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吧 关注:15,860贴子:279,355

回复:【夷坚志】翻译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写得不好的地方请大家指出来啊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8楼2013-01-28 14:52
回复
    夷坚甲志·卷第二(共14则)
    (02)宗立本小儿
    宗立本,是登州黄县人(今山东烟台的龙口市)。宗氏家族世代为商人,宗立本年纪大了,还没有儿子。绍兴戊寅年(1158年)的夏天,宗立本和妻子贩卖丝帛到达潍州(今山东潍坊市),准备前往昌乐(今山东潍坊昌乐县)。到了夜晚,宗立本还驾着车行走于野外,只好在一间古庙里住宿,几个仆人敲打着梆子,拿着棍棒守卫。第二天早晨,宗立本等人很早就吃过早饭,准备上路,正碰见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跪拜在宗立本的面前,说话伶俐,招人喜爱。宗立本问小男孩是谁家的人,从哪里来的,小男孩应答说:“我是昌邑县(今山东潍坊昌邑市)官吏的儿子,我的父亲叫王忠彦,与母亲都去世了。我被他人收养,把我带到这个地方,悄悄的离开我走了,我没有地方可以去,一定会死于狼虎或鬼怪。”宗立本抚摸着小男孩说:“你愿意跟着我吗?”小男孩对宗立本再三拜谢,感动得流泪。于是宗立本收养抚育了这个小男孩,并为他取名为“神授”。
    小男孩聪明机警,每次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又能用巨大的笔写一丈宽的大字,篆书、隶书、草书,没有学习就能够书写,看见名家字迹或古人字帖,稍微照着模仿一下,就能够书写出其中的奥妙之处。
    宗立本本来是出生于市井之中的一个小人物,于是放弃从商,带着这个小男孩到处游览,使他认识地理,了解世俗民情,希望他以后能够自立。这样过了二年,到了春天,宗立本带着小男孩来到济南章丘(今山东章丘市),碰见一个外国和尚,面貌神武,和尚指着小男孩问宗立本:“你从什么地方捡到他?”宗立本瞪着眼睛说:“这是我妻子亲自生的,你怎么轻率的胡乱问话?”和尚笑着说:“这是五台山五百条小龙之一,遗失已经有三年了,现在才寻找到它,你长时间把它留在身边,一定会出大的祸事。我已经悄悄的施展法术,把它禁锢,它没有办法再伤害人了。”于是和尚要来水,喷在小男孩的身上,小男孩立刻变化成一条小红蛇,盘旋在地上。和尚拿出一个净瓶,叫喊“神授”的名字,小蛇立即跳到净瓶之中。和尚戴上斗笠,也不向宗立本告别就走了。宗立本夫妻对小男孩十分想念,很长时间都不能忘记“神授”。
    淮东(宋淮东路的简称,首府扬州)钤辖(官名,也叫兵马钤辖,掌军旅屯戍、营防守御等职)王易之曾经亲自看见这件奇异的事情。
    龙子(或龙太子,雄性),和龙女(雌性)一样,都能够在龙和人的相貌之间,随意进行变化,大概是因为他们是龙神(变化为成年人形的雄性龙妖,与龙王龙头人身的形象不同,他们是完全是人的形态)或龙母(变化为成年人形的雌性龙妖)的子祠吧,所以具有一般的龙,所不具备的神力。龙神、龙母、龙子、龙女应该是进化成妖精的龙,人形是化身,龙形是原身,都属于中国龙之一族的成员。
    “神授”原型是条红色小龙,红色的龙应属于赤龙(或火龙),成年后应具备吐火的能力,是东方的喷火龙。在干宝的《搜神记》中也有陶安公骑赤龙成仙的故事。

