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堂吧 关注:87贴子:2,750
  • 1回复贴,共1

求大般若经 名词解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各位前辈大家好。后学晚辈刚开始读《大般若经》,但里面的名字太多,很多都不理解,查宗教词典有的也搞不清。请问有专门的《大般若经》名词解释吗?
比如: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十五
  善现。汝复观何义言。即眼界若有为若无为增语非菩萨摩诃萨。即耳鼻舌身意界若有为若无为增语非菩萨摩诃萨耶。
这里面的“增语”是什么意思呢?还有这里的“菩萨摩诃萨”是什么意思呢?
“增语”在网上查过一些解释,都看不太懂。“菩萨摩诃萨”的解释也都是“菩萨、觉有情”之类的,放在这里这样解释好像又不太通呢。
盼高手答疑。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南无本是释迦摩尼佛


1楼2013-01-25 12:40回复
    瑜伽五十三卷十八页云:由分别境故;建立增语触。
    二解 俱舍论十卷四页云:第六意触,说名增语。所以然者?增语谓名。名是意触所缘长境。
    故偏就此,名增语触。如说眼识但能了青,不了是青。意识了青亦了是青。故名为长。故有
    对触,名从所依;增语触名,就所缘立。有说:意识,语为增上,方于境转。五识不然。是
    故意识,独名增语。与此相应,名增语触。故有对触,名从所依;增语触名,就相应立。
    三解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六卷三页云:云何增语触?答:意识身相应触。问:何故此触,名
    增语?答:由此触自性语增,故名增语?问:云何此触自性语增?答:有对触,唯欲色界系。
    此触,通三界系,及不系。又有对触,惟欲界初静虑地可得。此触,一切地可得。又有对触,
    唯有漏。此触,通有漏无漏。由此等故,自性语增。有说:此触所缘语增,故名增语。问:
    云何此触所缘语增?答:有对触,唯以有色法为所缘。此触,通缘有色无色。又有对触,但
    以有对法为所缘。此触,通缘有对无对。又有对触,但以有漏法为所缘。此触,通缘有漏无
    漏。又有对触,但以有为法为所缘。此触,通缘有为无为。由此等故,所缘语增。有说:增
    语者,谓名。此触缘名,故名增语。虽亦缘义;而非不共。故随不共立名。依别立通名,如
    苦集智等。
    四解 品类足论三卷三页云:增语触云何?谓意识身相应触。


    4楼2017-12-09 03: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