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9 【"短板的逆袭"】
《求生之路2》
《传送门2》
单曲悦耳性:★★☆☆☆
场景搭配度:★★★☆☆
情节同步率:★★★☆☆
音乐表现力:★★★☆☆
==========================
Valve一直都在创造游戏史上的里程碑,
但同时私认为,在游戏设计上,
Valve游戏一直以来最大的短板就是:游戏音乐
虽然也在努力,但其音乐设计一直止步于UI的BGM
直到私见到了《求生之路2》,可以说它是Valve游戏BGM的一次量变
也许玩家会说:《求生之路1》和《求生之路2》,
在音乐上几乎没什么大的区别,为什么一定要说2代呢?
"没什么区别"?如果你仔细去品味的话《求生之路2》的BGM要远远高于1代
举个例子,1代原始有4个章节,每个章节开始都会响起一段熟悉的入场音乐
2代原始有5个章节,但问题是:每个章节开始的入场音乐都是不一样的。
-----------------------------------------------------------
>第2章节<黑色嘉年华>--<Death is a carousel>
开头使用的是:钢琴+人声。生硬的钢琴弹奏犹如小丑在对你调戏
而又夹杂着的低吟女高音的呻吟,体现的是"黑色嘉年华"的主题:怪诞。
>第3章节<沼泽激战>--<Died on the bayou>
开头使用的是:提琴+风笛。沧桑的提琴在一个音符里无限的拉长
再加上风笛声鬼畜的伴奏,体现的是"沼泽激战"的主题:危机。
>第4章节<暴风骤雨>--<Osweet death>
开头使用的是:吉他。不同其他的混音,很简单的吉他独奏
似乎整个世界只剩他一个,体现的是"暴风骤雨"的主题:荒凉。
>第5章节<教区>--<Dead easy>
开头使用的是:萨克斯。萨克斯风体现的是一种城市街景文化
也正如这游戏最后章节,城市作战,战机轰鸣,体现的是"教区"的主题:狂热。
-----------------------------------------------------------
虽然奏的同一个曲子,但由于其乐器、意境的不同,每个章节的主题都让人印象深刻。
而这一切,可是1代所没有的,1代的曲目甚至连名字都没有。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黑色嘉年华>的最后章节
玩过L4D的人都知道,章节的最后是要必须出现两个Tank的
Tank每次出现都会伴随着一个BGM。<tank>和<taank>固定。
而在<黑色嘉年华>的最后章节里,
最后两个Tank华丽丽地出场,可以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变成了<Midnight tank>和<One bad tank>,横空出世两个<tank>的摇滚版remix!
那时,你感觉不是在打丧尸,而是在午夜的舞台上疯狂演奏!
如果说《求生之路2》是一次量变的话,
那么《传送门2》就是Valve在游戏BGM艺术上的一次质变。
比起《半条命2》那种load地图都能把还没奏完的BGM掐掉的玩意
《传送门2》则将BGM与剧情流程紧紧同步到了一起:
从<The Courtesy Call>急促的电子乐,将玩家唤醒至一个新的开始
到<Technical Difficulties>玩家重返光圈科技,弦乐独奏下的那种物是人非之感
从<There She Is>美妙弦琴下,看到破败的GLaDOS这可怕的怪物在沉睡着...
到<You Know Her?>重音效果下,GLaDOS被无意重启后的恐怖之感
同时由于剧情的发展,玩家从现代光圈科技转到了近代光圈科技,
然而其中的BGM的过度也是非常的自然。当你到达了近代光圈科技时,
却又能从那依然以电子乐为主的BGM的味里闻到点70年代的气味
从此,Valve的游戏第一次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剧情同步
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最后的那首<Cara Mia Addio>电音女高音合奏了
还真有种像初音那样纯电脑唱出来的天籁之音...
这真的是...美的令人惊艳,那次我整个人都楞在屏幕前了...有点湿润...
这是第一个令我落泪的美系游戏BGM
《传送门2》是个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