    改了一下格式,以后会尽量插图的。


    30楼2013-01-28 15:02
    回复
      夷坚甲志•卷第二(共14则)
      (03)齐宜哥救母
      江阴(今江苏江阴市)有一个叫做齐三的人,他的妻子欧氏,分娩十分艰难,几乎要死去,最后得以幸免。齐三有一个儿子叫做宜哥,今年六岁,十分聪明懂事。宜哥不忍心母亲受到困难苦楚,便向老人咨询,问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母亲逃脱这样的厄运。有位老人说:“只有道家的《九天生神章》和佛教的《佛顶心陀罗尼》是最佳的办法。”
      齐宜哥立即寻找这两部经书,他从一个精通历史和道家的学者那里,学习背诵两部经书。三天后,齐宜哥能把两部经书默记下来了。于是每天早晨,齐宜哥将两部经书各背诵十遍,背诵时点着香,抬头向天,态度十分虔诚。齐宜哥坚持这样做,过了两年,绍熙元年(1190年),欧氏有了身孕,没有发现疾病的烦恼。十月怀胎,快要生产时,齐宜哥焚香诵经的时候,有人看见十个神人站立在齐宜哥的身旁,奇异的光芒在房间内闪耀,很短的时间,欧氏便将孩子生出来了。
      燕府莱州(今山东烟台莱州市)洋川公的家里,装裱了古今名家的书画,一共十册。苏东坡看过这些书画后,因为看到书画的标签,便在标签后面写道:“高堂素壁,无舒卷之劳;明窗净几,有坐卧之安。”;还在王霭(北宋画家,擅长画佛道人物)的画上题词:“头鬅鬙,耳卓朔,适从何处来?碧色眼有角,明星为出万象闲,外道天魔犹奏乐。错不错,安得无上菩提成等正觉。”
      山谷道人(即黄庭坚,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有诗说:“萧寺吟双竹,秋醪荐二螯。破尘归骑速,横日雁行高。”;又有“拥膝度残腊,攀条惊浅春”。都是出自洋川公养浩堂中所藏古时的书画之中,而现存文集中没有把这些诗记录在册。
      洪迈的父亲洪皓出使北方的时候,宗室弟子赵伯璘曾对我父亲说过,他家里收藏着大年(赵令穰,宋太祖赵匡胤五世孙,北宋画家,擅绘湖边水滨水鸟凫雁飞集的景色,其子就是北宋著名画家赵伯驹)画的风景图两幅,黄庭坚曾在画上,亲自书写了两首绝句;“水色烟光上下寒,忘机鸥鸟恣飞还;年来频作江湖梦,对此身疑在故山。 ”;“轻鸥白鹭定吾友,翠柏幽篁是可人。海角逢春知几度,卧游到处总伤神。”,在现存的文集中也没有记载。
      第一段是一个焚香诵经得到好报的故事,而后面则是对“苏黄”二人诗词的遗补,都不是妖怪的事典。《夷坚志》是一部设计天文、地理、历史、民俗、医学等多方面的志异典籍,对研究宋朝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至今网络上没有白话版,使很多人只闻其名,不知其典,真的是十分遗憾的事情。


