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吧 关注:3,447贴子:40,962
  • 14回复贴,共1

萧挞凛家族世系考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康鹏


IP属地:四川1楼2013-01-19 15:48回复
    康 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首尔大学奎章阁访问学者


    IP属地:四川2楼2013-01-19 15:48
    回复
      摘 要:萧挞凛是辽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将领,可惜学界对于挞凛的家族世系却不甚了
      了。近年出土的契丹小字《萧图古辞墓志铭》以及《萧敌鲁副使墓志铭》为学界研
      究萧挞凛家族情况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新资料,本文结合辽代汉文文献对这两方墓志
      进行了释读。作者通过考释发现,图古辞系挞凛之孙,敌鲁系挞凛之玄孙,并以此
      为突破口,厘清了萧挞凛家族十一代的世系情况,同时纠正了前人的诸多讹误。
      关键词:辽朝 萧挞凛 家族 世系


      IP属地:四川3楼2013-01-19 15:49
      回复

        萧挞凛是辽朝赫赫有名的军事将领,北讨阻卜诸蕃,南略赵宋疆土。辽圣宗统和二十二
        年(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①承天太后与辽圣宗出兵攻宋,挞凛为先锋,
        ②十一月攻至宋澶渊城下,壬申日,“挞凛按视地形……中伏弩卒……太后哭之恸,辍朝五日”。辽军因挞凛阵亡,陷入混乱,此时宋军因真宗亲抵澶渊,士气大振。正是在这一情势下,辽宋达成和议,史称“澶渊之盟”。是故,《辽史》卷八五卷末赞云:“萧挞凛为统军,直抵澶渊。将与宋战,挞凛中弩,我兵失倚,和议始定。”
        然而,学界对于萧挞凛的家族世系,甚至是其父亲、子女的情况却不甚了了,以致张冠
        李戴、歧误屡出。目前学界普遍认为萧挞凛应为国舅少父房之后,其依据无非是《辽史·圣
        宗纪三》“国舅太师萧闼览为子排亚请尚皇女延寿公主”这一记载。论者认为闼懒应即萧挞
        凛,排亚即排押,又据《辽史·萧排押传》谓其出自“国舅少父房之后”的相关记载,认定
        挞凛当出自国舅少父房。魏奎阁先生曾专文撰写萧挞凛子嗣情况,认为挞凛又名割烈,有子
        三人:萧排押(又名慥古)、萧恒德、萧札剌。③蔡美彪先生亦持有类似观点,并以此为基
        ————————————————————————————————————-————
        ① 《辽史·萧挞凛传》将此事统书于统和二十年后,然《辽史·圣宗纪五》、《宋史·真宗纪二》及《续
        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八景德元年十一月甲戌条均将此事系于统和二十二年。
        ②《辽史》卷八五《萧观音奴传》云:“及伐宋,与萧挞凛为先锋。”
        ③ 参见魏奎阁《萧排押父为萧挞凛考》,《辽海文物学刊》1991 年第 2 期,第 83-86 页;同氏《辽外戚萧
        阿古只家族世系新补——兼论与阜新的密切关系》,《辽海文物学刊》1995 年第 2 期,第 65-66 页;同氏
        《辽史外戚表新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第52页。


        IP属地:四川4楼2013-01-19 15:50
        回复

          础论述道宗懿德皇后冤案。

          又,《秦晋国妃墓志》云:“妃姓萧氏……故谜古宁详稳讳演
          乌卢,夫人耶律氏,小字涅木姑,即大王父母也。故燕京留守衙内指挥使、驸马都尉讳割
          烈,永徽公主小字仙河,即王父母也。故枢密使、北宰相、驸马都尉讳曷宁,魏国公主小字
          长寿奴,考妣也。”此处“曷宁”即萧排押,

          《辽史·萧排押传》谓排押字“韩隐”,
          “曷宁”即“韩隐”之异译。据此,则排押的父亲为割烈,祖父为演乌卢。上述两位学者依
          此推论挞凛又名割烈,挞凛父亲术鲁烈又名演乌卢,可谓越走越远。笔者认为《辽史·圣宗
          纪》所载的萧闼览当是另有其人,抑或是《辽史》之误记。这是因为《辽史·萧挞凛传》明
          确记载挞凛有子慥古,而非排押、恒德或札剌。更为重要的是,契丹小字《萧图古辞墓志
          铭》(以下简称《图志》)及《萧敌鲁副使墓志铭》(以下简称《敌志》),明确记载了萧
          挞凛的家族世系。据笔者研究,图古辞系萧挞凛之孙,敌鲁系萧挞凛之玄孙。通过释读可
          知,萧挞凛出自别部国舅一系,而非国舅少父房,挞凛与排押、恒德等毫无干系。


          IP属地:四川5楼2013-01-19 15:51
          回复


            IP属地:四川6楼2013-01-19 15:52
            收起回复

              ① 参见蔡美彪《辽史外戚表新编》,《社会科学战线》1994 年第 2 期,第 199 页;同氏《辽代后族与辽季
              后妃三案》,《历史研究》1994年第2期,第53-54页。
              ② 参见冯永谦《辽史外戚表补证(续)》,《社会科学辑刊》1979年第4期,第96页。
              ③ 清格尔泰、吴英喆、吉如何《契丹小字再研究》(待刊)。
              ④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契丹小字的语音构拟》,《立命馆文学》第577号,2002年12月,第35页。
              ⑤ 余靖《武溪集》卷一八《契丹官仪》,《宋集珍本丛刊》影印明成化九年刻本,北京线装书局,2004
              年,第3册,第305页。此外,“达领”在《耶律宗福墓志铭》中亦作“挞领”,拓本照片见盖之庸编《内
              蒙古辽代石刻文研究(增订本)》,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58页。
              ⑥ “挞”中古音为*t ̒ɑ t ;“吞”中古音为*t ̒ә n ,

              其入声或可拟为*t ̒ә nt 。参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北京
              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4、245页。


              IP属地:四川7楼2013-01-19 15:52
              回复



                IP属地:四川8楼2013-01-19 15:53
                回复



                  IP属地:四川9楼2013-01-19 15:54
                  回复



                    IP属地:四川10楼2013-01-19 15:55
                    回复


                      IP属地:四川11楼2013-01-19 15:56
                      回复


                        IP属地:四川12楼2013-01-19 15:56
                        回复


                          IP属地:四川13楼2013-01-19 15:57
                          回复


                            IP属地:四川14楼2013-01-19 15:58
                            回复


                              IP属地:四川15楼2013-01-19 15:59
                              回复