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回家路线的问题,楼主每天回家都会经过老校区,虽然只是远远的隔着一条街望着,但是这个距离,恐怕真得是生死不复相见了。
这几天,我和身边的每个人一起见证着它一天一天的垮塌下去。细细碎碎的。不能像破坏时那样把它拼凑起来。
我每天看到它慢慢消失的过程,不由觉得把它慢慢拆除的解决方式过于残忍。因为每天路过时,极力控制不去看它,却总是忍不住一次有一次的看着它被肢解的过程。(这么形容会不会显得楼主很重口味?)
我觉得它的拆除,就像一场葬礼,埋的是它容纳过得人们,所留下的回忆。学生,老师,居民,后勤,甚至是路人,经过这里所留下的记忆,也许没有人再记得。但是却真得发生过。因为它记得。那些无人知晓,却真实存在过得故事,永远深深的就在它的生命里,它的记忆里,它的故事里。
我记得哪个人说过一个标准,十万人,可以全是一座城市。而我粗略的估计了一下,老一中存在的五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不包括周围伴着它一起走过生命年轮的其他人。只是老师和学生的数量就有十万左右。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的消逝带走了十万人在一生中最绚烂的时光里留下的故事。它的拆除瓦解了一段历史再这片土地上留下的印记。它被永远的埋葬在了过去的岁月里。
这几天,我和身边的每个人一起见证着它一天一天的垮塌下去。细细碎碎的。不能像破坏时那样把它拼凑起来。
我每天看到它慢慢消失的过程,不由觉得把它慢慢拆除的解决方式过于残忍。因为每天路过时,极力控制不去看它,却总是忍不住一次有一次的看着它被肢解的过程。(这么形容会不会显得楼主很重口味?)
我觉得它的拆除,就像一场葬礼,埋的是它容纳过得人们,所留下的回忆。学生,老师,居民,后勤,甚至是路人,经过这里所留下的记忆,也许没有人再记得。但是却真得发生过。因为它记得。那些无人知晓,却真实存在过得故事,永远深深的就在它的生命里,它的记忆里,它的故事里。
我记得哪个人说过一个标准,十万人,可以全是一座城市。而我粗略的估计了一下,老一中存在的五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不包括周围伴着它一起走过生命年轮的其他人。只是老师和学生的数量就有十万左右。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的消逝带走了十万人在一生中最绚烂的时光里留下的故事。它的拆除瓦解了一段历史再这片土地上留下的印记。它被永远的埋葬在了过去的岁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