      31楼2013-01-28 15:03
      回复
        夷坚甲志•卷第二(共14则)
        (04)陈苗二守
        陈珦,字中玉,郑州(今河南郑州市)人,文惠公(陈元光,唐朝名将,对开发漳州有卓越贡献,据说台湾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祖籍在漳州)的后代。政和年间(1111年——1118年),担任蔡州(今河南驻马店市汝南县,梁祝的故乡)的太守。刚上任视察地方的期间,他去参拜裴晋公(裴度,唐代名相)的庙宇,并读了庙里的《平淮西碑》(裴度在任时主要功绩之一),发现庙中的《平淮西碑》是段文昌(段文昌是武则天曾侄孙,唐穆宗时宰相)写的,陈珦觉得很奇怪,便问知情人。城里有人说:“自从韩文公(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碑文刻在石碑后(唐宪宗特命韩愈撰写一篇《平淮西奉敕撰》,歌颂平淮西的功绩),李诉(唐代名将李晟之子,在平定蔡州的战役中有功)的部下对此碑文不满,认为没有表诉李诉的功劳,而专门夸奖了裴度,于是唐宪宗命令段文昌另外写了碑文,这件事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陈珦听了以后十分生气,心情不能平静下来,当天就把碑文磨平,请善于刻字的人将韩愈所写的碑文刻在石碑上。
        苗仲先,字子野,通州人(今北京市通州),任徐州(今江苏徐州)太守。徐州原来有苏东坡的黄楼碑。当时正赶上崇宁党禁(自崇宁元年1102年——靖康元年1126年,由宋徽宗和蔡京为首,开始对文人集团的一次打击,其中司马光、苏东坡、黄庭坚、秦观等人的文集都被禁止传播)的时期,黄楼碑按令应该毁掉,徐州人爱惜此碑,将碑藏在泗水的水浅之处。政和末年(1118年),禁令稍微宽松,徐州人就把石碑钩出来,重新立在原来的地方。当时立碑的人十分嘈杂,用杵(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敲击石碑声不断,而黄楼(立碑处)和太守府邸相邻,苗仲先讨厌这种敲击发生的噪音,就下令将黄楼碑仍到泗水的水深之处,于是黄楼碑再也不可能重新出现。
        两件事竟然如此相反(一碑失而复得,一碑得而复失)。
        这篇文章为知识贴,一是介绍下平淮西碑,《平淮西碑》之所以有名,其一碑文是出于名家之手,其二是一碑二文,天下少有。一个是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而另一位作者段文昌是武则天曾侄孙,唐穆宗时宰相。之所以产生这样的事情,是因为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宰相裴度率兵平定淮西,但首先破蔡州生擒叛者吴元济的是大将李诉。宪宗命韩愈撰碑文时,韩愈主要是突出了裴度在执行宪宗旨意后的运筹帷幄,引起李诉不满。诉妻(唐安公主之女)进宫诉说碑文不实,宪宗就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文勒石,观点迥然不同。李商隐有《平淮西碑》诗,是完全赞同韩愈观点的,诗中强烈地表达以对《韩碑》被磨去的愤慨,更热情地歌颂了这篇碑文,诗中有:“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蟠以螭”的名句。苏东坡也曾有《平淮西碑》诗:淮西功业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千古残碑人脍炙,不知世有段文昌。二是介绍了崇宁党禁。


        34楼2013-01-29 12:02
        回复
          夷坚甲志•卷第二(共14则)
          (05)鳖报
          承节郎(武官的官名)怀景元,钱塘人(今浙江杭州),宣和初年(1119年),在秀州(今浙江嘉兴)多宝寺为蔡攸(蔡京长子,曾为宋徽宗、宋钦宗时期的宰相)的官署里当差。怀景元生性喜欢吃鳖。有一个士兵擅长做鳖,将要烹饪时,先用刀子砍断鳖的脖颈放血,说这样做出的鳖味道丰富而且美味。
          这个擅长做鳖的士兵,得了,脑袋肿大的不能抬起,走路时一定要先伸处头来。过了很久,病开始蔓延,颈部皮肤上的肉开始腐烂,脑袋掉落而死,好像被人用刀砍过的模样。
          怀景元从此以后,不敢吃鳖了。
          “老鼠疮”病,中医称之为瘰疬症,西医称之为淋巴结核病,一般生于颈部一侧或双侧,轻者推之可动,肿块形态各异,小如花生米,大如拳头,更有甚者颈部成串而生,结核累累。古代民间用梅花针治疗老鼠疮,疗效较好,该治疗方法就是用梅花针扎老鼠疮患者脚,每月三次,一般三个月就可治愈。
          这篇文章主旨为报应,烹鳖者砍鳖颈,而死的模样与鳖同,有佛教因果报应的成分在里面.


