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吉他带回了家。为了彻底把吉他清洗干净,他甚至拿药水擦拭。谁知,吉他面却也因此被腐蚀,斑驳得犹如被毁容一般。他心疼得不知所措。
第二天,抱着这把宝贝,他加入了向往以久的乐队。颓废而伤感的几个年轻人的队伍里,从此多了一个身影,一个怀抱着一把破吉他的青春的身影。
初入乐队,他只懂得用耳朵去辨别歌曲的好听与否。对于吉他弹奏的技巧以及音乐的旋律他甚至是一窍不通。这样的他,经常被队友排挤和蔑视。他性格中的阳光刺破了黑暗,也刺痛了属于灰色的队友。
矛盾终于在那一时刻激化。
一次表演结束,乐队的主音吉他手当着众人的面毫无掩饰地骂了他:“你技术太差,永远都成就不了大事。”言语间透露着厌烦和不屑。
这样的话语,这样的神情深深地刺痛了他。没有反驳,没有解释,他转身愤然离去。
他明白了只凭一腔热情和对音乐的热爱是做不好音乐的。
“有一天我会比你弹得更出色!”他暗下决心。
夕阳将他的身影拖得好长好长,那是一个倔强的坚强的身影。
冰凉的球场,孤寂的路灯。一个倔强的身影和一把不甚灵活的木吉他,构成了秋日里一道特殊的风景。他是这景的主角,亦是唯一的欣赏者。
每当疲惫到快要失掉信心时,主音吉他手的话语就会在他的耳边回响,于是他又重新充满动力和信心。
他并没有马上离开那个乐队,逃避不是他的作风。他要在主音吉他手面前证明自己才是最好的。
他的技术在满是老茧的手指中不断飞跃。终于有一天,他敢用同样的语气来和那个主音吉他手说话。而且,乐队里所有的人都心知肚明他已是最优秀的,虽然他只是站在第二吉他手的位置上。
他实现了自己的誓言,骄傲地离开了乐队。在这里,他并不开心。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同样热爱英国摇滚乐并擅长玩架子鼓的叶世荣,他们决定组成一支属于自己的乐队——这就是最初的Beyond。除了他们两个人,还有一名队友叫邬林。
他拥有了自己的乐队,也有了自己的天地。
那一年是1983年,乐队组成不久,香港娱乐刊物《吉他杂志》决定举办一场音乐大赛。
他听到心底的那根弦在颤动,让他恍惚,一种蠢蠢欲动的兴奋将他整个包裹。
为了这两场比赛,三个人投入了全部的精力。
在一间与世隔绝的地下室里,他们没日没夜地排练。几箱泡面成了维持基本生存的必需品。每天只用最少的时间来睡觉和吃饭。
密不透风的空间,潮湿难耐。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三个人坚持着。
比赛的日子终于到了。家驹、世荣、邬林镇定自若全情投入。Beyond在众多的地下乐队中脱颖而出。
“最佳乐队奖”的头衔无置可否地戴到了Beyond头上。
闪光灯的强光不停地闪烁在奖杯上,光芒却不及他笑容的十分之一。
他的摇滚梦刚刚开始。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