练中心,1名中国士兵在编织草鞋。


                      IP属地:江苏72楼2013-02-04 16:44
                      回复

                        1945年1月23日,在缅甸南坎以东20英里的木司,中国驻印军新1军的士兵与1名中国远征军士兵相遇。中国远征军的被服是国内供应,而中国驻印军的被服是美国供应的。两者从外表来看相差极大,当时中国300个师,也只有驻印军区区几个师能有如此待遇。


                        IP属地:江苏73楼2013-02-04 16:45
                        回复

                          8年抗战中国军队惨重的伤亡,极为低下的待遇和几近于无的军饷都让这支军队在征兵上困难重重,所以在这场战争中,在中国军队的序列中有很多对待遇要求不高,服从命令,但是年纪很小的少年兵,甚至是儿童兵。1944年9月2日,这是中国驻印军新6军第14师42团的,年仅12岁的云南小兵李贝乐,他已经入伍1年,是一位冲锋枪手,这个孩子将和其他的少年兵一起翻越热带山林,走向战场。


                          IP属地:江苏74楼2013-02-04 16:45
                          回复

                            在松山战役结束后曾有参战日军回忆,当中国军队开始冲锋的时候,他听到了很多稚嫩的喊杀声,随后大量12岁到15岁的中国少年兵向日军的交叉火力猛扑上来。图为1944年11月23日,少年兵李占宏在对着镜头微笑,那时他刚刚年满13岁,但已经入伍2年了。虽然只是一个孩子,但他在历史的相册上留下了自己的影像。


                            IP属地:江苏75楼2013-02-04 16:46
                            收起回复

                              1944年12月5日,这是一位重装在身的年仅10岁的隶属于新6军的中国少年兵。正在准备从缅甸密支那乘运输机回国。参加中国对日本军队的最后一次大会战,芷江大会战。美军通信兵(U.S.Army Signal Corps)拍摄。


                              IP属地:江苏76楼2013-02-04 16: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