          35楼2013-01-29 12:15
          回复
            夷坚甲志•卷第二(共14则)
            (07)陆氏负约
            衢州(今浙江衢州市)人郑某,年幼的时候为人豁达,擅写文章,娶了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名陆姓的女子,陆姓女子长得姿态美好,夫妻间关系十分密切。郑某曾经在床上对妻子陆氏说:“我们二人在一起如此快乐,如果我不幸死去,你不要再嫁;如果你先死去,我也不再娶。”陆氏回答说:“我们要活到一百岁,共同变老,你为什么要说不吉利的话呢?”
            十年后,郑某与陆氏生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郑某得了重病,在父母面前重复自己说过的话(指一方死去,另一方不再婚),但是陆氏只是低头哭泣,郑某就死了。
            郑某死后,没有几个月,就有人来做媒,陆氏与郑家相周旋,公婆责备她(原文舅姑,在古代指的就是公婆),她也不听。刚刚服孝期满,就带着全部财产,嫁给苏州(今江苏苏州市)的一个姓曾的工曹(古代官职)。
            结婚第七天,曾某奉上级文书的命令,去检查其他郡县的工作,在路上住宿的时候,夜间,陆氏在屋内的小厅和屏风间散步,有送信的人(原文急足,是古代对信差的称呼)在庭下求见,称有郑某的书信。陆氏命令女婢将信去来,信封上写有“示陆氏(相当于今天的“陆氏亲启”的意思)”三字,笔迹好像前夫郑某亲手写的,这时送信的人已经不见了。陆氏打开信阅读,上面写着“年轻时结为夫妻,已有十年,从今后,你就是为我祭祀的人。从早到晚有着许多欢乐的时光,家中的的钱财,也都是我们一起积攒下来的,我突然与你长辞,就好像一场大梦。现在爱恋的是什么人,以致于要嫁给他,放弃了我的家园,将财产带到他人家,不体恤我们的孩子,不考虑我的父亲,讲义,你不配为人妻子,讲慈,你不配做人母亲。我已经把你的事情,讲述给上天,把你所作所为的情况,告诉给地府。”陆氏又是叹息,又是愤恨,不顺心意,三天后而死。
            这封书信被郑某的堂弟得到,曾经让胡翛然(不知何人,可能是洪迈的朋友吧)看过。
            又是一个痴鬼的故事,这篇故事被冯梦龙编入《情史》一书,不过我也有另一个看法,郑某此信是生前所写,交于朋友或他的堂弟,在陆氏改嫁后,交到陆氏手中,故信中没有提到曾某,不然以鬼之能,曾某的姓名应该能够得之。不过从研究妖怪的角度说,则希望是痴鬼的报复。


