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腊八,尤其是我们小的时候,那才是热闹的多呢。腊八的前一天,我们早早盼着放学,等到下午最后一节课的时候,谁都没有心思上课了。老师是最关心学生的,定是怕我们着急,或是也急着回去过腊八,也许是学校做出的决定,反正到了下午五点左右就让我们早早走了。于是,一伙同志式的伙伴,到就近的家里,拿了斧头,还有镰刀绳子等工具,仍旧背了书包,去村子前面的稻田或池塘里打“腊八人”。
田里的冰是早已冻得厚厚的了。我们那里天冷,进腊月的时候便是三九了。老人们常说“三九四九,冻得没有”,意思是说,这个时候是最冷的,街上不要说人,连动物都不见的。但这样的日子于我们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了,因为要打腊八人,冰薄了不行,人站上去都不安全。然后我们各自找好了自己的目标,挥动家伙开始打冰。也有不打的,在一边看我们。或是几个在边上溜滑儿的。当然多是女孩子。
打腊八人也要讲究技巧,手重了选好的冰料子就易碎,手轻了天黑了也打不下来。那时,打腊八人的不光是我们小孩,还有大人。所以,我们先看了人家的打法再动手。于是,冷风呼呼刮着的腊八前一天,到处是“咔嚓咔嚓”的声音,白的冰碴儿乱飞。一时间,打冰的声音,风的声音,人们说笑的声音,就一下子混在腊月里年关前的喜庆中了。尽管天是冷得出奇,但每个人却是兴奋得很,浑身有冒不完的热汗。等到天近黑的时候,冰也打好了,有大块的,有小的。我们用干净的袋子装了,开始往家走。路上望见的都是人。也有好事的大人,打了门扇大的腊八人,用粗的绳子系了,背在背上蹒跚往回赶的,到了家,立在自家门口,第二日便惹得全村人去观看。那情形很是让人羡慕。只可惜,那时我们都年幼,从没有打过那样大的冰人。等到把腊八人请回了家,然后恭恭敬敬地放在家门口,还要剩几块小的等做腊八粥用。
到腊八日,母亲便早早起来,约莫四点多的样子就开始做腊八粥了。腊八粥也是有讲究的,八样下锅料有红豆、蚕豆、小米、冰糖等,末了还要加上前一晚打的冰人,才是齐全了,然后慢慢用文火熬。等到天明的时候,那粥香就突然飘满全屋了。
这几年水少了,种稻子的少了,池塘也没有了,很少再听得有人打腊八人了,就再也没有吃过那样有味的腊八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