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这位同学不要想当然~~
中国历史上的兵制是演变的,不要拿明朝的兵制和春秋战国时候比~~
战国时期是全民兵制度,战事一起,全民皆兵。老百姓平时种地,战时自备武器 粮食就变成士兵。战国七雄兵力合计超过四百万,当时全国人口也不过两千万。兵力约等于一个诸侯国全国的男性青壮年。
明朝是卫所制,兵是有兵籍的。卫所有土地,或者自己耕种,或者雇人耕种就是士兵的口粮。有战事,需要卫兵出战的,还要额外发饷。而且国家不公开募兵。
再说你说的土木之变的例子。出战的二十三万是常驻北京的近卫部队。战败以后北京城还有近十万的近卫兵守城,瓦剌围成,最后也是因为各地勤王的军队陆续到达,总数三十万以上。 算一算,明朝在英宗时候能作战的常备兵就在六十万以上。
在说五代十国,下唐的原型南唐,出兵动辄十万。
所以说九州的背景很像五代十国和日本的战国时期。而尤其像日本战国。
五代十国还有五代的中央政权呢,九州里的天启皇帝很像日本天皇,没实际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