            37楼2013-01-30 10:10
            回复
              夷坚甲志•卷第二(共14则)
              (09)谢与权医
              杨惟忠(宋代名将,上篇《张彦泽遁甲》中曾经提到过此人)得病时,脸色和头发都变成象火一样的红色,很多医生都没有办法治疗此病。杨惟忠的女婿陈楢(原文,楢字下有“灬”,两字相通)很担心杨惟忠的病情,便向胡翛然询问治病的方法。有个来自蕲(湖北省蕲春县)这一地方的人,叫做谢与权,他家世代都是儒医(指书生从事医生行业的人,这类人始自宋代),胡翛然介绍谢与权为杨惟忠治病。
              谢与权进入杨惟忠的病房里,并不把脉,就说:“他的病用眼就可以看出来了。”杨惟忠的夫人滕氏,让谢与权和众医生一起议论用什么药物治病,一名姓朱和一名姓张的医生说:“已经用了正阳丹(治疗脾肾虚弱的药方)、白泽圆里加上钟乳和附子(白泽圆是治疗真气不足的药方,钟乳和附子都是用于补肾的药物)。”谢与权说:“杨惟忠是中暑的症状,应该使用大黄(用于泻火凉血)、黄檗(又名黄柏,用于泻火清热)等药物。”因为谢与权的药方与众医生的看法迥异,议论很久不能决定使用谢与权的药方。当时,杨惟忠已经六十多岁,十分宠爱新娶的小老婆,夫人滕氏认为这是得病的原因,不采纳谢与权的药方。
              谢与权离开后对胡翛然说:“请你去听下其他医生在议论些什么?”胡翛然才到大门口,就听见众医生极力诋毁谢与权,他们说:“谢与权开的是《千金方》(药王孙思邈所著)中一个治疗中暑的药方,这个药方要用七种药材,谢与权只记得其中五种,还妄想治疗杨惟忠这么重要人士的疾病。”胡翛然将听到的话告诉了谢与权,谢与权说:“这五种药本来就是用于治疗中暑的,《千金方》中考虑这五种药的药性太猛,因此加了两种药材以达到减弱药性的目的。现在杨惟忠的病已经很严重了,所以应该只用这五种药材来治疗,不能全照着《千金方》来治疗。如果服用正阳丹,或者白泽圆这两种药方,杨惟忠明天午时(十一点到十三点)就会感到干燥口渴,未时(十三点到十五点)一定会死,我会来帮助大家一起哭丧的。”
              胡翛然将谢与权的话,告诉了陈楢,陈楢不敢泄漏。第二天,杨惟忠死了,其当时的情况和谢与权说的是一样的。
              这是一篇关于中医的文章,因为对此了解甚少,所以翻译得比较困难。大家见谅啊。


              39楼2013-01-31 09:16
              回复
                夷坚甲志•卷第二(共14则)
                (11)神告方
                建昌人(今辽宁葫芦岛市)黄袭说:有个和他同乡的人,是经商的。一天乘船出行,船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停靠,月色之下,仿佛有两个人说话,“昨晚在金山(今江苏镇江金山寺,此寺建于晋代,极为有名,水漫金山,苏东坡玉带换袈裟等民间故事的发生地,金山更有吕洞宾的仙人洞),有很丰盛的供品,我前去那里,饮品食物都有血腥的味道,使我不能够靠近。我生气厨师不小心,就将厨师的手放到鼎中,现在厨师的手已经溃烂了。”
                另一个人说:“厨师虽然有过错,但是责罚也太严厉了。”
                “我也对这件事感到后悔,但是也没有办法补救。”
                另一个人说:“这有什么难办的。我有药方可以治疗此病,将没有加工过的大黄(中药名,多用于泻火祛瘀)捣烂,用上好的醋的调和,涂在疮伤上,不但可以痊愈,还能够不留疤痕。我的药方很好,不要让其他人用耳朵听了去。”
                商人恰好想去金山,听好这些话,明白是冥冥之中,要借着他的帮助,告诉厨师。后来,商人便到金山寺去询问这件事情,果然当天夜里,设置水陆大会(中国佛教最隆重的一种经忏法事,全名是“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又称水陆斋、水陆道场等,是设斋供奉以超度水陆众鬼的法会),厨师用刀误伤了自己的手指,血落到了食物上,正当厨师精神恍惚的时候,手好像被人抓住,放到了锅里,连骨头都感到疼痛,大叫的声音好像要死去一样。商人依照神灵的话,治疗厨师,两天后厨师就痊愈了。
                中国古代信奉万物有“神”,这与西方万物有“灵”之说极为相近,河有河神,山有山神,风有风神……总之,人类能够认知的东西都有神的,连人也不例外,那么鬼也就成为神的一种,换句话说,古代人把灵验者为神,害人者为鬼怪吧。浔阳对语的二人,想必是参加水陆大会的众鬼之一,之所以此篇名为神告方,而不是鬼告方,想必是因为二人言语,应验为真的道理。


