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枭の天吧 关注:36贴子:1,075
  • 7回复贴,共1

[C91]社会思想的两种维度(2 dimensions of social thought)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理念 v. 现实 (ideas versus realities)
- 唯心主义/理想主义(Idealism):人们的思想决定人们如何生活。
- 唯物主义/物质主义(Materialism):人们的生活决定人们如何思考。
2)守旧的 v. 革新的 (old versus the new)
- 浪漫主义者(Romantics):社会走向腐化堕落,和现在相比,过去的社会状态更理想。
- 现代主义者(Modernists):社会正得到控制和驾驭,和现在相比,过去的社会状态较恶劣。


1楼2013-01-26 07:37回复

    维度图表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同倾向,可通过在图表上的方位予以区分。


    3楼2013-01-26 07:46
    回复
      “高贵的野蛮人”(The Noble Savage)——浪漫主义思想
      -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
      “the peacefulness of their passions and their ignorance of vice.”(他们温和的感情和对罪恶的无知)
      卢梭认为,处于自然状态的人类不了解善与恶,也因此不会为恶。
      和复杂社会相比,小规模的社会中,成员们遭受较少的死亡、疾病、恐惧、饥饿和战争。
      卢梭的原始证据(primary evidences)较少。
      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等人支持卢梭的观点。
      “自然状态”(The State of Nature)——现代主义思想。
      - 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英国)。
      《利维坦》(Leviathan,1651):“no account of time; no arts; no letters; no society; and which is worst of all, continual fear, and danger of violent death; and the life of man, solitary, poor, nasty, brutish, and short”(没有时间的计量;没有艺术;没有信件;没有社会;并且所有这些中最糟糕的是,人们处于持续的恐惧、暴力死亡的威胁之中,人的生活孤独、贫穷、卑污、野蛮、短寿。)
      霍布斯支持“人性自私”的论点。


      4楼2013-01-26 07:47
      回复
        两者对比,哪一方更正确?
        表面上看,历史记录和数据更倾向于卢梭一方。
        战事:古代战争频繁,但人员死伤不及现代。
        疾病:人口密集的地区出现更多疫病。
        生存模式:在农业发展之后人们的寿命反而缩短,但更多孩子出生。
        那么,为什么人类要形成复杂社会?
        卢梭早期的观点:威压和征服(coercion & conquest)。
        霍布斯的观点:用以提升改进生存条件(to imporve their condition)。
        卢梭在晚期意识到现代社会一些方面的发展,从而转向同意霍布斯的观点。


        5楼2013-01-26 07:47
        回复
          卢梭的猎鹿博弈(Rousseau's Stag Hunt)
          假设有一对猎人。
          每个猎人单独狩猎只能分别获得一只野兔,两人可以共同狩猎获得一头牡鹿,单独狩猎牡鹿无法成功,半头牡鹿比一只野兔大。
          当人们意识到,如果他们合作可以获得更优裕的经济状况,他们会自发进行合作。
          于是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社会是一种契约(contract)还是一种强权(coercive)?
          猎鹿博弈的结果是,更多更大范围的合作导致社会状况得以改进,还是越来越多的人被越来越少的人奴役?


          6楼2013-01-26 07:53
          回复
            唯物主义思想(Materialism)
            经济决定意识形态。
            采食方式(Foraging) → 平等(equality)
            资本主义(Capitalism)→ 私有财产(private property)
            * 私有财产维持资本主义运作——私有财产的确定允许资本积累的过程。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德国)
            马克思认为,人们必须通过分享的方式在社会中得以生存。
            基础(base):人们通过何种方式维生。
            上层建筑(superstructure):人们所持有的、关于为何要以此种方式维生的思想。
            上层建筑为基础提供正当依据——“人民大众的鸦片”(Opiate of the masses)。
            马克思认为维生是生活的基本事实。
            人们有无限的需求,当他们满足了一项需求,就会出现下一个需求。


            7楼2013-01-26 09:54
            回复
              唯心主义思想(Idealism)
              - 格奥尔格·黑格尔(Georg Hegel,1770-1831,德国)。
              黑格尔认为:思想是变革的推动力(ideas the driving force of change)。
              黑格尔辩证法(The Hegelian Dialectic):
              正题(thesis)→反题(antithesis)→合题(synthesis)
              马克思的理论在一部分程度上对黑格尔的哲学作出反应。
              马克思借用了黑格尔的这一辩证法,并且使其唯物化,从而用来解释:
              历史目的论(teleology of history);
              为何一种经济形态会通向另一种经济形态。


              8楼2013-01-26 10:02
              回复
                -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The Protestant Ethic &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1904),对马克思作出部分反对。
                韦伯认为:加尔文教义推动并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理由。加尔文理性教义基础扶助资本主义发展,反映思想对人类物质生活的影响。
                韦伯支持在正确方向上的宗教活动有助于经济行为的发展。
                Barro & McCleary继承了韦伯的观点,于2003年在《美国社会学评论》(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上发表报告,研究虔诚的宗教信仰(religiosity)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
                二人收集了1988-1999年间的数据,包括:
                去教堂的次数;
                对天堂、地狱及来世的信仰;
                经济增长的不同测量方法;
                他们得出的结论可以概括为:
                经济增长和去教堂的次数显示负相关;但和对地狱的信仰呈正相关。
                * 但由于影响相关程度的因素太多太复杂,我们无法仅凭借正负相关下结论。


                9楼2013-01-27 08: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