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湖国际生态森林公园
由香港大同集团投资26.3亿元建设综合型生态体育公园,建设周期为3年。项目占地总面积为5000亩,项目内容:进行生态环境改造、3公里绿色走廊改造、建设自行车山道、会所SPA、一座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五星级酒店、公寓式酒店、商业、高尔夫练习场、室内打靶场、相关综合配套设施等。
青龙湾生态休闲旅游区
由襄阳凯鑫生态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投资8亿元,在尹集乡肖冲村建设青龙湾生态农业旅游区项目。项目规划面积2450亩,其中一期建设周期3年,规划面积1350亩,建设用地150亩。
项目主要建设四大功能区,包括入口服务区、民俗体验区、生态度假区、苗木花卉区。该项目建成后,年均接待游客31万人次,可解决近800人就业,年收入3亿元,年税收160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与襄城区签订意向性协议并注册,注册资本2000万元,今年准备增资5000万元,市旅游评审会已通过,近期拟报市规委会评审。
创新体制机制探索一体化发展路径
创新体制机制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活力源泉,尹集乡着力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
创新土地利用机制 解决发展用地的瓶颈
根据村庄建设用地利用率不高的现状,通过规划引导,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用足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低丘缓坡地和未利用地综合开发”政策,实施迁村腾地、村庄集并和未利用地改造,实现土地利用的集约化,较好解决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用地瓶颈问题。尹集现有可用建设用地7295.4亩,通过未利用地开发可新增2503.8亩建设用地,使可用建设用地达到9799.2亩,而城乡一体化建设共需用建设用地约13000亩,缺口约3200亩。为确保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尹集城乡一体化建设,一方面向上争取将尹集乡全域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3500亩配给到位,争取2503.8亩的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指标。另一方面,缺口的3200亩建设用地,通过汉江滩涂整治在襄城区内平衡解决。
创新集体经济经营方式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根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要求,同时也为了壮大集体经济组织,更好地发挥其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该乡积极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工作。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工作严格坚持农村家庭承包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以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法权益为核心,以农民变股民,成立股份合作社为改革的主要内容,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管理”的经营制度。目前,首个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已完成清产核资、清人分类工作,正在进行股权配置。初步测算,土地股份合作建立后,农民在取得保底租金的基础上,还可从股份合作社分得相当保底租金20%左右的分红。
创新开发建设机制 推进市场化运作
按照“政府引导、部门配合、农民主体、市场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坚持“项目带动促进新区建设,新区建设促进项目发展”,引入有实力、有需求、有辐射能力的项目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把解决社区产业发展、群众就业和企业用地等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实现项目与新型农村社区融合发展、互利双赢。“白云人家”新社区建设面积13.4万平方米,需投入资金2.6亿元,由中华紫薇园项目方湖北逸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垫资建设,将迁村腾地节约出土地中的600多亩用于紫薇园建设;凤凰家园新社区建设需投入资金4.6亿元,由白鹭湖旅游开发项目方投资建设,新区建成后将迁村腾地节约的部分土地用于项目开发建设,求得平衡;其他几个新社区建设,都是通过这种市场化的运作,实现政府不花钱办大事、居民不花钱住新居。
创新落实机制 加快推进步伐
该乡始终把群众作为推进新型社区建设的根本力量和真正主人,激发和调动了群众参与新型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开发承载着省、市赋予的艰巨重任,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自启动以来,始终按照项目精细化管理、流程化运作模式,对照每一阶段建设最终的目标要求,倒排工期,列出任务清单、工作计划和时间节点,制定路径图,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并实施上墙管理。坚持打破常规,只讲工作完成,不讲时间概念,发挥“5+2”、“白加黑”精神,加班加点工作,所有干部没有节假日,坚持工作在一线。不按部就班,在依法依规开展工作的基础上,突破现有工作程序“先干后办手续”。白云新社区建设,一边规划一边提早安排对预计拆旧区、还建区域内的房屋、附着物等进行摸底锁定;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早在概念论证时,就抓紧选址,启动土地流转工作等等。对重点工作,计划明确到日,工作任务日清周结,逐个战役攻坚克难。对掉进度的事项进行专项督办,查找原因,限时解决,牢牢把握关键时间节点,确保工作进度,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健康快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