                41楼2013-01-31 09:18
                回复
                  夷坚甲志•卷第二(共14则)
                  (12)诗谜
                  元佑年间(1086年——1094年),士大夫中有多事的人,用名气大的官员姓名做诗谜(谜语的一种,其题为五绝或七绝),如“雪天晴色见虹霓,千里江山遇帝畿,天子手中朝白玉,秀才不肯著麻衣。”谜底是韩绛(宋代官员,官至司空)、冯京(宋代官员,三元及第,曾反对王安石变法)、王珪(宋神宗时的宰相)、曾布(宋代官员,曾支持王安石变法)。
                  还有取古人名字来讲述现在事情的谜语,如“人人皆戴子瞻帽(苏东坡曾经自创一种帽子,高筒,短檐,不料自己戴了几回后,全城都流行起来了,美其名曰“子瞻帽”),君实(即司马光,字君实)新来转一官,门状送还王介甫(即王安石,字介甫),潞公(宋代名相文彦博)身上不曾寒。”谜底是仲长统(汉代哲学家,著有《昌言》一书),司马迁(人称史圣,《史记》作者),谢安石(即晋代政治家谢安),温彦博(唐代宰相)。
                  这是一篇关于谜语的小文,但涉及的人物,我还是帮大家简介了一下,不然就没有办法看懂谜面和谜底的关系,如果想了解这些人的事迹,还是多看一些历史书籍,实在懒惰,去百度一下也是可以的。还有一点,这篇小文后被南宋词人周密收录于他的《齐东野语》和冯梦龙的《古今谭概》中,由此看见《夷坚志》对于后世的影响。


                  42楼2013-02-01 14:38
                  回复
                    夷坚甲志•卷第二(共14则)
                    (13)武承规
                    武承规,字子正,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政和七年(1117年),武承规负责台州宁海县(今浙江宁波市宁海县)沿海各镇的酒税。武承规喜欢结交道士,每天到他家里吃饭的人,有好几个。洪迈的父亲当时担任主薄的官职,告诫武承规说:“你的官位很小,收入也很微薄,而每天都这样吃饭,你怎么承担的起呢?”武承规说:“我没有好酒和大块的肉食给他们,只凭借缘份而已。遇到有酒的时候就醉一场,遇到有海里的鱼就吃一顿,没有什么花费。其中没有本事的人,一旬(十天)就会自己离去,你怎么知道我碰不上有道行的人呢?”过了些日子,洪迈的父亲又劝说武承规,武承规继续不听从劝告。
                    一天,武承规的气质和相貌都很兴奋,并带着得意的神色,对洪迈的父亲说:“您经常嘲笑我和道人接触。进来有人教我内交法,每天子时和午时,运用龙虎气(道教讲的内丹之气),气息在体内相碰移动的时候,美好畅快的感觉,不比房事之乐差,而且没有什么损耗。我虽然没有获得功名,但得到了奇异的法术,并从中得到安乐。”洪迈的父亲说:“你的妻子还很年轻,有没有子嗣,怎么办呢?”武承规说:“我也将这一法术,传授给妻子,她就能够自得其乐。我的弟弟生有很多男孩,兄弟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我算是有后代了,这样就该知足了。”洪迈的父亲想听奇术的内容,武承规说:“你刚任官,又有父母妻子,与我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到了六十岁,和我有缘再见面,那时候我才可以教你奇术。”
                    十天之后,武承规又来找洪迈的父亲,说:“我想去闽中(今福建)拜访老师,短期内让我的妻子回娘家(就是要休妻),有合适的人就让她改嫁。”武承规的父亲那时是越州的将领。洪迈的父亲说:“你的妻子既然托身于你,你怎么忍心这样做呢?你断绝了男女间的欲望,分开房间就可以了,何必将她送回娘家呢?”武承规说:“毕竟是累赘,没有她,我就一身轻松,想走就可以走了。”洪迈的父亲说:“为什么不去与亲人(这里主要指武承规的父亲)告别?”武承规说:“骨肉之情,一旦相见必定会挽留,短时间内不可能离开。”
                    洪迈的父亲再次看见武承规时,武承规说:“我的妻子已经走了,我的官职交替之期已快到了,我所收的官税也不缺少,但是接替我的人还没有到来,希望告诉州郡的长官,派牙校(宋代低级的武官)来接管。”如武承规所言,郡里的官吏刚到,他的家中就已经没有人了。
                    这是一则修真的故事,我不明白,为什么古人很喜欢记录这些修真之人的故事,私以为可能是羡慕其超脱之态,有魏晋晚唐之风骨吧。此篇于妖怪的事情,没有联系,故不多言。


