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歌的白玉堂系列的后记自述:
后记
这个故事取材于《三侠五义》这部书。这部书我还是在1973年读到过的。那时候正在闹文革,几乎没有什么书可读,我记得那部书是一个工友偷偷找来,大家神神秘秘地传着看的。我现在还记得,工友只给了我两天的时间。当时读得酣畅淋漓,两天一夜读下来了,很想再读一遍,但是后边等着看这本书的工友一大堆呢。所以就没有能再读第二遍。我记得当时那本书已经破了,前边和后边都短了几页。当时大家还为后来的结局猜测了好一阵子呢。第二次看这本书时,已经是八十年代了。当时书店里的书已经很多了,但我还是买了一本《三侠五义》,回去读了,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回当年读这本书那种感觉了。
《三侠五义>对白玉堂这个人的塑造和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日堂在书中不是武功最高,但他的性格极为鲜明。与之相比的展昭、欧阳春等人,作者着墨很多,但都不如白日堂写得好,在第二次读《三侠五义》时,我有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可以把白日堂单独拿出来写一写呢?这也许是我写这本书的最初冲动吧,但当时就是有过这样一个念头,并没有动手写,一直就放下来了。
1997年冬天,我去北京出差,我同待我如兄弟一般的王占军大哥谈起了这个念头,他鼓励我写出来。我问他:"行吗?"他笑道:"只要你写得好看就行。"占军大哥一直非常关心我的创作,我对他的意见一直近乎于言听计从,所以我回来就写了《白日堂传奇》之一。一口气写了七万字。正在这时候,野莽先生找我邀稿,写一个好看的古时候的人物。我问他写谁,他让我写梁红玉,我说梁红玉可以写,写别的行吗?他问我写谁,我就说了白日堂,野莽先生很高兴,此事就定了下来。但后来情况变化了.野莽先生说七万字不行,他让我写十二万字。这就给我增加了难度。我必须把原来的结构打散,重新编织故事。就匆匆忙忙赶写,就写成了这个样子。书名原来-1《白玉堂传奇》,野莽先生嫌这个书名太俗,他替这本书改了一个名字,《黑天白日》,我认为改得非常好。这个书名给这本书提了亮色。
把白玉堂这个人物进行再创作,难度是有的,首先要打破作者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白玉堂观念",在写作中,我把展昭欧阳春颜查散等人的身份性格都变化了。如颜查散这个人,已经不是原《三侠五义》中的那个颜查散,他变成了一个武功高强的王爷的化名。再如丁家兄弟的描写上,我基本已经离开了(--侠五义》的原义。在故事上,除去保留了五鼠闹东京这一众人都熟悉的情节,别的都一概没有用《三侠五义》的故事。这或许能给读者阅读时带来一些新鲜感。
还要说明的是,《黑天白日》只是我的《白玉堂传奇》系列的第一部。关于《白玉堂传奇》我计划多写几本,到《黑天白日》出版之后,我的第二部《血色黄金》,第三部《开封疑案》也即将完稿。第四部第五部也都在写作进行当中。这种小说作者写起来愉快,我相信读者也会阅读得愉快。
《黑天白日》就要出版了,至于我为什么,要写这一类的小说,一些关心我的朋友常常问我。为此我和野莽先生有过一次谈话,野莽先生的意见是,即现在好看的小说越来越少,或者说,小说在某种意义上陷入了绝境。我说,就我本人而言,我喜欢通俗文学,更喜欢自己的作品和朋友的作品中能多一些具有民族特色和风格的东西。通俗文学从来都拥有广泛的读者,我们不能总把它说成"浅薄"和"低俗",那是一种误解。通俗从来都是好事情,可读性更是作家们应该注意的问题。不管怎么样,一本小说如果让读者读起来愉悦,至少它就应该是成功的了。
后记
这个故事取材于《三侠五义》这部书。这部书我还是在1973年读到过的。那时候正在闹文革,几乎没有什么书可读,我记得那部书是一个工友偷偷找来,大家神神秘秘地传着看的。我现在还记得,工友只给了我两天的时间。当时读得酣畅淋漓,两天一夜读下来了,很想再读一遍,但是后边等着看这本书的工友一大堆呢。所以就没有能再读第二遍。我记得当时那本书已经破了,前边和后边都短了几页。当时大家还为后来的结局猜测了好一阵子呢。第二次看这本书时,已经是八十年代了。当时书店里的书已经很多了,但我还是买了一本《三侠五义》,回去读了,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回当年读这本书那种感觉了。
《三侠五义>对白玉堂这个人的塑造和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日堂在书中不是武功最高,但他的性格极为鲜明。与之相比的展昭、欧阳春等人,作者着墨很多,但都不如白日堂写得好,在第二次读《三侠五义》时,我有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可以把白日堂单独拿出来写一写呢?这也许是我写这本书的最初冲动吧,但当时就是有过这样一个念头,并没有动手写,一直就放下来了。
1997年冬天,我去北京出差,我同待我如兄弟一般的王占军大哥谈起了这个念头,他鼓励我写出来。我问他:"行吗?"他笑道:"只要你写得好看就行。"占军大哥一直非常关心我的创作,我对他的意见一直近乎于言听计从,所以我回来就写了《白日堂传奇》之一。一口气写了七万字。正在这时候,野莽先生找我邀稿,写一个好看的古时候的人物。我问他写谁,他让我写梁红玉,我说梁红玉可以写,写别的行吗?他问我写谁,我就说了白日堂,野莽先生很高兴,此事就定了下来。但后来情况变化了.野莽先生说七万字不行,他让我写十二万字。这就给我增加了难度。我必须把原来的结构打散,重新编织故事。就匆匆忙忙赶写,就写成了这个样子。书名原来-1《白玉堂传奇》,野莽先生嫌这个书名太俗,他替这本书改了一个名字,《黑天白日》,我认为改得非常好。这个书名给这本书提了亮色。
把白玉堂这个人物进行再创作,难度是有的,首先要打破作者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白玉堂观念",在写作中,我把展昭欧阳春颜查散等人的身份性格都变化了。如颜查散这个人,已经不是原《三侠五义》中的那个颜查散,他变成了一个武功高强的王爷的化名。再如丁家兄弟的描写上,我基本已经离开了(--侠五义》的原义。在故事上,除去保留了五鼠闹东京这一众人都熟悉的情节,别的都一概没有用《三侠五义》的故事。这或许能给读者阅读时带来一些新鲜感。
还要说明的是,《黑天白日》只是我的《白玉堂传奇》系列的第一部。关于《白玉堂传奇》我计划多写几本,到《黑天白日》出版之后,我的第二部《血色黄金》,第三部《开封疑案》也即将完稿。第四部第五部也都在写作进行当中。这种小说作者写起来愉快,我相信读者也会阅读得愉快。
《黑天白日》就要出版了,至于我为什么,要写这一类的小说,一些关心我的朋友常常问我。为此我和野莽先生有过一次谈话,野莽先生的意见是,即现在好看的小说越来越少,或者说,小说在某种意义上陷入了绝境。我说,就我本人而言,我喜欢通俗文学,更喜欢自己的作品和朋友的作品中能多一些具有民族特色和风格的东西。通俗文学从来都拥有广泛的读者,我们不能总把它说成"浅薄"和"低俗",那是一种误解。通俗从来都是好事情,可读性更是作家们应该注意的问题。不管怎么样,一本小说如果让读者读起来愉悦,至少它就应该是成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