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基督教是个庞大的组织,遍及全世界,分支及系统多样,今天,我们要来探究古老的部份,将上朔五牧首共治时期。
在罗马帝国后期的教父时代,逐渐形成有五个城市的教会领导人对邻近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的威望比传统的地方教会领导者"主教"还要高,被称为"牧首",或"宗主教"(希腊语:∏ατριάρχης,拉丁语:Patriarcha),这包括罗马帝国的五个重要城市: 西方一个:罗马,东方四个:君士坦丁、安条克、亚历山大里亚、耶路萨冷,这基本上,东方比西方还要多,一方面,东方在当时比西方的人口多与经济还要好,二方面,东方比西方还要古老,所以流派比较多,这五个俗称"使徒传教地"各有不同的传程,这时期形成五牧首共治时代,当罗马帝国末期教义争吵开始之后,逐渐分裂,形成一个个不同的教会,直至今日。
在基督教颇为慢长的历史中,有几次主要的分裂:
一般而言,就早期来讲,基督教从少数人的信仰转变成多数人的信仰之后,就产生分裂,早期反对主流派的教义的教会今日大多统称东方正统教会( Oriental Orthodoxy Church),这是为区别稍后的基督正教会(Orthodox Church),这是因为,早期基督教派因为内部教意歧异,所以出现所谓的"大公会议",试图讨论出大家都认同的教义。
大致上,对基督教内部有重大影响的大概有七次,也就是前七次。
第一次: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公元325年)
第二次: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公元381年)
第三次:以弗所公会议(公元431年)
第四次:迦克墩公会议(或称卡尔西顿会议)(公元451年)
第五次: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公元553年)
第六次:第三次君土坦丁堡公会议(公元680年-681年)
第七次: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公元787年)
这七次中,一派是最早分出去的,只承认前两次的神圣使徒大公叙利亚东方教会(ܥܕܬܐ ܩܕܝܫܬܐܘܫܠܝܚܝܬܐ ܩܬܘܠܝܩܝ ܕܡܕܢܚܐ ܕܐܬܘܪ̈ܝܐ ),也就是所谓的东方叙利亚礼,接著是承认前四次的,所谓东方正统教会,大致上有埃及科普特教会(Coptic Orthodox Church )、亚美尼亚使徒教会(Armenian Apostolic Church)、衣索匹亚正教会(Ethiopian Orthodox Tewahedo Church)、南印度的马兰卡教会(Indian (Malankara) Orthodox Church)。
一般称东正教的"基督正教会",则承认前七次,往后的大公会议便不承认了,东正教与天主教分裂,一般在历史上称为大分裂,这次分裂宣告了,东西教会永久的分裂,时间在1054年7月14日,枢机主教亨拜(Humbert)为首的协调团进入圣索非亚大教堂对当时的君士坦丁堡牧首(∏ατριάρχης)抗议,将开除教籍的判书放到祭台上,当时的君士坦丁牧首弥格耳不肯屈服,当众把教宗送来的诏书烧毁。随后,罗马教宗和君士坦丁堡牧首互相开除对方的教籍,标志著基督教正式分裂为罗马公教和希腊正教。
稍后,大家都知道的,1517 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订出了九十五条论纲,开起了一连串的宗教改革,随后便出现了基督新教,以别於罗马公教会。
当然,这只是简述,我们现在来探讨,五牧首时代留下的遗产,这五个重要地位,传程下来几个重要职位.
首先,毫无疑问的,对世界有相当影响的是 【罗马教宗】
在罗马的宗座传统上被认为是传程至耶稣所称的"教会的磐石",其年纪最大的弟子,使徒彼德(伯多禄),今日,领导著今日最为庞大的教会"(罗马)普世公教会",其当下全称是:
罗马主教、耶稣基督代表、宗徒长之继承人、普世教会最高教长、义大利首席主教、罗马教省总主教及都主教、梵蒂冈城邦元首及天主众仆之仆
在罗马帝国后期的教父时代,逐渐形成有五个城市的教会领导人对邻近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的威望比传统的地方教会领导者"主教"还要高,被称为"牧首",或"宗主教"(希腊语:∏ατριάρχης,拉丁语:Patriarcha),这包括罗马帝国的五个重要城市: 西方一个:罗马,东方四个:君士坦丁、安条克、亚历山大里亚、耶路萨冷,这基本上,东方比西方还要多,一方面,东方在当时比西方的人口多与经济还要好,二方面,东方比西方还要古老,所以流派比较多,这五个俗称"使徒传教地"各有不同的传程,这时期形成五牧首共治时代,当罗马帝国末期教义争吵开始之后,逐渐分裂,形成一个个不同的教会,直至今日。
在基督教颇为慢长的历史中,有几次主要的分裂:
一般而言,就早期来讲,基督教从少数人的信仰转变成多数人的信仰之后,就产生分裂,早期反对主流派的教义的教会今日大多统称东方正统教会( Oriental Orthodoxy Church),这是为区别稍后的基督正教会(Orthodox Church),这是因为,早期基督教派因为内部教意歧异,所以出现所谓的"大公会议",试图讨论出大家都认同的教义。
大致上,对基督教内部有重大影响的大概有七次,也就是前七次。
第一次: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公元325年)
第二次: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公元381年)
第三次:以弗所公会议(公元431年)
第四次:迦克墩公会议(或称卡尔西顿会议)(公元451年)
第五次: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公元553年)
第六次:第三次君土坦丁堡公会议(公元680年-681年)
第七次: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公元787年)
这七次中,一派是最早分出去的,只承认前两次的神圣使徒大公叙利亚东方教会(ܥܕܬܐ ܩܕܝܫܬܐܘܫܠܝܚܝܬܐ ܩܬܘܠܝܩܝ ܕܡܕܢܚܐ ܕܐܬܘܪ̈ܝܐ ),也就是所谓的东方叙利亚礼,接著是承认前四次的,所谓东方正统教会,大致上有埃及科普特教会(Coptic Orthodox Church )、亚美尼亚使徒教会(Armenian Apostolic Church)、衣索匹亚正教会(Ethiopian Orthodox Tewahedo Church)、南印度的马兰卡教会(Indian (Malankara) Orthodox Church)。
一般称东正教的"基督正教会",则承认前七次,往后的大公会议便不承认了,东正教与天主教分裂,一般在历史上称为大分裂,这次分裂宣告了,东西教会永久的分裂,时间在1054年7月14日,枢机主教亨拜(Humbert)为首的协调团进入圣索非亚大教堂对当时的君士坦丁堡牧首(∏ατριάρχης)抗议,将开除教籍的判书放到祭台上,当时的君士坦丁牧首弥格耳不肯屈服,当众把教宗送来的诏书烧毁。随后,罗马教宗和君士坦丁堡牧首互相开除对方的教籍,标志著基督教正式分裂为罗马公教和希腊正教。
稍后,大家都知道的,1517 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订出了九十五条论纲,开起了一连串的宗教改革,随后便出现了基督新教,以别於罗马公教会。
当然,这只是简述,我们现在来探讨,五牧首时代留下的遗产,这五个重要地位,传程下来几个重要职位.
首先,毫无疑问的,对世界有相当影响的是 【罗马教宗】
在罗马的宗座传统上被认为是传程至耶稣所称的"教会的磐石",其年纪最大的弟子,使徒彼德(伯多禄),今日,领导著今日最为庞大的教会"(罗马)普世公教会",其当下全称是:
罗马主教、耶稣基督代表、宗徒长之继承人、普世教会最高教长、义大利首席主教、罗马教省总主教及都主教、梵蒂冈城邦元首及天主众仆之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