                    43楼2013-02-01 14:39
                    回复
                      夷坚甲志•卷第三(共9则)
                      (01)万岁丹
                      徽州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怀金乡(唐代玄宗时曾将属于江西乐平县的怀金乡化为婺源县管理,可是今天的行政区域却无此乡)的百姓程彬,储藏药物伤害别人,做这种危险的事情以获取金钱。程彬杀了很多蛇,埋在地下,用茅草盖在上面,用水浇灌,过了很长的时间,上面会长出伞状的菌类,采集起来,经过太阳暴晒成干,用这种菌干,做为原料,制作害人的药,这种伞状的菌类,第一次生长的,吃了,人会立即死去,程彬恐怕受到连累,多采用再次生长的(好像种蘑菇,采了后还会重复生长)。程彬制作害人的药前,先用这种菌类喂青蛙,观察青蛙跳跃的高矮,来确定放入药中多少的尺度,并将这种药,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万岁丹”。有愚笨的人,想要杀死自己的仇人,用千两黄金,来秘密购买“万岁丹”。
                      曾经有人到程彬家中做客,程彬想要毒杀他,结果却误毒了岳父,岳父回家后毒发的时候才知道,已经来不及医救了。程彬有个弟弟叫程正道,为人品德美好,认为程彬的所作所为是不对的,但是不敢去劝诫,于是带着全家,搬到几十里远的地方去了。
                      程彬到老的时候,开始后悔自己的行为,不再制作万岁丹,有时用假药代替万岁丹,药既然不灵验,也就没有买药的人了。程彬死后,家里十分贫穷,只有一个儿子,要饭的途中死在道边,家中于是绝后。
                      程彬老的时候,曾经有一个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来督促他交租,用言语骂了程彬,程彬愤怒之下,把万岁丹让里胥喝下。里胥走了没有几步,头疼并吐血,里胥急忙返回,趴在程彬家的门口,大声呼叫,乞求程彬救命。程彬拿水给里胥喝,立刻痊愈。原来程彬有东西能够解万岁丹之毒。
                      这是一篇关于因果报应的故事,程彬的制作毒药“万岁丹”,导致岳父死亡,亲弟远离,后代断绝。不过宋代人运用毒蘑菇制作药物,却已出神入化了。此篇于妖怪无关,不加议论。


                      45楼2013-02-20 19:02
                      回复
                        夷坚甲志•卷第三(共9则)
                        (02)李辛偿冤
                        宣和末年(1125年),饶州(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特别说明一下,饶州是《夷坚志》作者洪迈的家乡)李辛,任官吏的时候凶狠蛮横,当地的人因畏惧,都斜着眼睛看他。一天,因为下大雪,李辛到官府去,途中和一人相遇,李辛酒后仗着自己力气大,用拳头把那人打死。围观的人多得好像一堵墙,但是都害怕连累自己,都不出声相劝。李辛离开后,街卒(管理街面治安的公差,类似今天的治安警)认定此人是突然死亡的,招呼他的家人将他埋葬了。李辛更加放纵自己。李辛居住在城外,夜里多攀爬城墙回家(古代夜里多关城门,禁止城内人出城,李辛的这种行为,是违法的)。
                        三年后,李辛突然遇到被他打死的人,死去的人说:“我寻找你很久了,你原来在这里啊。”李辛回到家中,告诉妻子这件事情,心里十分害怕,第二天就死了。
                        李辛家里养了许多鹿,每次用竹竿击打门柱,就会听着声音而来。户曹(掌管户籍的官吏)白生,在七月的时候,曾下令买鹿,却没有买到。李辛呼叫自己所养的鹿,才击打门柱,就来了最大的一只鹿,于是杀了鹿,割下鹿肉以复命。并召来知己洪端,一起吃剩下的鹿肉,第二天李辛死去,大家都认为他是中毒而死,而不知道他是被冤鬼所杀的。
                        含冤而死的鬼,自己报仇的叫做厉鬼,请求他人报仇的叫做冤鬼。私以为,李辛所遇之鬼,应为厉鬼。


