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治未病吧 关注:532贴子:1,025
  • 2回复贴,共1

《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读后的感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读后的感想
潘德孚2012年6月12日
娄绍昆先生很多文章都是写经方的。他在学校里教经方,自己实践中很多地方都用经方,对经方有独到的见解。那些文章都写得很好,我觉得看他的文章,也帮助了我提高行医的能力。虽然我年纪比他大,也以他为师友。我与他交往很多年,有一些地方的见解虽有不同,但大方向不悖,相互尊重。现在他著成了这本很有价值的书,我为他高兴。中医现在已进入黎明前的“黑暗”。时代召唤中医,必须努力突破崛起前的困难和障碍。因为,人都免不了会生病,而现在生病的人,却必须无奈地“享受”医疗市场化的水深火热。为什么?是因为西方医学给我们输入了医政一体化的医疗体系。
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这本著作,无疑能给准备为中医事业作出贡献的年青学子,或愿意在余生中为中医增叶添花的老人们一本既有趣味,又对学习有指导意义的书籍。这书,主要不是写现在他自己使用经方的见解,而是写他学医后的有趣经历。这其中,大多数是他自己学习、行医与人交往的故事,直到他真正端上了中医的饭碗为止。这本书,使他现在成了一个真正著名的老中医。
我迈入老年后正好碰上医疗市场化,它激发了我写文章的积极性,因此不断地写作揭露它所产生的恶果。我也鼓励娄先生写。我认为他一定会写出一本很好的书。但他总是不那么积极。这并不奇怪,近一个世纪里,有多少人因写作被罗织罪名,祸及子孙,终生后悔的?
现在,总算在学术的写作上有所开放。这本《中医人生》是写他以学中医作谋生手段的过程,从青年时代到取得谋生资格,他所接触过的人,给他组成了许多有趣味的故事。我长他9岁,与他有相似的经历,共同体味过那一段难以忘怀的年月。我们都是同一个时期中经受同样坎坷的磨练。我与他现在都是老中医了,对现代医学有相似的见解,虽不完全相同,但也没有大的分歧。
人与人看问题由于视角不同,所述的也不一样,这才是大千世界之所以灿烂的原因。我喜欢写恶,写医学医疗之恶,这恶,实际亦是人性之恶。他这本书写人性之善,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所碰到的人,都表现了善的一面。这里面很多是与他同时经历过当年坎坷的朋友。他们曾相濡以沫,现在想起来就更为亲切,不能忘怀。娄先生将这些不能忘怀的故事写出来弘扬人性之美,是很重要的。你困难的时候去体味,心里会增加一分温暖。每个人一生,都有可能碰到艰难坎坷,读此书无疑会在努力的时候增一把力,添一分信心。
《中医人生》是一本有现实意义的名著
我现在称说的“著名”老中医,许多人会觉得不解。或许会问:做中医老了,有名了,就是著名老中医了。我认为不是。在我的观念中,这著名两字的解释有所不同。我说的著名,是以著作闻名。虽然有很多老中医都很有名,面前排着长长的病人队伍,但没有闻名的著作,是靠着某些机遇或福庇,使看病的人多起来;或依仗某种特殊关系,走通某条渠道,使看病的多起来。这些都不能算真正的“著名”。尤其是现在这个时候,人们已逐渐知道微生态平衡是人健康的保障,抗菌素被唾弃了。人们逐渐疏远靠抗菌素维生的医生,为孩子的健康,改找中医治疗。但这时候,很多人求医不着了,中医在全国已变成“珍稀动物”,是老了的中医,也就都著名起来。这样的中医,就不能说是“著名”。
这次医学界发生了一个轰动全国的新闻:甘肃省卫生厅给医务人员办了一个“真气运行学习班”,47个医务人员中有41人打通任督二脉。这个消息本来是大好事。但厅长刘维忠受到媒体们的攻击。攻击的方法中最为恶毒的招术是请著名中医专家出来讲话。这里的意思很明白: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现实中当然不乏这样的“著名”中医。有一位不仅在中医科学院担任高级职位,还是全国政协委员。他竟然说:“‘9天打通任督二脉’只会毁了中医”。道理何在?他说,中医的生命在“见疗效”。这真是胡说八道了。如果说,中医与西医比较,中医以疗效制胜。这是对的。把疗效讲做是中医的生命,那就错了。


1楼2013-01-20 10:45回复
    正能量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2-15 19:45
    回复
      医生哪里坐诊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0-04-26 00: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