                        46楼2013-02-20 19:04
                        回复
                          夷坚甲志•卷第三(共9则)
                          (04)段宰妾
                          段宰,居住在婺州浦江县(今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的僧舍里。段宰的妻子曾经在门口观望,看见有一个妇女在行乞,妇女的年龄正值壮年。段宰的妻子询问妇女的姓名和来历,妇女自己说没有丈夫,也没有亲戚。段宰的妻子说:“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做别人的小妾,而去要饭,你肯跟从我吗?”妇女说:“不是我不想,但是别人认为我贫困低贱,不肯纳我为妾。如果能得到打杂一类的工作,就是老天爷的宠爱了。”段宰的妻子于是招呼妇女进门,让她洗澡,又让她换衣服,派遣厨师教她做饭,十天就学会了。又让乐府(宋代教人音乐的地方)教她音乐,不到一个月都学会了。训练她很久,妇女的容貌变得特别好看。段宰叫妇女为“莺莺”,让她做了偏房(即小妾)。
                          这样过了五、六年,段宰一直害怕莺莺离开。一天晚上,已经是深夜时分,段宰一家人都睡觉了,有人在门外呼叫守门人说:“我是莺莺的丈夫。”仆人说:“没有听过莺莺有前夫,就是和你说的一样,等到明天天亮再来也不晚。何必在深夜来呢?”外面的人十分愤怒的说:“如果不开门,我就从门缝里进去。”仆人十分愤怒,立即敲开厅堂的门,将这件事告诉段宰。莺莺听到这件事后,好像露出高兴的样子,说:“他来了。”莺莺立即往外走。段宰怀疑莺莺要逃走,自己举着火把追到厅堂旁边的屋子里,忽然听到声巨大的响音,灯火立即熄灭了。段宰的妻子派遣婢女出去查看,段宰已经死了,七窍都有血流出。外面的门闩锁钥都如锁着的时候一样,也不知道为什么发生这样奇怪的事情。这件事是浦江人何叔达(此人绍兴年间曾做过福州的知县)说的,我是在程资忠那里知道的。
                          私以为这是一起典型的密室杀人案,其中不过有奇异处三点,一是莺莺的接受能力奇快,令人认为是狐、鬼所为,但是也不能否认有天才的存在,也许莺莺由此天分吧,故没有十分奇异之处;二是莺莺前夫说从门缝中进入段府;三是段宰无故七窍流血而死。琥珀有一不明,在于莺莺一名为段宰所起,莺莺前夫如何知晓,想必是一起有预谋的谋杀案吧,其门缝进入之言,想必是让人,联想到段宰是死于由门缝进来的莺莺前夫,而特意营造的一种陷阱吧,古代之门,跳墙似乎比钻门缝容易多了,而打到人七窍流血,一个武功高手足以办到吧,想必是莺莺在认识段宰后,又有外遇,故布了密室杀人的计策吧。


                          48楼2013-02-20 19:08
                          回复
                            偷懒只译了这些,果然美色误人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9楼2013-02-20 19:09
                            回复
                              顶上来,明天发。


                              来自Android客户端51楼2013-07-19 19: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